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波疗法培训(大全)
是血管再生和重建的重要物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进骨形成和塑形;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加强诱导成骨作用,促进
骨痂形成,加速骨折愈合; 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调节ALP、Ⅱ型胶原及其他
组织特殊蛋白质的表达,促进成骨; 核结合因子-а1 (CBF- а1 ):是成骨细胞分化及其功
12. 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 院 康复科; 13. 中日友好医院 骨科; 14. 江苏省中医院 针灸康复科; 15. 西安市红会医院 康复科; 16. 沈阳军区总医院北方医院 康复科; 17. 中国武警总医院 骨科; 18. 西安市中医医院 中西医结合骨科; 19. 吉林省人民医院 关节外科; 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足踝外科; 21.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康复科; 22. 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康复科:
冲击波源的类型 三 压电式冲击波
依赖于压电效应,压电陶瓷在电场的作用下自 身会膨胀,节律性的电场作用使压电陶瓷不断膨胀 和缩小,大量(一般>1000片)压电陶瓷片被预置 于球体的内表面,所产生的冲击波即自动聚焦于焦 点。
冲击波源的类型 四 弹道式体外冲击波
气压弹道系统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应用,其原 理是利用压缩气体产生能量驱动手柄内子弹体,使 子弹体产生脉冲式冲击波作用于局部,产生促进组 织修复及止痛等作用。 优点:对激痛点及肌肉组织的软伤疼痛疗效显著; (精准弹道、精准部位、精确计量)
冲击波的生物学效应
1 空化效应 2 应力效应 3 压电效应 4 镇痛作用
机械波学说
其主要认为当高能震波传输到人体时,不同软 组织与骨组织的成分不同,其抗张、抗压程度等也 不同,在交界面产生不同机械应力,引起软组织间 弹性变形和松解。
声音震波学说
其主要认为高能震波在此类介质中传递会引起 空化效应,利用此效应能疏通微血管、松解关节和 软组织粘连、活化骨细胞、促进新骨和骨痂形成。 这些效应对于疏散炎症,缓解炎症引起的疼痛有治 疗效果。
医用冲击波的发展
20世纪60 年代末
▪肩部钙化性肌腱炎 ▪跟骨骨刺 ▪肱骨上髁炎
20世纪70 年代末
▪ESWT的所有适应症(除碎石) ▪跟腱痛 ▪胫骨内侧压力综合征 ▪髌骨肌腱炎 ▪康复科、骨科、皮肤科……
之后的二 十几年
1999年 发散式冲击波
疗法问世
▪肾结石 ▪胆结石 ▪胰腺 ▪唾液腺
▪其它肌腱炎 ▪关节病
冲击波治疗技术
一路凯歌·健康同行
目录
01 冲击波介绍 03 诊疗流程 05 靶点选择 07 治疗剂量 09 疾病应用
02 设备介绍 04 禁忌症 06 肌肉解剖 08 操作手法 10 学术开展
01
冲击波介绍
体外冲击波治疗
冲击波是一种兼具声、光、力学特性的声波,它的特性在于能 1
在极短的时间内产生高达500bar 的高峰压,而且周期短,频谱广。 它具有声学、光学和力学的某些性质,广义上的冲击波在生活中
1. 福建省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康复科; 2.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关节外科,重庆; 3.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309 医院 康复科; 4.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 院 骨科; 5.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骨科; 6. 北京积水潭医院 矫形外科; 7.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运动医学科; 8.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骨科; 9.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康复科,北京; 10.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康复 科; 11. 昆明市第四人民医院 骨科;
扩散 血管生成 钙化分解 舒缓疼痛
生理效应 组织再生
机体修复原理
加速 愈合
恢复 肢体 灵活性
镇痛 作用
1 促进胶原蛋白产生。 2 促进新陈代谢和微循环。 3 韧带新血管形成。
4 刺激造骨细胞活动,促进骨生成。
促进钙沉积再吸引。
1 消除疼痛。 2 加速消除P物质。 3 减少肌肉紧张。 4 抑制痉挛和感受纤维。
2 1988年,豪普特姆次成功地将冲击波用于骨不愈 合病人的治疗。
3 此后,广泛开展了用冲击波对骨折不愈合及延退 愈合病人治疗。
冲击波临床应用发展史 三
1 1984年10月,我国研制成功第一台液电体外碎 石机。这项研究在1987年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它的问世和国外仅差4年 ,且功效相同。
02
设备介绍
冲击波治疗机
冲击波治疗机主要由冲击波源、耦合装置、治疗 床、控制台和定位系统组成。
冲击波治疗仪
体外冲击波治疗机注意事项
1 体外冲击波治疗机属精密仪器,使用不当会影响设备治疗效果,务必专人专用。
2
治疗前患处需涂抹耦合剂,禁止空枪状态下扣动扳机。冲击头未接触患处时禁止开启输出,以避免对设备和患者造成非必要
合。
3
骨基质中的胶原和蛋白多糖等非对称性物质在压力作
用下发生形变,其表面静止的正负电荷被极化,从而在物
质两端形成电位差,促进骨形成 。
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治疗原理 四、镇痛作用
镇痛效应:冲击波对轴突进行强刺激可以产生 1 镇痛作用。
1、“闸门”学说,是通过激发无髓鞘C纤维和 A-δ纤维启动镇痛作用;
2、提高痛域; 3、松解粘连; 4、释放P物质; 5、抑制环氧化酶(COX-Ⅱ)活性;
4 常规治疗一般不伤及正常组织,其损伤再修复作用主要针对病损组织。 5 安全便捷:无需麻醉,无需药品,无创操作。 6 治疗时间短,10-15分钟/次,大多病人5-7天/次,3-5次/1疗程。 7 适应证广泛:除禁忌证以外,大部分骨科及软组织疾病均适用。 8 治疗费用远低于开放手术等其他疗法。
冲击波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医院
2 随处可见,如震动、雷电、爆炸和超音速航空器等均能产生冲击波。
3
体外冲击波治疗既利用冲击波治疗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一种治
疗方法。
冲击波治疗技术的起源
冲击波对人体组织作用的最早报道源于二战 时期,当时人们发现深水炸弹可以造成远离爆 炸中心的战士死亡,尽管死者外表无任何伤痕, 但解剖后发现死者的肺组织受到了严重损害。
原子弹爆炸产生的巨大冲击波,对地面物造 成了毁灭的损害。
冲击波临床应用发展史 一
1 自五十年代末,冲击波的物理特性得到广泛研究。
2 1971年,海斯勒夫和基弗姆首次进行了体外碎石实验。 (人名为翻译版)
3 1980年,进行了世界首例人体肾结石的体外碎石治疗。
冲击波临床应用发展史 二
1 1986年,医疗科学人员首次进行了冲击波对伤口 愈合影响的观察,导致了冲击波能否促进骨折愈合 的猜想。
骨生物电主要表现为机械应力作用下产生的压电效应
1
和流动电位在应力等因素作用下,流体发生流动就会产生
压电效应和流动电位。 体外冲击波作为一种机械力作用于
骨组织后,首先增加骨组织应力,产生极化电位,引起压
电效应。
2
研究发现,体外冲击波引起压电效应可以刺激骨的生
成,使成骨细胞活跃,临床上用于治疗骨不连接与延退愈
损伤。
3
治疗手柄连接管严禁弯折。
4
每次治疗完毕后,对枪头表面耦合剂进行清洁。每天治疗结束将冲击头拆卸清洁。
5
每个治疗手柄都有唯一识别编号,建议使用配套用品。
6
体外冲击波治疗机如需搬运,在搬运前需对油泵放气,使泵内气压归零。搬运中冲击波治疗机必须保持直立,严禁歪斜、倒置。
7
为保证设备固定,可将车轮锁踩下。
2
代谢激活效应:冲击波可以促进局
部血液循环,加速组织新陈代谢,促
进损伤组织愈合。
冲击波治疗骨不连、骨坏死的原理
1
体外冲击波使骨病部位硬化骨与正常骨之间产生能量梯度差
及扭拉力,造成微骨折,诱导成骨作用,启动骨愈合。
空化效应促进血管增生,改善局部循环,诱导新骨形成。
2 促进成骨活性因子表达: 诱导因子-1(HIF-1):信号转导的关键成分之一,也
2 由国际医学冲击波治疗学会(ISMST)、中国研 究型医院学会(CRHA)、中国医学救援协会联 合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冲击波医学专业委员会、中 国医学救援协会运动伤害分会承办,《 Orthopedic Surgery》、《中华骨科杂志》、《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协办。
8
冲击波枪头里面的黑色胶圈,建议每隔1-2月更换一次,或者根据胶圈老化程度定期更换。这样可以延长手枪使用寿命,胶
圈一定要选择合适的际冲击波治疗大会
西安市中医医院为国内较早引进并开展冲击波治疗技 术的医院,自2013年引进冲击波治疗技术以来,经过6年 发展,冲击波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内、外科疾病,获 得广大患者的好评。
近年来,该院冲击波治疗通过跨学科,多领域发展, 目前与超声科进行深入合作,借助肌骨超声,联合申请多 项课题研究,开展的超声引导下冲击波治疗获得满意疗效, 将冲击波治疗的发展推到省内先进水平,并邀请殷继超副 院长担任中国骨肌疾病体外冲击波疗法指南(2019年版) 制定委员。
2 1993年原武警总医院骨科中心邢更彦主任率先在 国内应用冲击波疗法治疗股骨头坏死、骨不连和 慢性损伤性肌腱末端病,疗效满意。
冲击波临床应用发展史 四
1 2000年8月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DA) 批准国产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机用于临床治疗骨 科疾病。
2 2013年12月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冲击波医学专 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及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在北京 成功举办,邢更彦主任担任主任委员。
3
交变应力产生的显微裂纹是诱导骨改建的主要原因,应
力效应是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接作用原理。
备注:物体由于外因(受力、湿度、温度场变化等)而变形时, 在物体内各部分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内力,以抵抗这种外因的 作用,并试图使物体从变形后的位置恢复到变形前的位置。
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治疗原理 三、压电效应
冲击波临床应用发展史 五
冲击波临床应用发展史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