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我国城市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_我国城市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收稿日期:2010-10-09基金项目:本课题的研究得到武汉工业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的支持,指导教师:白虹作者简介:刘冬(1991-),男,湖北荆州人,本科在读,从事公共管理研究

。我国城市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现状

及发展对策分析

刘冬

(武汉工业学院人文科学系,武汉430023)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必须面对的巨大挑战。老年人是我

国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生活状况直接关系到

社会的发展水平,他们的关系状况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

程度。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超过1.6亿,随着20世纪

50年代出生高峰的人口相继进入老年,预计到2015年我

国老年人总数将突破2亿人[1]。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城市养老保险制度日趋完善,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都基

本得到了满足。但今天的老年人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吃饱穿

暖,他们渴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有着强烈的精神文化

需求。大力发展老年文化,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精神生活

环境、文化产品与服务势在必行。

老年人是社会的特殊群体,是社会发展的先驱,同时,

也是社会发展的巨大压力。尤其是城市老年人,他们基本

上领取着退休金,并享受着国家养老保险。他们是清闲的,

但同时也是脆弱的。他们需要社会的特殊保护,需要社会

的特殊关照。而城市老年人基本上以社区居住模式为主,

他们在社区内进行大部分日常活动。因此,在城市,对于老

年人进行特殊保护和照顾的责任就更多地落在了社区的

肩上。与此同时,老年人问题是制约社区发展的关键因素

之一,老年人的生活状况直接反作用于社区,影响着社区

的和谐程度。因此,有必要通过探讨如何发展老年文化来找

出如何更好地完善社区工作,如何更好地增进社区和谐。一、我国老龄社会发展的一般情况

据《2009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9

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6714亿,占总人口的

12.5%,与上年相比老年人净增725万,增长了0.5个百分

点,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1899万,占老年人口比重

11.4%[2]。而且可以预测,我国老年人还将持续快速增长。

现阶段,我国的养老模式主要有居家养老、机构养老

和社区养老三种模式,如果说家庭是老年人最主要的生活

领地的话,那么家庭所在的社区就是他们晚年生活的第二

空间。老年生活一般是一种休闲生活,但是由于体力衰退,

他们的活动空间受到很大限制。中国《九大城市老年人状

况抽样调查》表明,城市老年人一年中经常在住地附近活

动的占50.1%,在家门口活动的占65.5%,经常在市内活动

的占15.6%,经常离开本市去外地活动的仅占1.4%,这说

明大多数老年人的日常活动是在居住社区之内。也就是说

绝大多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空间除了家庭就是社区[3]。

但老年人是社会成员中的特殊群体,是社会成员中的

弱势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在生理上、心理上都发生

着独特的变化。尤其是心理上的变化对老年人的健康有着

深刻的影响,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现阶段我国城市老年

人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

1.失落。在过去几十个春秋的交替中,他们辛勤劳动,

事业有成,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但退休之后,

他们的社摘要: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他们渴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有着强烈的精神文化需求,发展社区老年文化已经成为社会所需。社区工作者应以老年人为中心,摸清老年人的特点,根据老年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有组织地开展一系列活动,充分挖掘老年人潜力,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主观能动性,化被动为主动,化压力为动力,走一条公益性与商业性相结合的道路,走一条自主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的道路。关键词:城市社区;老年人;老年文化;自主养老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34-0097-

03SheHuiXueYanJiu☆社会学研究☆97TheoryResearch学论理★★★★

会角色变了,昔日的荣耀没有了,昔日的繁忙也没有了,现

在的生活变得冷冷清清,每天一个样,单调乏味。在这种落

差中,老年人难免会失落,难免会感慨万千,黯然神伤。

2.孤独。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离开了工作岗位

之后,和同事之间的交流少了,往日的交际活动也没有了,

现在的生活很是清闲,甚至无所事事。二是由于子女们都

远走高飞或另立门户了,在这空荡荡的房子里,只剩下老

两口厮守,甚至很多都成为了空巢老人。在这两方面的影

响下,老人常常会陷入独孤、空虚之中。

3.焦虑。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日渐衰退,对疾病的抵抗

能力逐渐下降,老年人害怕疾病缠身。同时,“日薄西山”、

“时日不多”的没落感日益滋长[4]。缺乏安全感的老年人常

常变得焦躁不安。

4.渴望改变。上述的心理特征让老年人对现有的生活

状况并不满意,他们渴望交流、渴望交往、渴望充实自己、

渴望自己的生活能够更加丰富多彩。

老年人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挑战,现

阶段我国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并不乐观,老人们的生理心理

素质都亟须提高。老人们很清楚自身的需要,对于精神文

化消费有着强烈的需求,这就使得现阶段我国社会存在着

不断增长的老年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文化体系之间的

深刻矛盾。社区养老是家庭养老的辅助方式,它是现代家

庭养老功能弱化或缺乏的必要补充或替代,发展社区老年

文化,不仅可以满足老年人的文化消费需求,而且可以优

化社区养老服务。

二、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的现状

随着老年人对自身认识的不断深入,他们的自主意识

也不断增强。他们努力寻求着改变,积极寻找着生活的乐

趣。据调查统计,现阶段老年人主要参与的活动有:歌舞、棋

牌、游园、栽花、养草、喂鱼、养鸟、篆刻、根雕、集邮、收藏、

书法、绘画、写作、旅游、健身等等。有的是以个人为单位随

性地完成,这主要是以家庭为活动场地;有的是以集体为

单位共同完成,这主要是以协会或老年人大学为活动场

地。目前,参加各种协会或上老年人大学深造被众多老年

人追捧,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一系列的活动对于提

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和繁荣文化市场发挥

了重要的作用。这些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

(一)文化凸显性强。虽然活动种类繁多,但基本上属

于文化范畴。参与文体活动,不仅可以满足老年人对文化

生活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够广泛吸引老年人亲身参与。

文化的缤纷内涵,比任何其他一种活动更能充实老年人的

晚年生活。它对参与者的要求也很低,符合老年人生理与

心理的各方面条件。

(二)传统性与现代性相互融合。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吸引了很多老者倾心专注;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也提供了足够的机会给每一位有兴趣的老年人。同时,现代老年

人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现代文化氛围的熏陶,他们也追求潮

流,也享受现代生活方式带来的舒适。

(三)可开发性强。近年来,老年文化发展迅猛,活动的

多样性不断丰富,活动的影响也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老

年人享受到了老年文化发展所带来的好处。而且消费群体

的数量决定的市场可以做到多大,而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

则决定了市场的容量与尝试。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数

据显示,城市的老年人中有42.8%的人拥有存款。目前每年

老年人的离退休金、再就业收入、亲朋好友的资助可达3000

至4000亿元[5],这就说明中国老龄产业蕴藏的巨大市场。

(四)追求娱乐和便利。老人们参与各种活动,目的也

就想充实自己的晚年生活,让自己安享一段充满欢笑、充

满温馨的夕阳时光。而且老年人不像年轻人,毕竟精力有

限,能简单就简单,能轻松就轻松,能方便就方便。

但这一系列的活动,毕竟还处在起步阶段,有着众多

的问题还需要兼顾考虑,主要表现如下:

1.组织性不强。老人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

择,随意性强。没有固定的时间,没有固定的场所,也没有

一定的活动规则。社区工作者也很少注意这方面的引导、

组织和监督,这就使得活动规模得不到扩大,活动影响力

得不到提高。

2.活动孤立分散。社区内活动稀少,能够让老人有所娱

乐、有所充实的屈指可数。老年人没有多少精力可供长途

游玩,众多老年人更加倾向于待在家里。尽管现在社团、协

会以及老年人大学等发展迅速,但组织成员却是来自四面

八方,在同一个社区生活的为数甚少。从现阶段的社团活

动来看,他们只能在特定的时间相聚在一起,而且时间有

限。并且社团的多样性也造成了社团分布的零散性,同一

个社区的老人们被分散到各个不同的场所,平日社区内的

冷清局面也就不难解释了。

3.覆盖面小。老年人的差异性决定了活动种类的多样

性,但并不是所有的老人都参与其中。可以说多半老年人

并未有足够的条件让他们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很多老年

人的生活都是单一乏味的,他们也渴望参与其中,从而充

实自己的晚年生活。只是有的没有那个经济条件,有的没

有那种技能,有的性情孤僻、不善交际。

4.成效不大。我们时不时地会看到书画展等老年人文

体活动的成功举办,也会听到几个老年人取得了显著的成

就。但那毕竟只是少数人的事,社区的文化氛围并不强,众

多老人并未享受到文体活动带来的好处,他们的生活也并

没有因此而有多大的改变。他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还远远

没有得到满足。

发展老年文化符合老年人生理心理各方面需求,是解

决老年问题最有效、最便捷的途径之一。现阶段,老年文化98发展迅猛,被众多老年人所推崇,老年文化得到了普遍的

认可,并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老年文化消费有着

巨大的市场潜力,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但是,老年文化的发

展缺乏良好的机制进行引导、管理,自身矛盾重重,这就使

得其自身潜在的力量没有有效地释放出来,老年文化所带

来的好处并没有被普遍享受。怎样才能规范老年文化的发

展,怎样才能使其有效地服务于老人,还需仔细探讨、深刻

追寻。

三、强化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的途径

发展老年文化有着巨大的潜力市场,也有着强大的生

命力。社区工作者应充分认识老年文化在构建和谐社区中

的重大意义。要在思想上重视老年人,重视老年文化。要积

极营造良好的老年文化消费氛围,把工作当责任,把关爱当义

务,多宣传,多扶持。主要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社区工作者要进行长远规划,加大政策的扶持和

投入,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为老年人进行文化消费提供必

要的平台。为老年人娱乐修身提供必要的平台是发展社区

老年文化的基本保证,也是满足老年人文化消费需求,促

进社区老年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社区工作者应

开展的最实际的、最具体的工作。社区工作者可以充实绿

化覆盖,创造更多社区休闲场所;也可以增加健身器材,丰

富健身项目,提升老人身体素质;还可以修建石凳石桌,吸

引老年人户外对弈;更可以广设阅览窗口,提供多彩报刊,

提高更新频率等等。

(二)积极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

动,充实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社区工作者应加强对老年文

化体育活动的指导和管理,以社区为场所,以社区居民为

主体,不定期开展一系列有趣味、有内涵、有竞争、有合作、

特色鲜明的文体活动。比如厨艺大比拼、书法争雄、棋牌争

霸、时政辩论等等一些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竞技活动,让

老年人在竞赛中娱乐,在娱乐中充实。同时,各社区可以因

地制宜地建立本社区的老年业余文化艺术团体,提高活动

的组织性。而节假日更是社区工作者可以有效利用的平

台,节日的喜庆和温暖,是平常日子所不能比拟的。借助传

统节日,特别是重阳节,开展特色活动,不仅有利于渲染节

日气氛,有利于凝聚人心,也有利于削减老年人的孤独感

和焦虑感,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增添色彩,还有利于弘扬

我国民族传统文化,提升老年人文化素养,更有利于保证

社区和谐、安定。

(三)加强社区与社区之间的联系,大力办好老年教

育,完善社区文体组织建设。老年文化建设的基本保证是

组织建设。老年文体组织是开展老年文化活动的支柱。社

区要积极开展老年文体组织建设,依托区域老年活动中心

和文化馆培育一批老年文化、体育骨干队伍,带动基层老

年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同时,单个社区的力量是有限的,社区工作人员,可以加强与其他社区的联合,组织大型老

年文化体育活动,活跃广场文化和群众文化。也可以联合

发展老年人大学,满足老年人继续深造的愿望,也有利于

提供更多的老年人才,充分挖掘老年人的潜力,推动老年

文化的快速健康发展。

(四)积极引进市场机制,加强公益性与商业性相结

合,坚持走产业化道路。发展老年文化需要广泛的社会支

持,特别是在经济上的大力支持。积极引进市场机制,以市

场机制运作的方式来实现老年文化的经济价值能够有效

地解决资金匮乏的困境,也有利于为老年文化的发展提供

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老年文化具有浓厚的公益性,同时

也具有巨大的经济开发价值,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提

供的数据,目前我国老年人市场的年需求为6000亿元,

2010年将达到1万亿,而目前我国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

品不足1000亿元,供需之间存在巨大商机[5]。大力发展老

年文化产业,将商业引入老年文化事业,加强公益性与商

业性相结合,符合社会发展必然需求,也是老年文化保持

青春活力,维持长久发展的最有效途径。

老年问题将是中国未来20年内必须应对的最大挑

战,是社区工作者必将面临的艰巨任务。老年人群体是一

个特殊而脆弱的群体,但同时也是个潜力巨大的群体,要

想充分挖掘老年人的潜力,化被动为主动,化压力为动力,

就需要大力发展老年文化产业。大力发展老年文化产业是

解决老年问题最有效、最便捷、最持久的途径。大力发展老

年文化,可以充实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提升老年人的文化

内涵;也有利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谐社区环境。社区工

作者应以老年人为中心,摸清老年人的特点,根据老年人

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有组织地开展一系列活动,充分挖掘

老年人潜力,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主观能动性,化被动为主

动,化压力为动力,走一条公益性与商业性相结合的道路,

走一条自主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孙学士,柳新义.简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老年文化建设[C]//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2]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09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0-06)[2010-10-5]http://www.cncaprc.gov.cn/info/9196.html.[3]胡楚青.朝阳产业服务夕阳———社区助老服务调查[N].中老年时报,2008-07-02.[4]江绍基,陆汉明,张延龄.家庭医学百科·预防保健篇[G]//中老年保健.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5]重庆市规划研究中心.老年资源,一块尚待开发的沃土[EB/OL].(2008-02-27)[2010-10-20]http://www.cqghyj.cn/morelist.php?type=listnews&nid=280&id=297.(责任编辑/姚丽

)SheHuiXueYanJiu☆社会学研究☆9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