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研 X工A0XUEJIAOYAN
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让生成的课堂活力四射
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把课堂的
主动权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
的舞台。如今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是让 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与思考,
然后展示、交流。刚开始课堂气氛很活
跃.似乎学生们都动起来了,各方面能力
都有所提高。后来发现其实并非如此,课 堂表面热闹的光环下学生只不过是在机
械地“执行”导学案,教师在课前预设时
忽视了课堂上学生个性的发展!因而使
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变得机械、沉闷、缺 乏生机。我认为课改下的课堂需要珍视
学生的独特感受,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 空间.这样的课堂才精彩纷呈,这样的课
堂才会活力四射!
一、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
可以让课堂更有生机
学生在课堂上有自主权,就会积极 大胆想象,自由发挥,课堂就有了生成,
不再是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学生从不同
角度思考得出的答案折射出知识的多元
性,会给课堂带来强大的冲击力,也透进
一股强劲的生命气息。如教《蟋蟀在时报 广场》时,学生讨论得出了文章的主题:
友谊能帮助人走出困境。我正准备“鸣金 收兵”时.有个学生提出了另一种观点:
“蟋蟀切斯特之所以不愿留在纽约就是
要追求自己个性的自由,我认为一个人 的自由高于一切。”我惊喜地点点头并给
予了高度肯定。有了这种肯定与激励,学 生们热情高涨.纷纷发表不同的见解:社
会在呼唤能识别人才的“伯乐”,试想想,
若没有德梅斯利先生的慧眼,怎会有蟋
蟀的一举成名?就算这只蟋蟀再有音乐 才能也只有被埋没;做人不能忘本,要懂
得感恩;要诚信.要有责任感……我被学
生的见解深深折服!如果教师只求完成
导案中的任务、只在意标准答案,课堂上 会有这样精彩的生成吗?有了这堂课的 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感悟
胡亚军
经验.以后每天的语文课我都要求学生
不要拘泥于参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 可,语文课堂上的活跃与精彩就可想而
知了。
二、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可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
丰动性
鲁迅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
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
和灵感。兴趣是学生求知的起点,也是一
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巨大动力。然 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是
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培养起来的。班上的
潜能生一般对学习没有兴趣,通过常规 的教育方式很难改变,如果老师在课堂
上能对这些学生的一点点良好表现多给
予肯定的话,那么就能极大地激发他们 的学习积极性。要知道一句表扬或肯定
的话对一个从不被人重视的学生而言该
有多大的作用!班上有一个学生叫肖锋,
父母长年在外打工。他与农村的老奶奶
相依为命,不仅学习差,表现更差,在学 校可谓是“十处打鬼九处在场”让人头痛
不已。无论他在哪个学习组,学习组长几
乎每天都哭丧着脸来告状。所有的教育 方法对他都是无济于事,我在心里几乎
认为:他已不可救药!可这一个月来告他 状的人少了.他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
的次数也明显多了,我心里很纳闷。他解
释说:“那天课堂展示时组长给了我答
案.所以我就举手发言.结果你就给我们 组加了分。事后,组长表扬了我,还说我
是好样的。你不知道以前从来没有人表
扬我,总说我是坏孩子,就连我自己也那 样认为了。但从那次开始我发现其实自
己还是蛮有用的,并不是一无是处。所以
以后我不能给我们组拖后腿了!”看,一
句肯定的话对他的影响有多大!因此.教
师在课堂上要特别注意把“显身手”“出 风头”的机会留给那些所谓的差生.多珍
视他们的独特感受,多给予肯定和表扬, 让他们切身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
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三、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能
提高师生的创新能力
珍视学生课堂上的独特感受就肯定
了课堂教学中的生成,它会促使让师生 在教学活动中超越原有的预设,让课堂
教学向更深更广的层次发展,从而提高
师生的创新能力。
对老师而言,若能针对学生在课堂 上的表现及时地修改和调整课堂教学的
设计,使之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就会取
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学生而言,自己的独特感受若能
得到教师肯定与赞扬,他们就会积极性
高涨,从而主动去思考、创新。前几天我 患上了流感,上课十分困难。科代表就自
己上课。我惊讶地发现:没有了老师的课
堂不失往日的精彩!在科代表的组织下,
课堂讨论相当活跃.而发言最踊跃的是
那些所谓的“差生”,他们的观点新颖而 独特.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我看到了
学生的“独立行走”! 没有了束缚,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
经验、思考、灵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
学,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使课堂变得精彩纷呈、生机勃勃。当然,
强调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强调课堂的 生成性并不是一味地反对教师课前的预
设.而是要求以学生学为重点的预设。要
求师生的活动超越原有思路和教案的束
缚。 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让课堂活力
四射,让课改生机勃勃!
(作者单位:湖南省汉寿县罐头嘴中
心学校)
089汹。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