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圆锥》复习课教案共7页文档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圆锥》复习课教案共7页文档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圆锥》复习课
1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

2 内容分析:圆柱与圆锥是小学阶段学生几何知识学习的最后的两个内容,也是学生小学立体图形学习的结束,在本单元中,教材的编排仍然延续着五年级长正方体知识的研究轨迹,从特征、表面积、体积容积等方面开展研究,让学生由表及里的对这两个几何图形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作为单元的复习,也是对本单元知识的一次梳理,也是对小学几何知识学习的一个整体的回顾和梳理。

3 教学设想:作为复习课,怎样有效的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掌握方法,养成习惯,形成良好的数学空间观念是尤为重要的。

因此本节课在设计时并没有把目光仅仅关注到本单元的知识上,而是落脚到整个小学阶段,对整个小学阶段几何知识进行一次梳理和回顾,而对于本单元的知识更多的关注综合理解和运用,侧重在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和策略的培养,良好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富有兴趣和挑战性的题目,关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关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养成,进而达到在复习中提升,在复习中思考,在复习中学会方法,在复习中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目标。

4 教学目标:1 通过复习,帮组学生梳理和复习圆柱圆锥的相关知识。

2 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们小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想象能力,养成良好学习方
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有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以及解题思路的表述。

教学过程:
一成语导入,梳理小学几何学习轨迹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对小学阶段知识的一次梳理过程,通过成语引入,通过想象将小学阶段的几何知识进行有效的梳理,让学生对小学阶段的几何知识学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思考,也是对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一次梳理。

出示成语:以点带面:(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能读一下么?
师:如果以数学的眼光来看着四个字,从中你能发现那些数学元素。

师:同学们的观察真仔细,看来在成语中也蕴含这许多的数学元素。

这节课,我们就从点开始。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象出一个点。

(学生想象)
师:一个点,两个点,三个点,无数个点连在一起可以组成什么?继续想象,几条线段可以围成什么?
师:也就是平面图形,同学们的想象力很好。

继续想象,几个面可以围成什么?
师:也就是立体图形。

想象结束,请同学们睁开眼睛。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

回顾我们小学阶段几何学习的过程,其实我们就是经历了一个由点到线,由线到
面,由面到体的过程
(课件出示)
师: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我们小学阶段图形知识的学习轨迹。

(课件出示)
在我们在小学阶段的几何学习中,也是先认识图形,再学习线段,再学习平面图形,最后学习立体图形的轨迹。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复习一下小学阶段最后两个立体图形—圆柱和圆锥。

(板书课题)二总结关键词,小组合作复习
(设计意图:关注立体图形研究的轨迹,通过关键词的引领再次帮助学生明晰知识,掌握联系,把握特征,学会方法,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知识网络,通过问题解决引领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提升。

)(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看到圆柱圆锥,你都能联想到哪些知识?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知识,其实都可以用三个词来总结一下,就是特征,表面积和体积。

(边说边板书)
(出示课件)
在课前,每一个小组都选择了一个关键词并进行了总结,先给同学们一分钟时间小组交流一下。

(小组交流)
下面我们先来交流一下圆柱的特征。

哪个组来交流一下:
小组进行交流:(他们组是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的特征复习)师:对他们组的汇报你想说点什么?
(学生评价)
师:交流完了特征,下面在交流一下表面积的问题,小组交流。

师:觉得他们组总结的怎么样,还有补充么?
师:最后我们再来看一看体积,哪个组来交流一下体积的问题。

小组交流(他们组的四人分工明确。


师:同学们,他们小组的合作与前两组相比,有区别么?
师:希望同学们向他们小组学习,能够做到全员参与。

三学以致用,题型归纳
(设计意图:学最终的目的是会用,通过习题的有效设置,让学生再次对圆柱和圆锥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提高和发展,通过辨析,解决,思考,分享,达成目标,获得方法,提升能力,培养习惯。

)师:同学们,我们学数学就是为了要用数学,下面我们来做一组热身。

(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先读题思考一下(学生思考)有思路了么?学生汇报(学生在汇报的时候,每一个连线,都要问明原因。

解释清楚后在进行连线)
师:同学们,这三个题,条件一样,也都是有关于表面积的问题,但是不同的情境,三种算法,你想说点什么?
师:我们来看下一题。

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先默读题目。

有思路了么?请同学们将这两个题坐在练习本上。

(学生做,两个学生上黑板板演)
师:先讲讲第一问的思路吧,
生:这个是两个面,因此是一个底面+一个侧面。

最后答案等于25.12平方米。

(此时学生开始举手)
师:有问题么?
师:那么你能不能说一下你的答案/
师:对于这个处理有不同的想法么?
师:好,再来看第二问,能讲解一下思路么?同意他的思路么?师:这两个题为什么都不用四舍五入法?是因为这两个题都是比较特殊的情况,第一问在数学上叫做用料问题,一般采用进一法。

第二个问题是体积容积问题,一般采用去尾法。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做了两个热身运动,感觉怎么样?下面就让我们进入数学思维挑战之旅(出示课件)
听好要求,挑战题就在同学们的抽屉洞里。

这里一共有3关,同学们有信心连闯3关么?(有)在挑战的过程中,思考一下这个题属于哪种类型,总结一个关键词写在括号里。

挑战如果遇到问题,小组内可以直接交流。

听清楚要求了么?挑战开始。

(学生做题,交流)
师:谁来闯第一关。

(讲解)
师:那你选取了什么关键词。

师:谁来闯第二关。

师:最后一关谁想闯一下。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其实,在数学上,他们分别叫几何切割问题,几何转化问题和几何运动问题。

希望同学们利用好今天的做题经验,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的数学思维之旅,可不仅仅是做题,数学想象力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下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一起进入第四关(课件出示)
插上想象的翅膀:
1 一个半径为0.6米,高2米的圆柱是下列哪种物体?
()
b
a 水杯
b 压路机的轮子
c 家里用的烟筒
师:同学们读题,思考一下,这个图形应该是个哪个物体?
师:这位同学用的排除法。

思路非常好。

我们再来看第二题(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这两个圆锥分别是怎样的?(小组交流,思考)师:同学们的想象到底是否正确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教师进行演示,验证学生猜想)
四方法总结提升思考
(设计意图: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整节课师生共同经历复习过程,
不仅是知识的梳理,更是方法的习得、习惯的培养的过程,学生最终获得的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学习的有效方法,真正让学生提升拥有好方法,养成好习惯,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师: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共同复习了圆柱圆锥的相关知识,并且梳理了小学几何学习的过程。

课的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解决数学问题的智慧锦囊。

(出示课件)
师:希望同学们利用好这5条智慧锦囊,更好的帮助学生们学好数学。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从点开始,也从点结束,请看(出示课件)希望同学们用好我们小学学过的好方法,养成的好习惯,开启你新的学习之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