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第十二章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1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第十二章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1

1 / 3
纳雍县化作乡中小学教师教学教案(模板)
授课时间:年月日第周第节总第25 课时
授课教师科目生物年级七年级班级班
课题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本课总课时数3 课时本课时序数第 1 课时

本课时教学内容感受器和感觉器官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说出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

2、说明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
3、描述眼的结构和功能
重点

难点
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眼的屈光近视

法制、德育
安全渗透点
教学详细过程
补充、纪实
2 / 3

(感觉器官→眼的结构→凸透镜成像实验演示→视觉的形成→近视与远视)
引入新课:从“任何反射的产生都开始于某感受器对刺激的感受”出发,引出本
节课题:感觉器官与人的视觉和听觉。

主体内容:首先明确,特殊的感受器与其附属结构所组成的器官称为感觉器
官,然后指出眼和耳是关系视觉与听觉形成的感觉器官。再进一步指出,视觉对
我们认识周围事物是最为重要的功能,我们首先学习眼与视觉的知识。

提出:眼的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它的结构是怎样的?让学生们一面观察见图,
一面互相观察眼的外部结构,认识角膜、虹膜、瞳孔、巩膜等可见部分的结构部
位。接着出示见图,并可配合模型由前向后,由外到内地简要介绍眼球的解剖结
构。以板书形式逐一归纳之,最后简单介绍眼球附属结构及功能。

接着指出,视觉形成的第一步是光线首先射入眼球,这一过程类似这样一个实
验现象——演示透镜成像实验,学生们仔细观察实验过程。教师一方面简单明确
地介绍实验装置,一方面提示学生注意纸屏、凸镜、蜡烛之间的距离与成像状况
的关系及透镜凸度与成像状况的关系。简明记录实验结果。

要求学生观察见图,并联系刚才的实验现象。教师请学生回答:物像是怎样在
视网膜上形成的?然后一步步引出视觉产生的全过程,同时以板书形式归纳。

再提出:当物体远近、大小变化时,如何使视网膜上的成像清晰?教师引导学生
联系眼球结构,认识到晶状体曲度调节的意义,同时引出近视与远视的现象及纠
正的方法。

板书
设计

第二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一、眼球的结构
3 / 3

作业
设计

目标达
成度

课后
反思
注:授课时间、补充纪实、目标达成度、课后反思必须手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