周边城市经济发展情况国土资源网 (2004年12月27日 16:27)嘉兴市市长陈德荣:规模效应是长三角城市群的方向所在(节选)大家知道中国的文化文明起源于黄河,实际上从近年来的考古发现,嘉兴的马家帮,文化已经从那时候反演。
最早的交通工具是马,后来发展为汽车,我想中原文化的反演发展是由交通开始发展的。
长江流域的发展在南北朝以前到南京就截止了,剩下的都是在往西、往北的发展。
三国演义从路战到水战,水运的地位逐步提升。
今天上午扬州的书记讲到一些,隋炀帝开了运河。
历史都有所记载,到明国近期老百姓都说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我们整个长江三角洲第6城市群在1500年以前就开始起源,到近代由于交通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发展。
在这个当中嘉兴起到了什么样的位臵呢?嘉兴可以从长三角的地理上进行分析,因为长三角最北面是近代天堑,因为水已经不是最便捷的交通,到了南面又是杭州湾、钱塘江又是一个天堑。
应该说我们嘉兴运河穿嘉兴城而过,所以嘉兴的发展得益于交通。
在过去的历史,嘉兴对朝廷的贡献也很大,一直到上个世纪嘉兴的粮食还占浙江省外调粮食的40%,丝绸占到了50%。
但嘉兴在上个世纪交通设施的大进步,嘉兴落后了。
到上世纪90年代,苏州到南京的高架公路先修,嘉兴在赶上长三角流程的时候,是1998年年底高架公路的修通。
原来杭州到上海是四车道,现在要修的高速公路是八车道。
三年以后从嘉兴到上海、到杭州之间有20道高速公路,这样嘉兴就成为了上海、杭州的中心了。
我们除了横向的交通基础之外,我们还要再怎么突破天堑,我们和宁波市共建杭州湾跨海大桥,我们还准备在通车仪式上搞海上马拉松赛。
我们和绍兴在衔接,从嘉兴到海宁构筑杭州湾第二大桥。
还在修钱塘江桥,这三座大桥都通到苏州,这样形成了一个网络,嘉兴任意一点上高速,只要15分钟有够了。
这在交通设施上我们迎头赶上,我们还发展了航道优势。
我们还要想铁路怎么打通。
我们嘉兴这几年的发展加快了,去年的人均GDP达到了3100美元,今年GDP总量突破了1000亿大关,贷款总额达到1000亿,老百姓居民收入达到两位数的增长。
在这方面得益于交通的设施建设。
但还是感觉远远不够,因为有了完善的道路交通,没有一个城市的吸引力,没有城市的承载力,那所有的城市都将成为过客,我想古代的时候明朝江南才子的代表,唐伯虎点秋香,他在追的过程中,那肯定是在嘉兴过夜的。
到了近代,我记得八十年代的时候,杭州到上海,是需要八小时。
高速公路修通后,杭州到上海需要两小时。
如果这个城市没有吸引力,可能留给你的是废弃物、排放的尾气,而不会带来好的商机,所以我们除了主干血管,还要有毛细血管。
不要让他认为到这个城市很近,但进城需要很长时间。
到这个城市里他首先要有商用,所以要有产业发展的配套。
他到城市来之后,乐业完之后就要安居,这样就要有生态环境的建设、治安、社会事业、教育、医疗、文化等建设。
欢迎外商们到嘉兴来!上海修轻轨、苏州也修轻轨网、杭州也修轻轨网,那么嘉兴如果能把上海、苏州、杭州的轻轨都连起来,那嘉兴的中心地位就更加突出了。
嘉兴修了很多的高速公路,也建了很多的收费站,这样的风格带来了整个效益的损害。
最要紧的还是要建立城市之间的协作、协调的关系,使得交通真正达到互联互通,真正使得各类要素在长三角地区无障碍自由流动,发挥出我们长三角城市群的规模效应,这才是我们今后崛起的方向之所在。
-----------------按照经验,世界上许多城市开始大力建设轨道交通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1500至2500美元。
地处长三角北翼的苏锡常,目前已成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先导地区,不仅城镇密集,经济活跃,而且人员、物资流通也非常频繁。
有关数据表明,目前这一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3000美元,其中苏州市区及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无锡市区及江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甚至超过4000美元。
苏锡常都市圈除了这三个城市外,其下辖的9个县级市以及292个乡镇均具备相当的实力。
因此,专家们一致认为,经历了发达的水运时代、铁路运输时代之后已进入公路运输时代的苏锡常都市圈,建设城市轨道和城际轨道交通已具备了条件。
浙江省提出构建“三大都市区”,即杭州都市区、宁波都市区、温州都市区。
合观之,苏州、无锡、杭州、宁波等大都市建立,都是利用临近上海的区位优势;上海对徐州、南京、温州等的影响也将逐步扩大。
最新发布的《2002-2003中国城市发展报告》认为,中国经济将越来越向各大城市区,特别是向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环渤海这三大城市群聚集,三大城市群在不久的将来成长为有巨大影响力的经济空间。
此间业内专家认为,中国前20年的经济增长基本上是点状拉动,中国后20年的经济增长将是组团式发展。
组团式城市群是大中小城市“结构有序、功能互补、整体优化、共建共享”的发展体系。
用组团式城市群代替单一城市扩张,经济上可以取得互补效应,社会上可加速消除二元结构,生态上可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文化上便于多样性的充分交融,系统上形成等级有序的效率体系。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教授分析认为,从总体战略上来说,应建立以高密度为特征的三大城市群,建立以产业链为纽带的七大城市带,建立以区域发展中心为特征的若干中心城市,分别从面、线、点的有机组合完成城市化空间布局的战略目标。
在2020年以前,加速构建三大组团式城市群,使其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制高点和主力军。
当这一战略目标成熟与完备之后,将有全国人口的50%,全国GDP的80%和全国进出口总额的95%在此地域上生成。
依据计算,有可能在全国20%的国土面积上,获得国家财富总量的80%,由此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全面小康社会。
-----------嘉兴与周边相近城市的比较【内容提要】长三角地区经济的迅速崛起正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为认真实施嘉兴市委、市政府制定的“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战略,我局成立课题组就长三角经济在全国的战略地位、长三角城市经济发展现状、嘉兴与周边相近城市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差距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比较研究,从中得出若干判断、启发和思考,并据此提出一些建议,供领导和有关部门参考。
前言长三角地区是世界各大河三角洲人口数量最多、密度最高和城镇数量最多的地区,更是目前中国经济实力最强,产业规模最大的三角洲和最大的经济核心区,也是我国最大的城市(镇)连绵带。
深入研究长三角,分析嘉兴在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差距和机遇,对实施嘉兴市委、市政府制定的“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战略以及实现把嘉兴建成浙江省打造杭州湾产业带,接轨上海桥头堡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此,本文从长三角在全国的战略地位、长三角城市经济现状的基本比较、嘉兴与相近城市经济的若干比较中得出一些判断、结论和启示,并据此得出一些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嘉兴作为长三角经济区的重要一员,伴随长三角经济的发展而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道路,对区域经济的贡献也在加大。
目前,嘉兴经济发展势头在长三角地区保持前列,经济地位有了明显提高。
2003年与1983年撤地建市时相比,综合实力显著提高,经济总量占长三角经济总量的比重由2.8%提高到3.8%,财政总收入由1.2%提高到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3.3%提高到4.0%,全社会投资由1990年的4.0%提高到5.0%,实际利用外资由1995年的0.2%大幅度提高到的3.1%,外贸出口也提高到2.8%,人均GDP在长三角的位次由1995年的第10位提高到第8位。
目前,嘉兴与周边城市相比有优势,有进步,也有差距、更有压力。
一、嘉兴在长三角地区经济的总体情况(一)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经济总量与周边城市差距缩小。
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嘉兴经济增长速度在长三角地区相对较低,经济总量与周遍发展较快的城市差距扩大,近两年来,嘉兴经济增长速度加快,2002年和2003年两年的经济增长率均仅次于苏州,保持长三角地区第二。
经济总量在长三角地区依然保持第10位,但与位居嘉兴市前三位的常州、南通和绍兴的差距缩小。
2002年,嘉兴市GDP分别比常州、南通和绍兴少7.1%、20.4%和23.9%,2003年差距分别缩小为5%、15%和21.4%,缩小2.1、5.4和2.5个百分点,2002年嘉兴市人均GDP年低于绍兴0.7%,2003年则一举超出绍兴2.5%,仅比常州少1.5%,超出南通近一倍。
同时,经济总量低于嘉兴市的其他城市与嘉兴市的差距也在拉大。
(二)外向型经济发展加快,面临的竞争压力同时增大。
与上年相比,2003年嘉兴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势头加快。
嘉兴市21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和8亿美元的实际利用外资总规模在长三角地区十五城市中居于中游水平,但发展势头较快。
合同以及实际利用外资当年增幅分别为80.0%和79.0%,均高于长三角平均增幅约30个百分点,高出杭州湾地区平均增幅7个百分点左右,高出江苏沿江8市平均增幅20个百分点以上。
出口总值超过了常州,由去年的排名第9前移到第8位。
外资依存度和外贸依存度分别为12.6%和35.0%,分别比上年提高2.1和5.1个百分点。
由于周边城市外向型经济的势头迅猛,嘉兴市面临的竞争压力依然很大。
嘉兴市的外资到位率38.1%,在长三角地区排名第12位,比长三角平均水平(50.5%)低12.4个百分点。
周边的绍兴和常州分别为49.5%和41.6%,嘉兴市外资到位水平明显偏低。
由于绍兴2003年实际利用外资猛增95%,与嘉兴市差距迅速缩小,嘉兴市2002年实际利用外资多于绍兴26%,而2003年仅比绍兴多7%。
嘉兴市的外资依存度低于长三角平均外资依存度7.4个百分点,仅相当于江苏沿江8市平均水平(25.3%)的一半。
在长三角十五城市中居第11位,仍比常州低3个多百分点,比湖州低4个百分点,比南通低近1个百分点,而且,从外资依存度提高水平看,南通、扬州、镇江、绍兴、杭州快于嘉兴市,南通提高最快(7个多百分点)。
嘉兴市面临的出口压力也不小。
嘉兴市的出口增幅比长三角地区平均增幅(50%)低,更低于江苏沿江8市平均增幅(55%);由于绍兴出口增幅高达56.3%,所以嘉兴市出口总值与其差距由2002年的12%扩大到2003年的20%。
嘉兴市的外贸依存度35%,均低于长三角、杭州湾6市和江苏8市的平均水平。
(三)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弱于周边相近城市。
2003年度周边城市的投资力度远大于嘉兴市。
当年,嘉兴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长三角地区位居第8位,被上年投资规模少于嘉兴市的绍兴超越,2003年绍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534.93亿元,增幅45.6%,快于嘉兴市(38.7%)近7个百分点,江苏沿江8城市的投资力度更是惊人,投资平均增幅高达59.2%,苏、锡、常的增幅分别高达73.3%、66.1%和78.6%,嘉兴市投资规模与苏州、无锡的差距继续扩大,常州的投资规模则直逼嘉兴市,2002年嘉兴市全社会投资比常州多52%,2003年仅多18%,南通差距也与嘉兴市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