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革命精神包括:顾全大局,勇挑重担的精神;艰苦奋斗,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齐心协力,精诚团结的精神.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征程中,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革命精神.首页 | 卫星频道 |
都市频道 | 法制频道 | 电视剧频道 | 精品博览频道 | 商务信息频道 | 公共频道 | 新农村频道
频道首页 频道动态 频道简介 频道主持人 频道栏目 广告服务
你现在的位置是: 河南电视网 > 公共频道 > 河南报道
7月24日播出 军旗飘飘:缅怀先烈业绩 弘扬大别山精神
2007-07-24 作者:赵健全 张 咏 张晶晶
导语: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所创建的规模较大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它从大革命失败后开始创建到抗日战争爆发的十年中,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红旗始终不倒。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造就了大批革命干部,对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始建于今年4月份的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占地80亩,珍藏有革命文物300余件,珍贵历史照片1000多幅。今天的系列报道军旗飘飘请看第三集。
主持人:观众朋友,我现在是在信阳鄂豫皖革命纪念馆,虽然说这两天信阳的雨水不断,但是到这里来的参观游览的人的热情丝毫未减,每逢周末或者节假日,这里总能迎来大批前来参观游览的客人。
解说:八一前夕,鄂豫皖革命纪念的馆的工作人员比平时忙碌许多,每天来纪念馆参观的人也比平日增加了很多。今年4月28日建成开馆以来,该馆已累计接待参观者20多万人,成为信阳红色旅游的标志,为信阳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以“千里跃进,将军故乡”为主题的鄂豫皖纪念馆是全国12个红色旅游区之一。该馆以红色为基调,以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千”字为建筑造型,以百位将军雕像和鄂豫皖红色根据地地图、30万烈士英名为墙面浮雕,与信阳红军广场融为一体。展出信阳厚重的革命历史,反映出战争年代英雄的老区儿女创造的光辉业绩,馆名由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
主持人:大别山是一座镌刻业绩的历史丰碑,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全面介绍了从大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鄂豫皖大地上的重大历史事件,走进了这里,你就走进了大别山,走进了大别山不朽的历史。
解说: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内,上千幅文字图片和数百件实物,全面展示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发展和壮大的过程。雄踞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的大别山,是土地革命时期黄麻起义的策源地,是大革命时期红四方面军的根据地,也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落脚地,曾创建了以新集为首府,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这里先后诞生了红一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主力红军,留下了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刘伯承、叶剑英、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军事家的光辉足迹,走出了徐海东、许世友、王
树声、洪学智等469位叱咤风云的开国将领。大别山犹如一座无声的丰碑,镌刻着这里太多的光荣和辉煌。每一位走进这里的参观者,无不为革命先辈们前仆后继、勇往直前、追求真理的精神所激励,为先辈们的丰功伟绩所深深感染。
观众:我们很受教育,很受感动,革命的成功确实来之不易,现在,我们过着这样的好的生活,绝不能忘记过去,在有生之年,做一些有益于国家建设的工作。
信阳市文化局副局长:丁永祥 鄂豫皖革命纪念是信阳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程,自始自终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
解说:纪念馆今后将进一步扎实馆藏内容,加大文物的征集力度进一步科学,进一步规范纪念馆的陈列内容。缅怀先烈业绩,弘扬大别山精神。如今,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已成为革命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光荣传统教育基地,它向人们倾诉着红色大别山波澜壮阔的历史,告慰着大别山英烈不朽的忠魂,昭示着大别山无限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程伟】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战略思想探析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战略思想探析
—— 兼谈解放战争中鄂皖边广济(武穴)党组织的领导和斗争方式转变
中共湖北省武穴市委会
吕永兴
大别山雄峙于鄂豫皖三省边界,山区面积7.2万平方公里,辖治达广济等30余县,北扼淮河,南控长江,西逼武汉,东慑南京,瞰制中原,其腹地有大片富庶地区,地处中原要害部
位的腹心地区。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这是一片英雄、红色、神奇土地。著名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既是土地革命时期根据地,又是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区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主力部队一纵、二纵、六纵、三纵和四野渡江和中原(鄂东军区)独二旅主要活动区和战略要地。而广济县(现武穴市)地处鄂(黄梅、蕲春、阳新)、皖(宿松、太湖)|赣(瑞昌、九江),位于鄂豫区(豫东南、鄂东)与皖西区结合部,是长江北岸安庆至武汉430公里唯一的深水良港,故历来是兵家必夺要地。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武汉保卫战田家镇阻击战发生地,又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南下鄂东,取得第一次重大胜利的战役——(蕲春县)高山铺(即广济县梅川镇困龙井)之战(被称为总揽全局与临机处理相结合统一的军事战例)发生腹地,是被刘邓大军誉为“主动分遣,寻敌弱点”打小歼灭战的军事范例——梅川之战(1947年12月24日六纵十六旅攻克广济县城梅川战斗),还是三五九旅南下阳新必经之地(腹地的田家镇),被王震将军誉为“红色渡口”和雄师南下渡江(长江北岸上至团风下至武穴100余公里)攻克武汉的前沿阵地和出发地。
1947年6月30日,是中国革命战争史册上的一个特殊时间,是一次伟大的事变,也是世界革命战争史上的伟大创举,这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转折点的历史事件。遵照党中央关于以主力打到外线去,把战争引向到国民党区域的战略方针,彻底破坏国民党反动派将战争引向解放区的反革命战略方针,解放区得以联片发展,恢复稳定,以期支援外线,实现内外线战略配合。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治委员率战略先锋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万多人,实施战略进攻,反攻南下,无后方千里挺进大别山,在其他野战军的策应和配合下,将解放战争向南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用革命战争消灭反革命战争,实现了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第一次由战略防役向战争大反攻的历史转折,揭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加速了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于8月27日到达(经扶)大别山。8月28日第六纵队自经扶(现河南新县)挺进鄂北麻城,标致着重建鄂豫边的大别山根据地斗争巳开始。9月14日刘邓大军主力一纵、二纵先后经蕲春进入鄂皖边广济,10月22日攻克长江北岸的武穴、广济龙坪、田家沿江重镇,实现了挥戈南下直抵长江北岸,完成了豫东南与鄂东、皖西的战略展开。从国民数十万军队的前堵后追中杀开一条血路走来,这标致着刘邓大挺进(鄂东及鄂豫边)大别山、重建(鄂东及鄂豫边乃至)大别山(解放区)根据地建立与坚持及战略全面展开。从而,实现了刘邓大军为先锋的南下三军。由内线转向外线,从解放区引向国统区,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东慑徐州、西逼西安、南扼长江、瞰制中原,发挥战略支援作用,直接威胁(其)国民党首都南京和战略要地武汉及大战略后方战略意图的历史壮举。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实施战略展开这一伟大的战略实践,是毛泽东军事思想成功运用的杰出范例。重温和研究这段光辉历程,以期更好地珍惜和开发利用刘邓大军同大别山人民赤胆相照熔铸而成的不朽丰碑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资源;感悟和领略其共产党人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并用革命战争消灭反革命战争及驽驭战争的雄才大略和能力及水准,这将有助于在新的历史时期,充分利用、开发历史和现实精神资源,团结、教育、依靠人民群众战胜前进路上各种困难和障碍,大力宏扬“勇往直前的拼博精神,不怕牺牲的无畏精神,坚忍不拔的刚毅精神,连续作战的耐劳精神,服从大局的舍我精神,敢于胜利的克难精神”的刘邓大军铸造大别山精神,不断地提高自身执政能力、审时度势能力、驽驭复杂局势能力,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和人类文明与进步事业再立新功都将产生现实的指导意义和未来的影响意义。
实施战略展开:大军压境广济
开创工作新局
创立解放区
(一)开展武装斗争
1947年9月上旬,刘邓大军六纵队十八旅在解放麻城、罗田之后,兵分两路:一路五十三团进军英山;一路五十二团和五十四团。五十二团和五十四团由旅长萧永银率领和鄂东独二旅经浠水、蕲春,向广济挺进。此时驻扎在广济县梅川镇(县城)的国民党地方部队是本县自卫大队,共有300余人。9月14日下午5时许,我军浩浩荡荡地前进在公路上。自卫大队在五里坡的哨兵吓得魂飞魄散,慌忙放了几枪,向城内敌人报讯。城里敌人一听枪响,顿时慌作一团,溃不成军,争相夺路向武穴方向逃跑,我军迅速进入梅川教堂街,向空中打了几发子弹,未见敌军应枪,就往东门前进,这才发现有少数敌人从桑梓园和西门向武穴方向逃跑。我军击毙了一个敌人,其余的敌人都跑光了。10月10日,刘邓大军一纵队主力由河口向东南挺进,一旅占领湖北黄冈团风(10月3日)之后,经罗田(10月6日下),英山(8日占),浠水(10月11日出)、蕲春(10月 14日)。于10月15日到达广济县梅川(直至黄梅)县城。位于梅川镇北边的白石山上的一座碉堡里,仍有敌自卫大队一个分队(几十人)负隅顽抗,打死我几名战士。我军愤怒已极,一阵猛攻,将碉堡打开了,活捉了全部敌人,并放火将碉堡烧了。一旅在梅川驻扎之时,打开了张氏宗祠、城隍庙、义门祠等几处的粮仓,发动城乡穷苦老百姓去挑粮食,在两三天的时间内,几处的粮仓都被老百姓搬空了,人民群众衷心感谢共产党和解放军。这次战斗为高山铺战役扫清了道路。至此9月底,仅10多天,由于刘邓大军接连解放了鄂豫皖的舒城、庐江、桐城(豫东南),英山、广济、(9月15日顺利攻克)黄梅(鄂东),(9月16日顺利攻克)宿松、望江(皖西)等23个县城和江岸重镇武穴,控制长江北岸300余公里,相继建立了方园数百公里,人口1200多万的鄂豫、皖西两个解放区,全面完成了在豫东南、鄂东、皖西(大别山地区)的战略展开。
在十八旅进入广济时,蕲黄广中心县委书记易鹏带地方部队驻扎在广济周国镇垸,没有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