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洋金花及其配伍应用的研究浅析
【摘要】麻黄、洋金花均具有平喘作用,药理作用显著,本文针
对麻黄、洋金花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副作用、药动学、配伍
研究等进行了归纳分析,并提出深入开展配伍应用研究的方向和思
路,以期为今后的药理毒理研究奠定基础,进而促进其临床合理应
用。
【关键词】麻黄;洋金花;麻黄碱;东莨菪碱;配伍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复方既是中
医用药的主要形式,也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精髓的具体表现。复方
通过配伍的变化可以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配伍使整个方剂达到整
体综合调节的作用。现代医学理论认为复方配伍使有效成分的质或
量发生了变化,复方的药效是多种组分共同作用的结果。麻黄、洋
金花均具有止咳平喘作用,作为传统止咳平喘药在治疗咳喘的中药
处方中使用相当普遍,也有很多学者、临床医务人员进行了总结分
析[1]。本文将对两药的研究现状进行整理并提出深入研究思路。
麻黄是麻黄科麻黄属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者木贼麻黄的草质
茎,其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记载其功效为:“主中风,伤寒头
痛,温疟,表发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积聚。”
洋金花为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白曼陀罗或毛陀罗的干燥花, 资源
丰富, 药用的有白曼陀罗、毛曼陀罗、欧曼陀罗、无刺曼陀罗、紫
花曼陀罗、重瓣曼陀罗,其性味辛、温, 有小毒, 具平喘止咳、
镇痛解痉、麻醉之功效[2]。
1化学成分研究
现代研究表明,麻黄中含有麻黄生物碱、黄酮、黄烷醇、挥发油、
有机酸、氨基酸、多糖、鞣质。其中,生物碱是麻黄的主要有效成
分,包括主要的活性成分为l-麻黄碱、d-伪麻黄碱、l-n-甲基麻黄
碱、d-n-甲基伪麻黄碱、l-去甲基麻黄碱,d-去甲基伪麻黄碱、麻
黄次碱等[3]。其中起主要作用的也是至今研究最多的成分麻黄碱
和伪麻黄碱。麻黄碱具平喘功效,而伪麻黄碱具消炎作用。麻黄的
药效基本上取决于这两种成分。
洋金花的主要成分为生物碱,其中东莨菪碱占80%,其余为阿托
品和莨菪碱等[4]。现代医学认为药物的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是有
效成分,对麻黄、洋金花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这些成分的研究。
2药理作用研究
麻黄在临床上用于外感风寒、腠理闭塞所致发热恶寒、无汗、头
痛、脉浮紧等表实证,风寒外束、肺气壅遏的咳喘,风邪袭表、肺
失宣降的水肿,小便不利、脉浮的风水症,伤寒表实证,头身疼痛,
中风后遗症,耳鸣,低血压,支气管痉挛,水肿脚气等。已有研究
表明麻黄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发汗、平喘、止咳、利尿、抗炎、
抗病原微生物、解热、兴奋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 兴奋神经中
枢、增强骨骼健康,当抑制延脑时麻黄碱还具有苏醒作用。
洋金花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其主要作用是麻醉、止痛、解痉、抗
氧化、散瞳、调节麻痹、抑制多种腺体分泌、松弛平滑肌等。东莨
菪碱是其主要成分,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有双向作用;可抑制大脑
皮层及中脑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兴奋呼吸中枢,并可对抗吗啡
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
3毒副作用研究
麻黄的不良反应被认为与如下作用相关:冠状动脉收缩、升高血
压、血管痉挛、致心律失常等。鉴于麻黄有较大毒性和不良反应,
在炮制、制剂过程中都应采取适当措施减小毒性和不良反应。
洋金花的茛菪类生物碱能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具有很强的敛肺祛
痰平喘的功效,是毒性成分亦是其有效成分。茛菪类生物碱能拮抗
乙酰胆碱对m胆碱受体的激动作用,因而出现m胆碱受体阻断的毒
副作用。研究文献报道,洋金花临床也有很多药物毒性,过量误食
洋金花出现意识模糊、 胡言乱语、 烦躁不安、 瞳孔散大、 心动
过速等中毒表现及洋金花致肾损伤等。
因此,研究如何控制两种药物及其相关制剂的安全剂量, 或者是
通过某种有效途径, 诸如配伍减毒、药物修饰之类的方法,降低毒
副作用,以求充分利用麻黄、洋金花,使两药更好地更安全的应用
于临床十分具有现实价值, 这也对挖掘祖国传统医药在防病治病
中的作用将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4药代动力学研究
麻黄所含生物碱类成分是其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贺
丰,罗佳波等以麻黄中含量高的麻黄碱、伪麻黄碱为指标成分,以
气相色谱—选择离子质谱法(gc-ms/sim)同时测定血浆两者的浓
度,建立其定量方法,口服给药后二者药动学按非房室模型处理。
黄凤英,刘善军利用lc-ms/ms测定了人血浆中伪麻黄碱浓度,并
研究其在人体内的不同剂量单次给药和多剂量给药,认为伪麻黄碱
在正常人体内的处置过程无性别差异,但给药量及次数不同直接导
致体内治疗浓度波动,为临床制订合理的给药方案提供了参考。
洋金花的药动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托品烷类生物碱成分,陈怀
侠,杜鹏等取单剂量灌胃50mg/kg东莨菪碱的大鼠血样,甲醇沉淀
蛋白,采用 lc-ms等方法分析血样。和空白血样及东莨菪碱相比较,
根据血样中代谢物分子量的变化(△m) 及其多级质谱数据,鉴定并
阐述其结构。结果在服药后的大鼠血样中发现7种代谢物,分别为
莨菪品、n-去甲基莨菪品、脱水东莨菪碱,n-去甲基脱水东莨菪碱、
n-去甲基东莨菪碱、氧化东莨菪碱以及托品酸等。冯中,朱盛山等
通过建立血浆中东莨菪碱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以求为
含东莨菪碱的中药复方动物体内药动学研究提供基础,以及为动物
体内东莨菪碱的测定提供一个可靠的方法。
麻黄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不管是单用还是复方使用其药动学方
面的报道都比较多,如大量的文献对小青龙汤、麻黄汤等进行了报
道。麻黄与洋金花在中药止喘方中常常合用,但其配伍后药物动力
学的研究尚未见有报道,对于麻黄洋金花配伍后在药动学方面的变
化尚需进一步研究。
5麻黄、洋金花配伍应用的药理研究
麻黄、洋金花均具有治疗哮喘的作用。二者合用,其宣肺平喘之
效著,常用于支气管哮喘咳嗽等症。王乐平等研制的喘息平灌肠液
(含麻黄、洋金花)用于治疗小儿哮喘,结果显示,喘息平灌肠液
对寒饮停肺、痰热塑肺、外寒肺热三种不同类型的哮喘均显示出较
好疗效,p>0.05说明麻黄配伍洋金花有明显的镇咳祛痰和解痉平喘
作用。魏东等研制了少年红矾杏平喘糖浆,设置阳性药物氨茶碱组
和空白对照组,研究其平喘作用。研究发现平喘糖浆低、中、高剂
量组均能明显延长引喘潜伏期, 与给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表示平
喘糖浆亦有明显的平喘效果。王志英等以化痰祛瘀, 降气平喘为基
本治疗大法, 研制出寒喘平口服液(简称寒喘平组)和热喘平口服
液(简称热喘平组), 以桂龙咳喘宁胶囊为对照, 探讨对哮喘的治
疗作用。结果显示,临床总有效率寒喘平组为 88.0%, 热喘平组为
90.9%,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73.1%,p<0.05) 。在改善临床症状和体
征、降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和免疫球蛋白(ige)、改善肺功能等
指标方面, 两平喘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
p<0.01)。
另据研究,麻黄配伍洋金花还有镇痛的作用。于文强等分别采用
自制中药止痛栓直肠内用药及阿片类药物镇痛泵对术后患者进行
镇痛。结果发现两组术后总体止痛有效率无显著差异,其中治疗组
术后4、8h nr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 治疗组给药次
数显著少于对照组,起效时间长于对照组(p均<0.05)。说明洋金花
和麻黄合用能增强镇痛作用,尤其是增强杨金花的镇痛作用。
6麻黄洋金花配伍研究前景展望
目前,缓解支气管哮喘发作症状的药物颇多,但是尚无可根治药
物,且哮喘反复发作的机制还不清楚。中药尤其是中药复方在治疗
哮喘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具有作用靶点多、副作用小、疗效确切等
优点,中药复方通过免疫调节作用,使机体免疫功能恢复平衡,从
整体调节机体的适应性、内环境的平衡和抗病能力,同时避免西药
长期治疗带来的副作用。中药止喘方中麻黄、洋金花两药经常合用,
常用于临床的有如意定喘片、少年红矾杏平喘糖浆、喘息康颗粒等。
中药复方中各药之间会有很大的影响,麻黄、洋金花都属于副作
用很强的中药,二者配伍合用所产生的变化已引起国内外学者们的
关注。笔者认为,可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建立麻黄、洋金花提取液
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测量方法,探讨麻黄、洋金花不同配伍比例
对麻黄碱与伪麻黄碱含量的影响,进而开展伴随着发生的药理作用
和药代动力学方面变化的研究,对阐明两药配伍后减毒增效的机理
有很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段永平,段醒妹.麻黄药用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赤
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2] 姜海楼,史家振,石壮沙,等. 麻黄综合研究i麻黄史料考
证[j]. 哲里木畜牧学院学报,1996
[3] 周玲,吴德康,唐于平,等.麻黄中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南
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
[4] 何丽娅,杨海江,王梅娟, 等.洋金花总生物碱对犬肠缺血再
灌注损伤时脂质过氧化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4
作者简介:梁凤娟,女,广州中医学院中药系毕业,副主任中药
师,现从事深圳福田中医院药剂科
基金项目:2010年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003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