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校企共建背景下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建设探讨
作者:王敏
来源:《科学大众》2019年第10期
摘; ;要:新时期,工业机器人在世界工业领域的发展非常迅速,所以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为了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和行业发展需要,各院校在培养工业机器人维护应用人才时,应充分考虑校企合作、项目推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
文章结合笔者实践教学经验,分析校企合作背景下开展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的一些比较实用的方法和措施,希望能通过不断的教学改革创新,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业机器人;课程建设
1; ; 工业机器人专业背景介绍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期,机器人、人工智能、智能化生产制造已经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工业机器人专业主要是培养在生产一线进行工业机器人及其相关设备安装、调试、维护、运行以及设备编程等高端技术工作的专门人才的学科。
因此职业教育要从德、智、体、美、劳以及专业能力等各方面入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育部将工业机器人专业建设项目列为产教融合先进技术专业校企共建项目,目的就是促进职业教育的研究和创新。
2; ; 我国发展工业机器人专业教育的意义
从工业机器人的个体发展优势来看,其涉及领域十分广泛,是集机械、控制、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各种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生产设备,这是现代工业制造发展的必然趋势。
另外,机器人相比传统设备灵活性好、效率更高,能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
它不怕苦、不怕累、稳定性好,能够从事重复、单调的工作,所以在生产过程中能代替人工从事一些复杂的高强度体力工作。
这样把人工解放出来,既保障人身安全、改善劳动环境,又能减轻劳动强度,备受制造业青睐。
更为重要的是,工业机器人能更好地保证产品的产量与质量,又可以精确预算节约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所以对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和转型升级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从我国工业发展趋势来看,2013年国家工信部发布《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
导意见》中提出的发展规划是:到2020年,要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要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企业,发展8~10个配套产业群,提升高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争取达到45%以上,工业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达到100以上。
就现在的发展来看,已经基本实现了这些目标,但在新的产业调整和科技发展背景下,工业机器人专业发展仍面临许多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