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建筑藻井 ppt课件

中国古建筑藻井 ppt课件

二 平闇 《营造法式》卷第二说“:今宫殿中,其上悉用草架梁
承屋盖之重,如攀、额、樘、柱、敦 、 方、 之类, 及纵横固济之物,皆不施斤斧。于明 背上,架算方, 以方椽施版,谓之平闇 ;以平版贴华,谓之平綦 ;……所 谓平闇 ,即用方椽整齐地排列相交作为小方格网架,上 盖木板而成(图3),平闇 四周与斗拱相接处有斜坡部分, 《营造法式》称为“峻脚”(图 4)。平闇 小方格间距离 为一椽两空。“其椽若殿宇广二寸五分,厚一寸五分,余屋 广二寸二分,厚一寸二分,如材小即随宜加减……若用峻脚 即于四栏内安版贴华,如平闇 即安峻脚椽,广厚并与平闇 同”。 宋代平闇 一般不施彩画。“其以方椽施素版者,谓之平闇 (” 《营造法式》卷八小木作制度三“平”)。
平 綦 藻井
平綦 通常以间广及步架为准,四周做一 枋(即清代 的贴梁), 枋上钉背板(清称之为天花板),在 内及背板面上用贴(清称为支条)及难子,划作正 方形或长方形大板格子,形状似棋盘,板上可画彩 画或雕刻纹饰(图5、6)。《营造法式》卷第八小 木作制度三:“造殿内平綦之制:于背板之上,四边 用 ; 内用贴,贴内留转递,缠难子。分布隔截,或 长或方,其中贴络华文有十三品,……其华文皆间杂 互用。或于云盘华盘内施明镜,或施隐起龙凤及雕华。 ……”(图7)。平綦造型多样。平面有方形,圆形, 六角形,八角形,截面有平顶式,平顶加峻脚,尖顶形,蝼蝈形等。
井(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可惜没能留下更多的实 形藻井
图2. 北京紫禁城养心殿八角星
物,只有极少的文献记载。宋《营造法式》将顶棚分为“平 闇”
和“平 ”两种形式,藻井分“斗八藻井”和“小斗八藻井”,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将天花分为 井口天花和海墁天花。从宋代《营造法式》起,各朝代都以文法的形式规定了各种不同形式顶棚的 做法,使 天花、藻井在技术、工艺和艺术上不断成熟和完善。
古人从穴居过渡到地面盖房,
有的房屋仍然保留“中 ”,是古人祭拜
的对象。《礼记·王制》:“天子祭天地,诸
候祭社稷,大夫祭五祀”。《论
祭五祀,士、庶人祭其先。……五祀报门、
图1.洛阳涧西外旗屯穴居复原
户、井、灶、室中 之功……”五祀之中,
中 为人所托处,大多见于尊贵的建筑,故最重要。藻井中的“明镜”当是
北京紫禁城内太和门天花
为饰……。”《明会典·官民第宅之制》:“洪武二十六年定官员盖造房屋并不许歇山转角,
重檐重拱,绘画藻井。”等等。历朝以法令的形式规定衙署和第宅等建筑的规模和形制,以
建筑法式规定具体的做法、工料、定额,甚至规定藻井使用的范围,可见礼制等级之森严,
不少官贵因违令建舍或逾制而致祸。
平闇藻井
中 的形象。“藻井是用在最尊贵建筑里的天花上最尊贵的地方”“,因为这是古制
而中 又是祭祀的所在,为了表示建筑的尊贵起见,正好用藻井来装饰。中 之名
井是因为它像井,而井上加藻文饰样所以叫做藻井”(刘致平《中国建筑类型及结
构》)。
藻井种类
天花和藻井是中国古代建筑室 内木构顶棚的两种形式,其做 法有多种,主要为:平闇、平 、 井口天花、海墁天花、覆斗式 藻井、斗四、斗八藻井及小斗 八藻井等等。天花和藻井的各 种造型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技 术,艺术和工艺上的完美结合。
海墁天花
海墁天花主要由木顶隔、吊挂等构件组成,是无构件突出的 平顶棚。木顶隔是海墁天花的主要构造部分,由边框、抹头 及棂子构成。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规定:“木顶格以面 阔,进深定长短,扇数”,没有准确的尺寸,通常每扇木顶 格尺寸为宽二尺至三尺,长四尺至六尺不等。木顶格四周有 贴梁,贴梁钉附在梁和垫板的侧面,每扇木顶隔用木吊挂四 根,木顶隔下面糊纸,故称为海墁天花(图13)。普通海墁 天花表面糊麻布和白纸或暗花壁纸。宫殿寺庙建筑中,海墁 天花上有绘制精美的彩画,有的海墁天花还画出井口式天花 的图案,在天花上绘出井字方格,格内再画龙凤或其它图案。 (图14)
井口天花
井口天花,海墁天花 井口天花和海墁天花是清代天花的 两种主要形式。井口天花由支条、天花板、帽儿梁等构件组成, 天花支条的断面为1.2~1.5斗口的枋木条,组成井字格(方格 网)作为天花的骨架,每一方格心内镶一块厚约一寸左右的木 板(天花板),露出井口式木肋,板上通常绘制团龙、翔凤、 团鹤及花卉图案,有的用精美雕刻装饰(图 8、9)。井口天花 的构造简单,进深方向的构件为天花梁,面宽方向的构件为天花 枋,帽儿梁(相当于今日天花中的大龙骨)两端搭置在天花梁上, 用铁质大吊杆将帽儿梁吊在檩木上,帽儿梁的通支条之间用铁钉钉 牢。天花支条贴附在天花枋和天花梁的侧面。称为“贴梁”(图10、11、 12)。
藻井制度
中国古代由于受礼制思想的影响,
建筑的形制、用材、装饰都有严格的等级
规定。藻井通常只用在宫殿、寺庙中的宝
座、佛坛上方等重要部位。《稽古定制·唐
制》规定:“一凡王公以下屋舍,不得施重
拱、藻井。”唐代仅宫殿可建有鸱尾的
庑殿顶,用重拱及藻井。《宋·舆服志》:
“凡民庶家不得施重拱,藻井及五色文采
南北朝人字坡天花 初唐藻井彩画
藻井的等级制度
古建筑等级制度明确严格,藻井也在其列。从古代一些文献可以看出藻井是等级的象 征,是高贵的象征,一般只能用在宫殿及寺庙中。龙凤纹的藻井更是只能用在最高级 的皇家建筑中。 但也存在例外,南方的某些民间传统戏台亦采用藻井的形式。其构造分为井口、穹 窿、井顶三部分,剖面呈倒置喇叭形。井口一般呈八角形,穹窿有单双层之分,井顶 一般为圆形明镜。绘双鱼、龙头、八卦等。根据具体形式不同可分为螺旋式、聚拢式 、轩棚式、叠涩式和层收式等五中形式。
中国古建筑的藻井
藻井
藻井的由来
藻井的发展
藻井的内涵
藻井的由来
藻井起源于古代穴居顶上的通风采
光口(图1),因其位于穴顶中央,古人称
之为“室中 ”,简称“中 ”(徐 《读
书杂释》: ,唐宋以后皆作溜)。《释名·
释宫室》说:“室,实也,人物实满其中
也。中央曰中 。古者复穴,后室之 当
今之栋下,直(值)室之中。古者 (流)下之处也”。
不同时代的藻井分类
中国古代建筑将那种不做任何顶
棚,暴露室内梁、枋、檩、椽等建筑结构部件的做法称为
“露明”,宋《营造法式》称之为“彻上露明造”。中国古
建筑做顶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汉代称天花为“平机”
或“承尘”,这名称似乎已经概括了天花具有调节空间高度
、防尘保温等功能。汉代有“覆斗式”和“斗四”两种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