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速公路网交通量综合统计数据标准(征求意见稿)重庆市交通运行监测与应急调度中心2014.3目录1.总则 (3)1.1.编制目的 (3)1.2.规范性引用文件 (3)1.3.主题内容 (4)1.4.适用范围 (4)1.5.术语和定义 (4)2.基础信息标准 (6)2.1.路段划分及编码 (6)2.2.路段基础信息 (7)2.3.高速收费站基础数据 (7)2.4.固定测速仪基础数据 (8)2.5.交调站基础数据 (8)2.6.车检器基础数据 (8)2.7.渝籍机动车注册信息 (8)2.8.非渝籍车档案数据 (8)3.数据采集标准 (8)3.1.检测设备布局要求 (8)3.2.检测设备编码规则 (9)3.3.检测设备运行技术要求 (9)3.4.采集数据质量要求 (10)3.4.1.交调数据采集 (10)3.4.2.收费数据采集 (10)3.4.3.车检器数据采集 (11)3.4.4.固定测速仪数据采集 (11)3.5.系统间时钟同步要求 (11)4.数据交换标准 (12)4.1.通信协议 (12)4.2.数据交换格式 (15)4.3.数据交换质量要求 (15)5.指标体系 (16)5.1.交通量相关指标定义 (16)5.1.1.交通流量指标 (16)5.1.2.车速指标 (20)5.1.3.拥挤度指标 (21)5.1.4.交通流量结构指标 (23)5.2.算法 (24)5.2.1.由测速数据测算交通量 (24)5.2.2.由车检器数据测算交通量 (25)5.2.3.由高速出口数据测算交通量 (25)5.2.4.平均车速 (27)5.2.5.拥挤度 (28)5.2.6.货车及超载相关统计 (30)5.3.车型区分 (31)1.总则1.1. 编制目的1.1.1为充分利用重庆高速公路路网布设于高速公路沿线的车检器、固定测速仪和收费站数据采集设备所采集的实时数据,间接计算以路段为单位的交通量,以弥补正规交调站布局上的不足,特制定本标准。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2.1本标准的制定过程,参考引用了下列规范性文件的相关要求:1、《JT/T 132-1994 公路数据库编目编码规则》2、《JT/T 697.2-2009 公路信息基础数据元》3、《JT/T 697.7-2009 道路运输信息基础数据元》4、《JT/T 697.13-2009 收费公路信息基础数据元》5、《GA/T 959-2011机动车区间测速技术规范》6、《GA/T 833-2009机动车号牌图像自动识别技术规范》7、《GA/T 497-2009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8、《国家高速公路网交通量调查观测站点布局规划(交规划发[2008]364号)》9、《公路交通情况调查统计报表制度2009》10、《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11、《重庆市高速公路网运行效率评价研究报告》12、《关于加强公路交通情况调查设备技术管理的指导意见》13、《关于调整公路交通情况调查车型分类及车辆折算系数的通知》14、《关于在全国开展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15、《重庆市超限运输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标准(试行)》1.3. 主题内容1.3.1本标准涉及以下内容:1、与交通量计算统计相关的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及检测设备基础信息标准;2、通过各类检测设备所获取的实时数据的采集标准;3、实时数据在完成数据采集的业务信息系统与重庆市交通委路网运行监测及指挥调度中心数据库之间传输的数据交换标准;4、交通量调查统计指标体系定义及算法标准;5、依据交通运输部颁发的交通量调查方法,结合重庆市具体情况确定的机动车车型划分与识别方法标准。
1.4. 适用范围1.4.1本标准适用于重庆高速路网技术等级1级及以上的已建、在建和未来将建设的各条高速公路的全部路段。
1.5. 术语和定义1.5.1交通量:泛指道路上行驶的各种交通工具的总数量。
本标准所称交通量只包含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机动车数量。
1.5.2路段:交通量统计的基本空间维度,指位于高速公路中相邻两分流汇流点之间的管道状部分,由于一路段之内各处均不发生交通量分、汇流,可视为交通量处处相等,其整体交通量可以用某断面交通量代替。
1.5.3单向交通量:指在封闭的高速公路系统中某路段上向同一方向行驶的机动车数量。
1.5.4双向交通量:将某一路段两个方向的单向交通量相加,得到双向交通量,又称断面交通量。
1.5.5收费站:是车辆进出高速公路必经的出入口,设有检测设备和收费系统,可采集进出高速公路路网的车辆的详细信息。
1.5.6主线收费站:设置于高速公路主干道上的收费站,一般设在高速公路系统的边界处,是车辆进出高速公路系统的主要出入口。
1.5.7匝道收费站:设置于高速公路主干道之外的分流匝道入口的收费站,又称旁侧收费站,是供局部车辆进出高速公路路网的次要出入口。
1.5.8交通量调查站:简称交调站,设有交通量调查专用检测设备,可按交通运输部规定的交通量调查车型对交通量进行监测,数据精度较高。
1.5.9车辆检测器:设置于道路上,采用各种传感和探测技术的专用检测设备,用于检测机动车交通信息。
只对驶过的机动车数量、速度和长度进行检测,不识别具体车辆。
1.5.10固定测速仪:设于道路固定位置,专门用于监测过往机动车是否超速行驶的执法设备。
可通过摄像识别具体车辆号牌。
1.5.11 TCP/IP:英文“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的缩写,意为“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Internet 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由网络层的IP协议和传输层的TCP协议组成。
TCP/IP 定义了电子设备如何连入因特网,以及数据如何在它们之间传输的标准。
1.5.12 XML:英文“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的缩写,意为“可扩展标记语言”,是目前最为通用的应用层数据传输协议规范。
1.5.12 HTTP:英文“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的缩写,意为“超文本传输协议”,是一种详细规定了浏览器和万维网服务器之间互相通信的规则,通过因特网传送万维网文档的数据传送协议。
1.5.13 HTTPS:英文“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over Secure Socket Layer”的缩写,意为“建立在安全套接层基础上的超文本传输协议”,旨在确保通过互联网进行超文本传输的安全性,传送源与目的之间的可信性,以及传输内容的保密性。
1.5.14 SOAP:英文“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的缩写,意为“简单对象访问协议”,是一种轻量的、简单的、基于XML的协议,使用基于XML的数据结构和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的组合定义了一个标准的方法来使用Internet上各种不同操作环境中的分布式对象。
它被设计成在WEB上交换结构化的和固化的信息。
1.5.15 WSDL:英文“Web Services Description Language”的缩写,意为“WEB 服务描述语言”,它是一种基于XML的、机器可阅读的语言,用于描述Web service 及其函数、参数和返回值等接口信息。
1.5.16 UDDI:英文“Universal Description, Discovery and Integration”的缩写,意为“通用描述、发现与集成服务”,是一种通用的对外服务功能目录注册和访问服务规范,任何软件服务功能都可以按此规范向外部发布和提供。
通过此机制,可实现跨系统的互操作功能调用。
1.5.17 SNTP:英文“Simple Network Time Protocol”的缩写,意为“简单网络时间协议”,主要用来同步因特网中的计算机时钟。
SNTP协议采用客户/服务器工作方式,服务器通过接收GPS信号或自带的原子钟作为系统的时间基准,客户机通过定期访问服务器提供的时间服务获得准确的时间信息,并调整自己的系统时钟,达到网络时间同步的目的。
2.基础信息标准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所涉及的高速公路基础信息,包括:高速公路路段、收费站、交调站、车检器、固定测速仪的位置信息、渝籍机动车注册信息和非渝籍机动车档案信息。
2.1. 路段划分及编码2.1.1高速公路路段划分原则:以高速公路上明显发生机动车辆分汇流的节点——互通立交(包括连接不同高速路线的交互式互通立交和匝道收费站互通立交),和重庆高速路网的边界点——主线收费站,作为划分高速公路路段的起始点和终止点。
2.1.2高速公路路段编码规则:路段编码采用8位字母数字组合,其中首位为表示高速公路行政等级的大写字母,第2~5位为国家高速公路统一编码,第6~8位为路段在重庆高速路网中按上行方向排列的顺序码;相邻的路段编码应保持连续。
2.2. 路段基础信息2.2.1交通量调查所需的路段基础信息包括:路段编码、路段起始点名称、路段起始点位置桩号(精确到0.001千米)、路段起始点经纬度(精确到0.001度)、路段终止点名称、路段终止点位置桩号(精确到0.001千米)、路段终止点经纬度(精确到0.001度)、路段里程、路段车道数、路段平均坡度、路段平均弯曲度。
数据类型和数据格式参照《JT/T697.2-2009 公路信息基础数据元》中相关标准。
2.2.2对于多条高速公路共线部分,按序号靠前的路线划分路段,序号靠后的各条线路不对该共线部分划分路段,共线之后的路段编号也不必与共线之前部分的路段连续编号,可将共线部分作为一个路段分配一个编号。
2.2.3路段基础信息应保证主要信息字段完整准确,并根据实际勘测情况及时调整更新。
2.3. 高速收费站基础数据2.3.1交通量调查所需的高速收费站基础数据包括:收费站代码、收费站名称、收费站类别、收费站位置桩号(精确到0.001千米)、收费站经纬度(精确到0.001度)、收费站所属路线编码、收费站所属路段编码(除最后一个路段的终止点外,只记以本站为起始点的路段编码)、收费站路段端点属性(起始/终止)。
数据类型和数据格式参照《JT/T697.13-2009 收费公路信息基础数据元》中相关标准。
2.3.2对位于多条高速公路共线部分的收费站,应同时记录收费站所属的各条线路编号,以及收费站在不同高速公路上的位置桩号。
2.4. 固定测速仪基础数据2.4.1交通量调查所需的固定测速仪基础数据包括:测速仪编号、测速仪位置桩号、测速仪所在位置道路行驶方向、测速仪所属路线编号/路段编码。
2.5. 交调站基础数据2.5.1交通量调查所需的交调站基础数据包括:观测站唯一标识、观测站编号、观测站名称、观测站位置桩号、观测站所属线路编号/路段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