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作总结)某-某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检查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某-某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检查工作总结

1 教学督导组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期末试卷检查情况通报

根据教务处《关于做好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检查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教学督导组于4月1日至4月15日对全校21个院(系、部)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进行了检查。本次检查按各院(系、部)试卷装订数量10%的比例进行抽查,最低基数为3本,全校共抽查试卷123本。各院系抽查试卷检查情况如下: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各院(系、部)期末试卷抽查情况一览表

排名 教学单位 抽查量

(本) 各等级情况 总分 备注

A B C D F

1 历史系 3 1 2 4.33 并列

1 社会学系 3 1 2 4.33 并列

3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8 5 1 1 1 4.25

4 外语学院 9 4 3 2 4.22

5 政治学系 6 3 2 1 4.17

6 商学院 9 4 2 3 4.11

7 艺术学院 3 1 1 1 4

8 大学英语教学部 21 6 8 7 3.85 命题错误,

扣0.1分

9 中文系 6 1 3 2 3.83

10 化学化工学院 4 3 1 3.75

11 哲学系 3 2 1 3.67

12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5 4 1 3.6

13 数学科学学院 11 3 2 5 1 3.45 答案错误,

扣0.1分

14 管理学院 5 2 2 1 3.4

15 新闻传播学院 3 1 2 3.33 并列

15 法学院 3 1 2 3.33 并列

17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4 1 1 1 1 3.25

18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6 1 2 1 1 1 3.17

19 生命科学学院 3 1 1 1 3 并列

19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3 1 1 1 3 并列

19 经济学院 5 1 3 1 3 并列

合 计 123 33 45 35 7 3 3.8

(说明:①A、B、C、D、F五个等级所对应的分数为5、4、3、2、1,总分为各等级的平均分。②公共课试卷命题错误、答案错误,责任在院(系、部),从总分中扣0.1分。) 2 从抽查结果看,全校总平均分为3.8分,比上学期的3.61分高出0.19分,各等级所占抽查总数比重与上学期相比情况见下表: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与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试卷抽查结果各等级比重对比表

级别 10-11学年第一学期 09-10学年第二学期

A 26.83(%) 27.68%

B 36.59(%) 24.11%

C 28.45(%) 33.04%

D 5.69(%) 11.60%

F 2.44(%) 3.57%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本学期与上学期相比,A级比重虽稍有下降,但B级比重增长较大,同时,C级、D级和F级的比重均有所减少,总体趋势表明试卷工作整体质量有所提高。

虽然试卷工作整体质量有所提高,但问题仍然较多,为了便于各院(系、部)教学管理人员和全体教师,对试卷命题、批改、成绩录入、考试与试卷相关材料的填写、整理装订等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我们将本次试卷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分类整理如下:

一、封面

1.封面填写的课程名称与试卷印制的课程名称不一致,如:中文系的2本试卷,封面上都是《现代汉语》,但试卷印制的课程名称,一门是《现代汉语(上)》,一门是《现代汉语(下)》,这是2门不同课程的试卷;《大学英语》有(一)、(二)、(三)、(四)四级,因此,必须在课程名称中标明是几级大学英语。

2.课程代码填写不正确,如政治学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试卷,封面填写的课程代码为“(2010-2011-1)ZJ61010-97074-1”,正确的课程代码是“ZJ61010”。

3.属于集体阅卷,应当在封面上填写“集体阅卷”,或填写每一位阅卷老师的姓名,并在第一张试卷卷首的登分栏中签写全名,以后各试卷上只要签姓即可。化学化工学院《聚合物流变学》试卷中,出现两个阅卷人,但在封面上只填写了一位阅卷教师的姓名,里面的试卷上只签了“杜”,有姓无名。

4.“开课院(系、部)”栏填写不正确,如新闻传播学院《图书发行学》试卷,在“开课院(系、部)”栏内填写的是“编辑出版系”,应该填写“新闻传播 3 学院”。该栏应当填写院(系、部)的全称,对是否填写院下的系不作要求。

二、试卷统计分析表

1.平均成绩统计不准确。缺考学生是不纳入平均成绩统计的,但由于教师在成绩登记表的备注栏中未填写“缺考”,导致缺考学生按0分被统计到全班平均成绩中,从而造成平均成绩不准确。

2.个别教师漏填写“试题与分值比例”栏。

3.“试卷分析与改进意见”栏填写不当。当全班考试成绩分布偏低时,应当在“试卷分析与改进意见”栏内,对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所在,提出改进意见。但有些分析意见,往往较多指出学生问题,忽略教师在课堂教学、教材使用、课时安排、辅导答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的试卷分析,内容过于简单,仅5个字;有的出现错别字,如“较符合”错为“教符合”。

4.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微生物学》试卷的统计分析表出现异常,在“成绩分布”栏中,第一列第一行应是“分数段”,但变成“任课教师”,第四列第一行应是“(70-79分)”,但变成“选课课号”;在成绩分布图中,也出现多处“非数字%”等非正常字符。

三、考场登记表

1.个别细节问题被忽视,如考场情况登记表未填写日期,新闻传播学院《图书发行学》主监考、副监考老师都未签名。

2.有些情况应当在“考场情况说明”栏内加以说明,比如:外语学院《法语听力(一)》学生谢梦雪签名二次,而王梦丹未签名;在考场登记表中出现临时添加的考生;有缺考学生等。

四、成绩登记表

1.个别教师在成绩登记表中漏签名和填写日期。

2. 成绩登记表与试卷的卷面成绩不一致,如:经济学院《统计学》学号为I00914267的试卷,卷面84分,成绩表54分,少30分;商学院《政治经济学》学号为M71014041的试卷,卷面86分,成绩表56分,少30分;商学院《高级财务会计》有4位同学的卷面成绩与成绩表不一致,误差从3分到15分;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力学》,学号为B51014045的试卷,卷面70分,成绩表47分,误差23分;数学科学学院《高等数学B(三)》(外聘教师)学号为C50914044 4 的试卷,卷面79分,成绩表29分,误差50分,虽经学生要求复查后纠正错误,但试卷中的成绩登记表仍然是错误的。

3.全班成绩分数偏高,如哲学系《毛泽东、邓小平哲学思想》课程,最低分84分,总评成绩90分以上者达到66.7%。

4.平时成绩欠合理,如:数学科学学院《高等数学A(三)》某试卷,全班除两个缺考者为80分外,全部为100分;《高等数学(一)》某试卷,全班平时成绩均为98分;管理学院《现代信息技术》试卷,平时成绩只有91分和93分两个等级。

五、A/B空白卷和A/B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未使用统一模板,而是写在试卷上。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生物统计学》试卷(生命科学学院教师授课),B卷(考试用卷)由于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直接写在试卷上,造成第五大题中试卷序号与答案序号发生混乱、重复等多处错误。

2. A/B卷命题重复率超过30%,如数学科学学院《高等代数(上)》试卷,哲学系《毛泽东、邓小平哲学思想》试卷。

3. A/B卷及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不完整,如: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生物与毒理学》B卷少第三大题;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工程制图》缺少A、B卷的空白试卷;数学科学学院《高等代数(上)》试卷,缺少B卷第2、4页和答案第2、4页。

4.评分标准不规范,如:化学化工学院《聚合物流变学》试卷,第三、四、五、六大题没有标明评分细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体系结构》试卷,第36小题缺少分值;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离散数学》A卷、管理学院《市政学》试卷和经济学院《证券投资学》试卷,有参考答案,没有评分标准。

5.空白试卷、参考答案出现文字、排版错误,如:政治学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试卷,A卷空白卷卷首时间误印为“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少数试卷在参考答案中出现序号错误,字体大小前后不一致等问题;艺术学院《民族音乐概论》试卷的参考答案中,部分排版不规范。

6.评分标准出现错误,如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生物统计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师授课)B卷(考试用卷)评分标准出现错误:第四大题第2小题分值5分, 5 但得分点共有6分;第五大题第1小题分值为9分,但得分点共有12分。

7.参考答案与试卷中的试题内容不一致,政治学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A卷(考试用卷),第一大题第2小题,试卷是“经济增长”,答案为“经济发展”;第3小题,试卷是“市场经济”,答案为“价值规律”;第五大题,试卷是“试论消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答案为“消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注:少“地位”)。

六、试卷问题

1.非教考分离课程,使用考教分离试卷模板。

2.在试卷上即打印课程名称,还打印课程代码,如生命科学学院《分子生物学》试卷。

3.试卷命题错误,如:大学英语教学部《大学英语(二)》试卷的第四大题出现分数错误,命题要求“每小题2分,共15分”,实际应为“每小题3分,共15分”;新闻传播学院《图书发行学》B卷(非考试用试卷)第一大题,命题要求“每小题4分,共20分”,但实际只有4小题,少1小题;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生物与毒理学》试卷,A卷第二题标明“每小题0.5分,共10分”,但实际有5小题,21个空;B卷第二题标明“每小题0.5分,共10分”,但实际有6小题,20个空。

七、试卷批改

1.批改符号难以辨认,如《大学英语》试卷,由于学生答题卡涂写面积过大,黑色过重,而老师批改符号过小,导致部分试卷中的第一、二、三大题批改符号看不清楚。

2.批改符号不规范,按照学校要求,每小题应给得分(正分),即批改符号就是每小题的分数,考虑到部分教师批改习惯,也可以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打半对符号,应给出分数。正分批改不用在分数前加“+”号,直接写分数即可。

新闻传播学院《图书发行学》试卷,全部用负分批改,先使用蓝色笔,后又用红笔描,少数未描者仍为蓝色。数学科学学院《高等数学C(三)》某试卷,第三、四题采用累分制批改,不符合学校要求。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化学》试卷,批改符号有的用加分(+),有的用减分(-),有的在原批改分数上改分,部分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