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旅游人类学中的_舞台真实_理论

西方旅游人类学中的_舞台真实_理论

思想战线 SIXIANG ZHANXIAN 2003年第4期 第29卷 l14,2003 Vol129

THINKING

西方旅游人类学中的/舞台真实0理论张晓萍(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091)摘 要:我们在强调旅游开发时,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要/原汁原味0。但事实上任何一个旅游地都不可能把自己的原生文化/和盘托出0。/舞台真实0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并不等于原生文化本身,它通过艺术的加工提炼使原生文化显得更加真实。/舞台真实0的象征意义还体现在通过这样的形式,传统文化得以保护。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复制,其/真实性0获得了/可持续性的发展0。关键词:原生文化;舞台真实;文化商品化;可持续性发展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78X(2003)04-0066-04 y

/StagedAuthenticity0)))aPerspectiveofWesternTourismAnthropologyZHANGXiao-ping(SchoolofBusinessAdministrationandTourismManagement,YunnanUniversity,Kunming,Yun-nan,650091,China)

Abstract:Tourismdevelopmentalwaysemphasizesonbeing/authentic.0However,inactuality,noneofthetourismsitesisabletocompletelypresentitsauthenticculture./Stagedauthenticity,0thoughorig-inatedfromreallife,isnotequivalenttoauthenticculture.Thelatterisjustmademoreauthenticbyapro-cessofartisticprocessingandrefinement,throughwhichtheformer.ssymbolicconnotationensuresthepro-tectionoftraditionalculture.Further,the/authenticity0of/stagedauthenticity0hasenjoyed/sustainabledevelopmentbecauseofreasonabledesignandduplication.0Keywords:authenticculture;stagedauthenticity;culturalcommoditization;sustainabledevelopment

随着旅游业在世界各地的兴盛,人们对旅游业的研究已从应用型上升到了理论型。旅游业给社会文化带来的影响日益凸现,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已再不是少数人的专利。研究旅游业给社会、经济、文化带来的影响和变迁,已成为许多学科和学者研究的重要内容。对民族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的学者来说,他们从多角度更深层次地来研究旅游业,这些研究对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旅游人类学是研究旅游业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是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产生的。这一研究领域中提出来的许多问题,极具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发人深思,其中/舞台真实0论就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之一。关于/舞台真实0理论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它原来是舞台艺术中所使用的专业名词,把它引入旅游人类学中之后,就涉及到了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中出现的许多现实问题,如文化商品化问题、文化变迁问题、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问题等等。许多西方旅游人类学家对旅游文化资源的/舞台化0是对文化的保护还是破坏、/真实0的内涵是什么、/真实0在旅游人类学中该怎样定义、/真实0与文化商品化的关系等等问题,进行了激烈和深入的讨论。笔者

66y 收稿日期:2003-05-28作者简介:张晓萍(1957)),女,白族,云南洱源人,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旅游文化及旅游人类学研究。在阅读了大量有关西方旅游人类学理论文章的基础上,试图对以上问题进行一番梳理,希望这些理论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旅游业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就是旅游业要产业化,而产业化又必然会带来商品化问题。对此西方旅游人类学家认为,现代旅游活动和观念,受到了与现代化有紧密联系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就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出现,势必导致商品化的出现,即以往在经济价值和经济交换之外的东西如服务业,现已变成了可买、可卖的商品。而现代旅游业为此提供了许多例子。美国人类学家欧文钱伯(ErveChamber)指出,过去让游客免费旅游的海滩和公园,如今已要收钱;当地人过去为自己生产的艺术品,现已变为旅游纪念品而被拿到市场上出售;原旅游地的传统文化如歌舞、仪式等被搬上了舞台向游客进行表演;与历史有关的遗址和建筑也被当作旅游吸引物而向游客展示,,。[1](P94)总之,这种/海市蜃楼似的0文化幻影,这样的文化商品化现象无处不在,商品化过程无时不在发生,并已变成了现代旅游业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美国社会学家马坎耐(DeanMacCannell)指出,旅游业不仅是现代化的产物,也体现了现代生活与过去形成对照的某些具有价值的东西,如现代游客外出旅游,其目的是要去看/他人0和体验/他人0的生活、习俗、传统、仪式等,而这一切的前提必须是/真实0。[2](P91)没有哪一个游客会说要看假的东西。因此,文化商品化会不会破坏文化的真实性,这就成了学术界争论的一个热门话题。人们一般对商品化的概念是:它是一种过程,在此过程中,一切文化产品得以买卖。这些文化产品包括了有形和无形文化产品。此外,商品化给人以不好的印象,还因为它与旅游业有关的一些现象,如性色情服务、对濒临灭绝物种及对环境的破坏等有密切关系。旅游业中这些现象的发生,似乎都与商品化有关系。这些出于商业目的的买卖,被西方人类学家称之为/迪斯尼化0或/麦当劳化0。[3](P91)这样造成的结果是,传统文化被破坏,甚至被毁灭;原有的文化功能已丧失;许多伪文化的商品到处充斥市场,,。一句话,原生文化遭到了巨大的破坏。那么,商品化真的就那么可怕吗?在旅游业开发中的商品化真的会对东道地文化带来灭顶之灾吗?商品化与文化真实性真的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吗?为了弄清这些问题,还是让我们来看看何为旅游文化的/真实0?什么是/舞台真实0?东道地的人民和游客又是怎样看待/真实0的?二/真实(Authenticity)0一词最早用在博物馆,即用来说明博物馆里的一切展品是否真实,其价值是否与某个价格相符合。后来这一词被引用到旅游业中,即当今人去旅游,其目的都是为了经历旅游目的地的/真实0。这似乎也体现了一种现代的价值观,因为现代人认为,当今社会是一个虚假的社会,与前现代社会相比,一切都变得/不真实0了。20世纪中叶,美国社会学家马坎耐在研究旅游与社会学的时候,把/真实0问题作为研究的内容之一,并从此引起了人类学界、社会学界的重视。虽然有人批评说,对/真实0的过分追求使旅游经历太简单化了,但这个问题在社会学研究中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值得研究。因为在旅游业中许多文化产品如工艺品、节庆、仪式、饮食、服饰、建筑等等,常常被说成是/真实的0或/不真实的0。其标准是,这些产品是不是在原生态的文化基础上制造出来的。那么把这些产品舞台化,例如对某种仪式的重复表演会不会对传统文化造成破坏?于是就出现了/舞台真实0理论。/舞台真实0这一说法,是源于戈夫曼(ErvingGoffman)的理论。戈夫曼把人生比做一个大舞台,并提出了/前台(thefrontstage)0与/后台(thebackstage)0的观点。/前台0即指演员演出及宾主或与顾客服务人员接触交往的地方,/后台0指演员准备节目的地方,这是一个封闭性的空间。在他看来,在社会这个舞台上有三种人,一种是演员,一种是当地的观众,一种是外来人。一般来说,观众和外来者是不能进入/后台0的,否则就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0,甚至使这个社会遭到破坏,因为/后台0的东西是/玄乎0和/神秘0的,是不能向外人随便展示的。这对维护一个社会来说是重要的。这一观点被马坎耐引用到了旅游业研究中。他提出了/舞台真实0,即在旅游业的开发中,文化旅游产品被当作/真实0而被搬上了舞台,向游客展示,也就是前面所谈到的/文化商品化0。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后台0,即东道地人民的传统文化免遭破坏。他认为,在旅游景观中,为了保证前台表演的/真实性0和/可信度0,就必须保证后台的封闭性和神秘感。现代旅游中的大多数经历都属于/旅游场合中的舞台真实0经历。那么在这种舞台化过程中,其/真实性0还存不存在?这些经过精心设计和改变的、/比真实还真实0的产品为什么能吸引游客?这样做不是与/真实0的含义背道而驰了吗?对于这些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把/真实0分为/客观真实0和/象征真实0。/客观真实0就是我们说的真实文化和传统,即原生文化。对这个问题现在有一种趋势,那就是认为真实的传统文化应该从一代传到下一代,不能有任何的改变。但是文化变迁的理论的出发点是:任何一种文化都处于一种恒常的变迁之中,[4](P1)即传统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但关键是,如何在变化中保住传统的/根0?因为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一旦失去了自己的文化这个/根0,那么这个国家和地区就等于失去了自己的民族性。在旅游业开发中,如果破坏了东道地的民族文化,那么这个地区的/魅力0也就丧失了。那么/舞台真实0到底会不会破坏其/真实67性0?对于这个问题西方旅游人类学家发表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大致分为两种。持否定态度的人认为,舞台表演会破坏文化的真实性,是对传统文化真实性的/亵渎0。格林伍德在5文化能用金钱来衡量吗?6一文里对文化商品化进行了激烈的抨击。他指出,文化商品化必然导致文化内涵的丧失。他还说:/文化,作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网络,具有复杂的结构,是某种具有独特内涵的东西,概括起来称之为传统0。他认为,现在的旅游操作者制造伪传统或伪文化,其目的除了经济利益驱使外,更重要的是为了达到某种政治上的目的,获得政治上的权利。这种权利的分配最终会导致当代社会地方特色消解,甚至导致全球文化一体化。[5](P199)另一种与此相反的观点却认为,舞台真实并非坏事,甚至是好事。比如说在舞台表演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经过加工和提炼的歌舞虽然与原来的有较大的改变,但他们仍保留了其基本内容和形式,其真实性并没有丧失,相反得以保持,而且十分吸引游客。关于旅游业中的/象征性的真实0问题,我们在强调旅游开发时,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要/原汁原味0。但事实是,任何一个旅游地都不可能把自己的原生文化/和盘托出0,正如戈夫曼所说的那样,有些东西是不能向外来人展示的。那我们就可以用一些带有象征性真实的东西展示给游客。如舞台表演就具有一定的象征性的真实性价值。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在向游客进行舞台表演时,不但没有影响游客亲身经历的真实感受,同时还向游客展示了自己的民族文化。他们在经济和文化上获得了/双赢0,成为世界上旅游业开发的成功范例之一。舞台真实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但并不等于原生文化本身的真实。它通过艺术的加工、提炼,使原生文化显得更加真实。以往具有实用价值的工艺品在旅游业开发中被开发为带有纪念意义的旅游工艺品,在这个过程中,生产技术及生产材料都发生了改变。此时游客所购买的已不再是真正传统意义上的产品,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经过加工和创造的旅游工艺品。但是这样的产品也不能说它已完全丧失了其真实性。因为他们还是在原传统的基础上制造出来的。通过这种有象征性质的文化产品,使得东道地的人民保持了一种民族自尊,并成为一种新的独立的文化实体而存在。旅游业强化了当地的传统和社会。正如菲力普麦基恩所说的那样,巴厘人进行舞台表演,吸引游客出钱来观看,这样做实际上是对传统文化得以保存的投资,作为回报,可以在经济和文化上不断获得收益。他还指出,巴厘的传统角色并没有因为旅游业的到来而被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完全取代。反之,旅游业的产生有助于巴厘人文化的幸存,并没有导致他们走向工业社会的单一化而消亡,还为当地的舞蹈家、艺术家和雕刻家提供了谋生的选择。所以,巴厘的/传统精神并没有消亡0。但是,有的游客(如人类学家,他们十分强调真实性)可能认为舞台真实是/伪民俗0,那些为游客生产的旅游工艺品是/假古董0,已不存在其象征意义。对这个问题欧文认为,当一个东道地把旅游业当作经济发展的唯一手段,那么它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就理所当然地和其它产品一样被看作是真实的。此外,/舞台真实0的象征意义还体现在通过这样的形式,传统文化得以保护。比如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复制,其/真实性0获得了/可持续性的发展0,使真实的文化免遭由于游客过多而带来的破坏。有的学者指出,/舞台真实0还会激发创新,甚至导致/新文化的发明0而被接受为/传统0和/真实0。格林伍得指出,因为被观察本身能激发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