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浦东新区领导来连参观时的汇报材料 (2).doc

在浦东新区领导来连参观时的汇报材料 (2).doc

【编者按】2008年6月18日,浦东新区召开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干部大会,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徐麟,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长李逸平分别作了重要讲话。

对改革试点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明晰思路、落实责任、加大力度,力争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把浦东开发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把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搞得更好。

现将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的有关文件、讲话材料编辑如下,以供大家学习.战略决策篇1、批准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战略决策:2005年6月2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第96次常务会议,批准上海浦东新区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会议认为,我国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在继续做好有关专项改革试点的同时,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进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提供相关经验,对于实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要求,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要着力转变政府职能,着力转变经济运行方式,着力改变二元经济与社会结构.要把改革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解决本地实际问题与攻克面上共性难题结合起来,把实现重点突破与整体创新结合起来,把经济体制改革与其他方面改革结合起来,率先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推动全国改革起示范作用.2、一个指导思想、三个着力、四个结合、十项任务:(1)总体要求。

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国家要求和上海浦东实际出发,围绕加快推进“四个中心”的国家战略,全面推进改革试点.紧紧把握机遇、立足创新、大胆探索、精心设计、周密安排,着力突破政府管理体制、经济运行方式、城乡二元经济与社会结构等深层次体制性障碍,全方位推进和深化改革.力争率先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把浦东建设成为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区、自主创新示范引领区、现代服务业核心集聚区,为加快形成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为全国深化改革开放积累经验.(2)指导方针.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全面把握“四个结合”:把改革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解决本地实际问题与攻克面上共性难题有机结合起来,把实现重点突破和整体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把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其他方面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注重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注重先行先试和按照国际惯例办事,注重统筹协调与整体设计,注重体现示范作用。

(3)基本目标.经过5到10年坚持不懈的努力,逐步形成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体系,力争在全国率先建立制度比较完备、运行比较高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达到基本目标的主要标志是“五个基本形成”: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充分激发自主创新活力的有效机制,基本形成有利于实现统筹协调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环境,基本形成与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开放经济相适应的经济运行规则体系,基本形成制度创新和扩大开放的示范引领优势.(4)主要任务.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充分体现“三个着力”: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构建从事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责任政府,注重制度环境建设和改造的服务政府,依法行政的法治政府;着力转变经济运行方式,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与国际通行做法相衔接的经济运行法规体系和体制环境;着力改变城乡二元经济与社会结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整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要完成十项任务。

第一,推动政府转型,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管理体制。

第二,推动要素市场发展和金融创新,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第三,探索混合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增强微观经济主体活力.第四,大力培育和发展中介组织,提高经济运行的组织化程度。

第五,加快推进公共部门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第六,加快科技体制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第七,探索建立人力资本优先积累机制,全面有效地推进人力资源开发.第八,加快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障碍,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第九,建立科学的调节机制,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体系。

第十,扩大对外开放,形成适应国际通行做法的市场运行环境.这十项任务包括三个方面体制机制建设:一是加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性体制建设,包括:政府体制、市场体制、企业体制、中介组织体制、公共部门体制。

二是加强产业体制建设,包括:科技创新体制、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涉外经济体制。

三是加强统筹城乡一体化区域体制建设,包括:城乡统筹发展体制、社会保障体制。

探索进展篇1、成立浦东新区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2006年2月9日下午,浦东新区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

会议宣布成立浦东新区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领导小组由杜家毫书记担任组长,张学兵区长任常务副组长,区委各位副书记、区人大、区政协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的其他领导以及新区各职能部门的主要领导为领导小组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副区长万大宁和区委办主任陈高宏任办公室主任,计划局、区委办、区府办有关负责人任办公室副主任。

日常工作在新区发展计划局(新区体改办)。

会议明确了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责任制和工作机制2、关于促进和保障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2007年4月25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第35次会议讨论通过《关于促进和保障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草案)》.《决定(草案)》规定,在坚持国家法制统一原则和本市地方性法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市人民政府和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可以就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制定相关文件在浦东新区先行先试,并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浦东新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就推进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作出相关决议、决定,并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制定相关地方性法规,支持和保障浦东新区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本市各级国家机关应当依法支持和保障浦东新区各项综合配套改革和创新措施的有效实施。

3、上海市推进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2008年6月6日上午,上海召开推进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推进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韩正指出,要紧紧围绕中央要求的“三个着力",解放思想、简政放权、形成合力、细化落实,把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推向深入.上海近期将出台深入推进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涉及进一步向浦东新区下放事权、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吸引激励人才、实施金融聚焦战略、促进自主创新、市场准入审批制度改革、内外资企业投资改革、行政事业性收费改革等领域。

4、总体方案与第一轮三年行动计划:《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明确了改革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努力体现对改革试点的整体考虑、系统设计和全面规划。

《2005年-2007年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三年行动计划框架》,它的主要内容是:5、“四个率先”、“四个中心”: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全国“两会”期间,明确提出上海要实现“四个率先”,大力推进“四个中心"的建设。

“四个中心”: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四个率先”:要把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全面落实、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中心环节。

要把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全面落实、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要把率先推进改革开放作为全面落实、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

要把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全面落实、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任务。

中央和市委要求,在上海未来发展中,浦东新区要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充分发挥在加快推进“四个率先”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在加快建设“四个中心”中的核心功能作用。

6、国家部委的对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的支持: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有关中央部委在浦东开展了多项改革试点.特别是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落户浦东,中央各金融监管机构批准浦东开展货币经纪、金融期货、外币投资基金、租赁资产证券化等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试点,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在浦东开展国家火炬创新实验城区、知识产权示范园区试点,国家外汇管理局在浦东开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汇资金管理方式改革试点,海关总署等部门在浦东国际机场开展海关、边检、检验检疫申报单“三单合一”试点,国家质检总局出台了支持浦东在推进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等方面先行先试的14条措施、在张江建立国家标准化示范区等.这些改革试点,使浦东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营造符合国际惯例的经济运行环境方面先行先试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

“外汇九条”:2005年10月22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在上海浦东先行试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外汇资金管理方式改革(简称“外汇九条”),这是浦东被批准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和央行上海总部设立后,在涉外经济领域率先冲击的制度创新。

在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运行遇到的所有问题中,外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与境外母子公司、伙伴公司等的资金衔接问题,中资跨国公司总部“走出去”过程中外汇资金集中管理及跨境运作问题,是浦东经济运行环境国际化的软肋。

“外汇九条”改革试点的实施,破解了资金跨境运作难题,为跨国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质检十四条":2006年8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上海市政府联合召开座谈会,发布《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支持上海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意见》(简称“质检十四条")。

“质检十四条”新政推出了进一步简化程序、减少环节、降低费用、节省时间的通关监管措施,旨在优化浦东国际商务环境,提升浦东的口岸服务功能。

“质检十四条”发布以来,浦东新区与检验检疫部门逐步落实实施细则工作。

重点围绕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深化大通关建设、诚信体系建设管理和建设公共安全平台等方面,积极实施出口产品免验、电子口岸信息等平台建设,推进品牌战略,深化标准化示范试点,进行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中医药等重要技术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试行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维修中心等诚信企业便捷检验检疫措施,探索提货单电子放行、出入境人员管理模式改革等等。

“工商八条":国家工商总局批准上海市工商局推出支持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八条政策”。

具体包括:支持外商投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支持要素市场机制体制创新,促进金融辅助产业、金融衍生产业健康发展;鼓励以多种出资方式在浦东新区投资设立企业;放宽企业集团登记和大型企业名称登记条件;支持浦东实施商标发展战略和驰名商标培育发展工作;支持浦东工商分局扩大外商投资企业核准登记权和推进外商投资企业网上登记;支持浦东工商分局探索行政指导制度;鼓励浦东工商分局开展工商执法官制度试点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