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单片机的图书馆温湿度远程控制系统设

基于单片机的图书馆温湿度远程控制系统设

Vol.29No.2Feb.2013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第29卷第2期(上)2013年2月

文献保护工作者曾多年致力于温湿度对纸质

文献材料的影响与文献储藏适宜温湿度的研究.温湿度对纸质文献有纸质强度变化、变形、老化等直

接损害,也有促发光、酸、有害气体等外界因素对纸质文献损害,虫毒发生等间接影响[1].图书馆工作经

验证明,保护图书的较适宜的温度为14~20℃,相对湿度为50%~65%[2].

图书馆温湿度的监控是实现纸质文献完好储藏的关键环节.因而,各种以热电偶、铂电阻作为传

感器的温湿传送器和数字温湿度计普遍使用.在这些情况下,多采用有线连接方式采集信号及传输数

据,这虽然满足了测温目的,但存在电缆布线、后期维护成本高、应用不灵活等一些问题.基于nRF401

芯片的温湿度无线数据采集系统,设置方便,不需布线即可采集数据,成本低,克服了有线网络存在

的缺点[3].

1系统设计该系统由温湿度数据采集、无线收发、单片机

数据处理以及微机数据显示组成.数据采集发送部分主要是以单片机AT89S51作为核心主机,以单

片智能化湿度/温度传感器SHT11/15作为从机加上数据无线发送模块nRF401组成.无线接收模块

接受数据并发送给单片机,由单片机将数据通过并行口发送给计算机,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显

示.同时,单片机判断温湿度并驱动执行机构(加热器、加湿器、通风窗)对图书馆温湿度进行实时调

控.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湿度低于设定下限时,单片机驱动加热器、加湿器对其加热、加湿,当温度

高于设定上限时,单片机发出控制指令,使加热器、加湿器停止加热、加湿,并开启通风窗对其通风冷却.系统组成框图如图1.

2硬件电路设计硬件电路的设计[4]是整个系统设计的核心内容.系统的硬件设计,主要包括核心控制单元

AT89S51;测量部分由SHT11/15单片智能化温度/湿度传感器组成;nRF401无线通信收发芯片;PC

上位机.主控电路如图2所示.

2.1AT89S51单片机本设计采用Atmel公司生产的可电气烧录清

洗的AT89S51单片机,它是一种带4K字节FLASH存储器,低电压、高性能CMOS8位微处理器.具有

四个4个8位可编程并行I/O口,2个可编程16位定时器,中断系统具有五个中断源[3].功能强大的微基于单片机的图书馆温湿度远程控制系统设计

李娜,张明玉,汪材印

(宿州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摘要:以AT89S51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了图书馆温湿度远程控制系统.该系统由温湿度数据采集、无

线收发、单片机控制及PC机数据显示模块组成.该设计实现了图书馆温湿度的实时检测和远程控制,避免

了传统手工劳作繁琐,有助于纸质文献的储藏.

关键词:AT89S51;SHT11/15智能传感器;nRF401无线数据传输;温度控制

中图分类号:U46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3)02-0061-03

基金项目:基于单片机的水温控制系统设计,宿州学院一般科研项目(2011yyb12

)图1系统组成框图

图2主控电路

61--

图6接收模块流程图型计算机AT89S51可为许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

提供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2.2单片智能化温度/湿度传感器SHT11/15

本设计使用瑞士Sconsirion公司推出的一款单片智能化温度/湿度传感器SHT11/15.该芯片广泛

应用于暖通空调、汽车、消费电子、自动控制等领域.SHT11/15作为从机与主机单片机相连,连接时

仅需要一条口线即可实现微处理器与SHT11/15的双向通信.在使用中不需要任何外围元件,被测温

度湿度可通过编程实现9~12位的数字方式串行输出,测温湿范围大、精度高.有数据线寄生供电和

外部供电两种方式,以及64位序列号存储在其内部的ROM存储器中.多个SHT11/15还可以并联在

同一总线上,实现多点测量.SHT11/15测温范围为-40℃~+123.8℃,精

度为±0.1℃;相对湿度的测量范围是0%~

99.99%,测量精度为±2%RH,分辨力为0.01%RH[5].图3为SHT11/15与单片机构成的检测系统电路框

图.其中SHT11/15芯片1号引脚接地,4号引脚接+2.5V~5.5V电压,2、3号引脚与单片机P1.0、P1.1

引脚相连,传送DATA、SCK信号.

2.3nRF401无线收发电路nRF401芯片是挪威Nordic公司最新推出的一

款传频段433MHz的单片智能收发芯片,它集中了

高频收发、PLL合成、FSK解调和多频道切换等功能,具有很高的性价比,使用方便.nRF401芯片外围

仅需接一个基准晶振和一些电阻、定容、电感等无源元件,没有调试部件,功耗极低,给应用带来便利[6].

nRF401有休眠、接受、发射三种工作状态,由nRF401的引脚PWR_UP,TXEN的状态决定.DIN,DOUT是串行通信口,分别于单片机的串行通信口

P3.0,P3.1相连,CS脚用来选择工作频率.nRF401与AT89S51连接如图4所示.

2.4PC上位机接收部分

此部分包括无线接收模块nRF401、单片机、电平转换模块和PC.2号nRF401接收到数据后,单

片机对其处理并发送给1号nRF401,通过继电器

以实现对图书馆温湿度的控制.本系统中,nRF401使用的是TTL电平,串行通信协议RS-232使用的

是负逻辑电平.为了实现两者电平的匹配,需要使用MAX232进行电平转换[7].PC机完成待发数据的

组织和处理,向下位机发送数据传输命令,接收下位机发来的数据并显示出来.上位机接收部分电路

如图5所示.2.5LCD1602

显示器

图3检测系统电路框图

图4nRF401与AT89S51

连接图5上位机接收部分

62--数据显示模块采用LCD1602,该显示器内部具

有字符发生器ROM,即字符库.可以显示192个5×7点阵字符.其显示的数字和字母部分的代码

值,恰好与ASCⅡ码的数字和字母相同.所以在显示温湿度时,只需向LCD送入对应的ASCⅡ码即可[8].

3系统软件设计AT89S51与SHT11/15间的通信为三部分:初

始化SHT11/15,识别SHT11/15,交换数据.无线收发模块由nRF401实现,可通过PWR_UP,TXEN设

置状态.其中PWR_UP=1,TXEN=1为正常发送状态,PWR_UP=1,TXEN=0为正常接收状态.采集模块及收发模块流程图如图6所示.

4实验结果在工业技术类、经济类、语言类图书室里分别布置了3个信息采集子系统,对各个房间的温湿

度进行监测,将信息处理子系统布置在图书管理员办公室,对监测的数据进行实时存储、分析和处

理.系统设置温度范围为14~20℃,相对湿度范

围为50%~65%.利用可控的加热、加湿、通风装置,对温度传感器进行了测试,随机选取LCD1602

上显示的10个温湿度值,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

测量温湿度实际温湿度误差继电器驱动器件

-2.4℃10%RH-2.3℃10.2%RH+0.1℃+0.2%RH加热器、加湿器工作

0.3℃12%RH0.5℃12.2%RH+0.2℃+0.2%RH加热器、加湿器工作

5.3℃23%RH5.1℃23.1%RH-0.2℃+0.1%RH加热器、加湿器工作

10.5℃32%RH10.2℃32.2%RH-0.3℃+0.2%RH加热器、加湿器工作

14℃45%RH14.2℃44.8%RH+0.2℃-0.2%RH加湿器工作

20℃50%RH20.3℃50.1%RH+0.3℃+0.1%RH无

20℃60%RH20.1℃59.8%RH+0.1℃-0.2%RH无

32℃55%RH32.2℃55.2%RH+0.2℃+0.2%RH通风窗工作

35℃70%RH34.9℃70.2%RH-0.1℃+0.2%RH通风窗工作

39℃40%RH39.2℃40.2%RH+0.2℃+0.2%RH通风窗、加湿器工作表1图书室温湿度测试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温度测量的最大误差是

0.3℃,湿度测量的最大误差为+0.2%RH,误差范围较小.实验证明:当温/湿度低于设定下限时,单片

机驱动加热器、加湿器对其加热、加湿,当温度高于设定上限时,单片机发出控制指令,使加热器、

加湿器停止加热、加湿,并开启通风窗对其通风冷却.

5小结基于单片机的图书馆远程温湿度控制系统有

以下优点:(1)本系统机构简单,温度控制灵活、检测准确.

(2)单片智能化温度/湿度传感器SHT11/15作为数据采集模块,简化了电路结构.

(3)无线传输部分nRF401不需要调试部分,使用方便.

(4)上位机提供人机交互界面,方便用户读数.

(5)软件设计采用C语言,可移植性好,结构严谨,开发速度快,大大减少了软件开发的时间,具有

一定的使用价值.(6)该系统实现了远程控制图书馆的温湿度,便

于接入其他传感器,功能扩展性好.———————————————————参考文献:

〔1〕北京图书馆图书保护研究组.对纸质文献储藏

适宜温湿度的探讨[J].图书馆建设,1994(3):25-27.

〔2〕河北理工学院图书馆.温度和湿度对图书寿命的影响与阴雨季节的图书保护[J].文献保护研

究,1996(1):24-25.

〔3〕李增祥,许丽娜,李业刚.nRF401在大棚温度监

控中的应用[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12):3143-3145.

〔4〕张友德.单片机原理与控制技术[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5〕吴涛.无线温、湿度仓贮自动测控系统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

〔6〕王晶晶,张倩.基于nRF401的无线传输系统[J].

电子测试,2008(9):83-86.

〔7〕邬宽明.CAN总线原理和应用系统合计[M].北

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6.

〔8〕张毅刚,彭喜元,彭宇.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