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制冷原理及基础知识PPT课件
制冷原理及基础知识PPT课件
.
5
二、实现制冷的途径
虽然热量不可能自发的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 体,但消耗功可以使热量从低温传递到高温,就像 借助水泵对水做功,就能使水从低处流向高处。人 工制冷就是使热量从低温传到高温的技术。
.
6
三、制冷方法
人工制冷是用人工的方法,通过一定的设备在一 定的时间内和一定的空间内将物质冷却至环境温度以 下,并保持这个低温。
这是相对于环境温度而言的,如在炎热的夏季,气 温高达35℃,要使人感到舒适,需要通过人工制冷进行 空气调节,使室温保持在25℃左右;为了冷冻储存食品, 电冰箱需保持在-18℃等。
.
3
二、实现制冷的途径
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是热量传递总是从高 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至两者温度相等。
如一杯开水放置冷却到凉白开,是一个自 发的传热过程,属于自然冷却,不是制冷。
第三定律:绝对零度(0K=-237.15℃)不可 达到,只能无限接近。
.
12
八、基本概念名词
1.温度与温标 2.物质的热能、热量、焓、熵、显热、潜热 3.制冷量 4.蒸发与沸腾
.
13
1.温度与温标
温度是表示冷热物体冷热程度的量度。温度反映了物体内 部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是物体状态的基本参数之一。
.
11
七、传热学基础知识
2.热力学定律
(重要性)给出了温度的定义和温度的测量方法。
第一定律:在任何发生,能量转换的热力过程 中转换前后能量的总量维持恒定。
第二定律:在自然条件下,热量只能从高温物 体传向低温物体,而不能由低温传向高温,一切热 现象有关的宏观都是可逆的,要使热传递方式倒转 只能靠消耗能量或做功来实现。
(2)液态 物质处于液态时,分子在其平衡位置做振幅较大的振动, 其分子间的距离较大,相互间的吸引力较小,且能够相互移动。它具有 一定的体积,但形状随容器而改变。液体可以流动,基本上不可压缩。
(3)气态 物质处于气态时,分子间相互吸引力小而不能相互约 束,各分子不停地进行着毫无规则的运动。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 能自发地充满任何空间。它可无限膨胀,也可大幅度压缩。
.
9
六、物质的状态
1.物质的三种状态
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是有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分子中存在着热运动, 是分子具有动能,分子间存在着作用力使分子具有势能。在不同的条件 下物质可以呈现出三种不同的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1)固态 物质处于固态时,分子在自己的平衡位置做振幅很小的 振动,其分子间的距离最小,相互间的吸引力最大,它具有一定的体积 和形状。
热量的传递往往分三种形式进行,即传导、对流、辐射。这三种传热方 式往往是交错发生,以一种方式伴随着另一种方式进行。 (1).传导 传导也称导热,是由两种温度不同的物体之间直接接触所引起的热量交换。 (2).对流 对流是指流动的物体中,借助于部分质点流动而转移的热量,热的对流往往 与热传导相伴随。在空调及冷冻技术中所遇到的传热问题,通常是以导热和 对流为主进行的传热。 (3).辐射 辐射是物体热能转变为辐射线,同时向四周空间传播。凡具有高温的物体, 均具有这种性能。
制冷原理及基础知识
培训教室
.
2018.08.06 1
什么叫做制冷?
从低于环境温度的空间或物体中吸收热量并 将其转移给周围环境的过程,称为制冷。
.
2
一、前言
制冷原理与设备是为了适应人们希望能人工改变局 部环境温度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人们生活中常说的 “热”或“冷”是人体对温度高低感觉的反应,制冷中 所说的冷与热,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在一定的时间或一定 的空间内对某种物体或对象进行冷却或加热,使其温度 升或降到环境温度以下或以上。
冷剂应用等。
.
8
五、制冷技术的应用
在当今社会,随着制冷工业的发展,制冷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现以渗透到了人吗的生活,生产,科学研究等个个领域。从日常的 衣食住行到顶尖的科学技术都离不开制冷,制冷工业的水平是一个 国家现代化的标志。
(1).空调工程 (2).食品工业 (3).机械及冶金工业 (4).医疗卫生事业 (5).国防工业和现代科学 (6).石油化工、有机合成 (7).轻工业、精密仪表、电子工业 (8).农业、水产业 (9).建筑及水利 (10).日常生活
1、蒸汽压缩式制冷 2、蒸汽吸收式制冷 3、蒸汽喷射式制冷 4、吸附式制冷 5、空气膨胀制冷 6、热电制冷(温差电制冷) 7、涡流管制冷
.
7
四、制冷技术发展史
古代 地窖作冷贮室、水蒸发降温等 1755年德国库仑利用乙醚蒸发使水结冰。 布莱克导出潜热概念,发明了冰量热器,标志着现代制冷技术的开
始。 1834年美国波尔金斯造出第一台以乙醚为工质的压缩式制冷机,
成为后来蒸气压缩式制冷机的雏形。 1844年美国高里用封闭循环的空气制冷机建立了一座空调站,
标志着空气制冷机开始应用。 1875年美国林德采用氨作制冷剂,从此蒸气压缩式制冷机在制冷
领域中开始了它的统治地位。 1859年凯利发明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 1910年莱兰克在巴黎发明蒸气喷射式制冷系统。 1930年起 发现氟利昂制冷剂;全封闭压缩机研制成功;混合制
室温 25℃
37℃ 水
一段时间之后
室温 25℃
25℃ 水
热量从杯中传向室温
水温与室温相同
.
4
二、实现制冷的途径
制冷是为了适应人们希望能人工改变局部环境温 度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日常中的常说的冷热是人 体对温度的高低感觉的反应,因此冷热是一个相对的 概念,制冷中所说的热是相对于环境温度而言的。
所谓的制冷,就是把某一物体或空间(包括空间 内部的物体)的温度,降到低于环境介质温度,并保 持这一低温状态的过程。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应采 用人工的方法不断地将该物体或空间的热量及由外界 传入的热量,转移到外界的环境中去。
液态
汽化 液化
气态
固. 态
10
七、传热学基础知识
两种不同温度的物质由于温差的存在,热量就会发生转移和交换,在自 然界和生产过程中温度差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传热就成了自然界的普遍现 象。在空调及冷冻系统中,同样存在着传热问题,如冷凝器、蒸发器、中间 冷却器、空气加热器等热交换设备。这些设备在运行中都在进行着复杂的热 交换,热量互相传递和转移着,此外系统的冷热管道,以及空调房间的外围 建筑都随季节不同而进行着传热。从热力学定律可知热量会从高温物体向低 温物体传递热量。 1.传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