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症(全文)2012-02-28 13:34:14 来源: 网易亲子有0人参与(0)遗尿症中医也称小儿遗尿症中医治疗法你的孩子也深受小儿遗尿症的困扰吗?中医认为小儿遗尿跟肾气不足有直接关系,在现代西医对遗尿症无特效药的时候,中医是最好的选择。
遗尿症中医也称“遗尿”。
祖国医学认为,下元虚寒,肾气不足,不能温养膀胱,膀胱气化功能失调,闭藏失调,不能约制水道,可致遗尿;脾肺气虚,膀胱失约,则小便自遗或睡中小便自出;肝经湿热,火热内迫,可致遗尿;亦有素有痰湿内蕴,入睡后沉迷不醒,呼叫不应,而常遗尿者。
现代医学认为,遗尿症仅少数患儿是由于尿路病变、蛲虫病、脊柱裂等所致;绝大多数是由于大脑皮质及皮质下中枢功能失调,属于功能性遗尿症。
产生原因可能与遗传因素、泌尿系统功能发育不成熟、精神因素有关。
在小儿遗尿的治疗上,西医多采用口服药治疗,主要有:中枢兴奋药,用于睡眠过深,不易唤醒者;抗抑郁药,用于睡眠时对膀胱充盈不敏感者。
中药在治疗小儿遗尿上效果较为明显,除了辨证选用温补肾阳、固摄缩尿的中药口服外,还有外治疗法。
而且,由于小儿遗尿症病程长,坚持服药多有困难,因此中医外治疗法成了目前治疗小儿遗尿症的重要手段。
临床观察发现,中医外儿遗尿症作用优于中药内服。
外治法分为:按摩法:1.敷脐法。
在脐部进行药物贴敷。
脐部为神阙穴,有内通脏腑之气,下连元气之根,培元固本温阳的作用。
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的最后闭合处,局部无皮下脂肪,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药物易于由此穿透、弥散;而且脐下两侧布有丰富的血管网,对药物的吸收度、敏感度高。
2.推拿法。
推拿小儿背部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气血阴阳。
小儿遗尿多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脊柱两侧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之处,为肺俞、脾俞、肾俞等俞穴所在,通过推拿对这些经络、穴位进行刺激,可达到调整阴阳,通理经络,畅通血脉之功。
3.敷脐与推拿疗法,手法轻柔无痛苦,易为患儿及其家属接受,有利于坚持治疗。
我们多年的医疗实践已证明,中医药治疗遗尿有满意的疗效。
许多治愈的患儿在自我价值观上有明显的进步,而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因此,家长不能抱着旧有观念,认为儿童尿床是自然现象。
而是要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尽早带他们就医,尽早让他们摆脱烦恼,以免在性格上形成缺陷,影响成年后的生活。
针灸:针灸除了能直接补肾,头针也具有开窍之功,有助于加强大脑皮层对尿意的反应。
针灸治疗小儿遗尿,一般隔日针灸一次,连续十次为一疗程。
中药辨证治疗:方1:黄芪、覆盆子各15克,党参20 克,白术、金樱子、益智仁、桑螵蛸各10克。
制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方2:乌药、益智仁各等量。
共研成细末,用山药粉和为丸。
每日12g~18g ,分2次服。
方3:白果适量,益智仁6克,鸡蛋1个。
制用法:药研细面,把鸡蛋开一小孔将药面放入,煮熟,每日2个,2次吃完。
疗效:3—5日痊愈。
食疗方法:一、小儿遗尿食疗方---鸡肠粉【原料】公鸡肠1副。
【制作】将公鸡肠剖开洗净,放在文火上焙干研成细末即可。
【用法】用温开水送服,每次10克,1日2次,连服7~10天。
【功效】温肾止遗.适用于小儿遗尿。
二、小儿遗尿食疗方---芡实覆盆子汤【原料】覆盆子20克,芡实50克。
【制作】先将覆盆子加水煮汁,取汁去渣,加入芡实,放糖少许煮成粥食用。
【功效】有收敛补肾作用,适用于肾虚遗尿小儿。
三、小儿遗尿食疗方---猪肚炖山药、白果【原料】猪肚1只,白果15克,山药50克。
【制作】先将猪肚切开洗净,把白果放入猪肚中加黄酒少许,放锅中加山药及水,炖熟加盐少许即可食用。
【功效】有健脾胃缩尿功能,适用于脾虚遗尿小儿。
四、小儿遗尿食疗方---麻雀糯米粥【原料】麻雀4只,糯米50克,白酒、盐及葱白少许。
【制作】将麻雀去毛及内脏,洗净,用少许油炒熟,放白酒稍煮,加水适量入糯米煮粥;粥熟时加葱白,再煮沸即可食用。
【功效】有益肾壮阳作用,治肾虚多尿。
五、小儿遗尿食疗方---荔枝扁豆汤【原料】荔枝肉30克,炒扁豆15克。
【制作】先将干荔枝肉及扁豆洗净,一起入锅,加入适量水,煮至荔枝肉和扁豆熟烂即成。
当点心食用。
【功效】补气健脾,适用于脾气虚弱小儿遗尿。
六、小儿遗尿食疗方---韭菜籽饼【原料】韭菜籽10克,面粉60克,盐少许。
【制作】将韭菜籽研成粉加入面粉中,加水、少许盐,和面成团,烙成小饼当点心食用。
【功效】有温肾止遗功效,适用于肾阳虚遗尿小儿。
七、小儿遗尿食疗方---芡实胡桃山药粥【原料】粳米50克,山药30克,芡实20克,胡桃肉20克。
【制作】将粳米洗净,山药切成块,再加入芡实及胡桃肉、水,煮粥食用。
【功效】有健脾补肾作用,适用于脾肾两虚遗尿小儿。
八、小儿遗尿食疗方---补骨益智煲猪腰【原料】益智仁、补骨脂各9克,猪腰1只,酒、盐少许。
【制作】将猪腰切开洗净,放入补骨脂及益智仁,清水2碗,酒及盐少许。
煮至1碗左右,饮汤吃猪腰。
【功效】有开窍补肾功效,适用于肾虚,夜尿不易醒小儿。
父母须掌握好敷脐疗法巧治小儿疾病2010-09-03 13:58:11来源: 网易亲子跟贴0 条手机看新闻中医将脐部称为神厥穴,又名气会、维合。
它在人体经络中的任脉上。
任脉乃阴脉之海,它能和督脉互为表里,共同调理人体的诸经诸脉,故脐部能与诸经诸脉相通。
研究表明,脐部在人出生后才最终闭合,也是腹壁最后闭合之处。
脐部的皮肤和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相比,其表皮的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
因此,药物最易穿透脐部而被人体吸收。
而且脐部的皮下无脂肪组织,脐周的血管丰富。
这就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人体对药物的吸收。
因此,在脐部敷药能起到内服药物起不到的作用。
敷脐疗法正是利用了脐部的这些特征治疗各种病症的。
此疗法操作简便、疗效可靠。
那么,用敷脐疗法能治疗哪些儿科疾病呢?1、可治疗婴幼儿腹泻原料:取白胡椒2克。
制用法:将白胡椒研成细末备用。
先将患儿的神阙穴及长强穴(在尾骨尖下0.5寸处,相当于尾骨尖与肛门的中点)清洗干净,然后分别将白胡椒粉1克置于神阙穴和长强穴上,再盖上一块无菌纱布,并用胶布固定好。
每天换药1次,3天为1个疗程。
用此法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非常显著。
2、可治疗小儿便秘原料:取生大黄适量。
制用法:将生大黄烘干后研成细末备用。
每次取生大黄粉末10克,用适量的白酒将其调成糊状。
将药糊敷在患儿的肚脐上,再盖上一块无菌纱布,并用胶布固定好,然后,再用热水袋热敷肚脐处10分钟。
每天换药1次。
一般3—5天后即可见效。
3、可治疗小儿遗尿症原料:取生姜30克,附子6克,补骨脂12克。
制用法:将生姜捣烂如泥,将附子、补骨脂研为细末。
把上述的生姜泥和药末混合成膏状。
将药膏敷在患儿的肚脐处,再盖上一块无菌纱布,并用胶布固定好。
每5天换药1次。
一般用药4—6天即可见效。
4、可治疗小儿口舌生疮原料:取细辛2.5克。
制用法:将细辛研为细末,然后用适量的面粉及温开水将细辛末调成直径为3—4厘米,厚度为0.5厘米的面饼,并将此药饼敷在患儿的肚脐处。
在药饼上盖一层塑料薄膜、一块无菌纱布,再用胶布固定好。
每日早晚各换药1次。
3天为1个疗程。
多数患儿在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即可痊愈。
5、可治疗小儿疝气原料:取母丁香适量。
制用法:将母丁香研成细末备用。
每次取适量的母丁香细末将患儿的肚脐窝填满,再盖上一块无菌纱布,并用胶布固定好。
隔日换药1次。
一般用药4—6次即可见效。
需要注意的是,在用药期间应避免让患儿患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病症,同时应让患儿减少活动。
6、可治疗小儿流涎症原料:取益智仁9克,车前子6克,甘草3克。
制用法:将上药共研成细末备用。
每次用药时,将适量的药末用少许食醋调成稀糊状。
将药糊敷在患儿的肚脐处,再用伤湿止痛膏将其固定好。
敷药期间可间断地用热水袋热敷肚脐处。
每天换药1次,一般3—5天即可见效。
7、可治疗新生儿脐炎原料:取云南白药适量。
制用法:先用生理盐水或新洁尔灭溶液将患儿脐部的分泌物清洗干净,然后,将云南白药敷在患儿的肚脐处,并盖上一块无菌纱布,再用绷带将其包扎好。
隔日换药1次。
一般用药两次即可痊愈。
8、可治疗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原料:取杏仁、桃仁、生山栀、芒硝、大黄各6克。
制用法:将上药共研成细末备用。
每次用药时,将适量的药末,用适量的面粉、鸡蛋清调成糊状。
将药糊敷在患儿的肚脐处。
每天换药1次。
少数患儿在用药后脐周的皮肤可能呈青紫色,此时不必停药,仍可继续用药。
一般在用药3次后,即可见效。
9、可治疗小儿盗汗原料:取五倍子适量。
制用法:将五倍子研成细末备用。
每晚临睡前取适量的药末用温水调成软面状,然后,将药面饼敷在患儿的肚脐处,再盖上一块无菌纱布,并用胶布固定,于第二日清晨将药面饼除掉。
每天换药1次,一般3—5天即可见效。
10、可治疗小儿睾丸鞘膜积液(睾丸的鞘膜囊内有许多积液,睾丸成肿胀状)原料:取公丁香40克。
制用法:将公丁香研成细末备用。
每次用药前将患儿的脐周洗净、擦干。
然后,取公丁香粉2克敷在患儿的肚脐处,让药粉高于周围的皮肤约0.2厘米,再盖上一块无菌纱布,并用胶布固定好。
每隔两天换药1次,20天为1个疗程。
如第一个疗程结束后,患儿的病情仍未痊愈,可间隔5—10天再进行第二个疗程的治疗。
在治疗期间应尽量不让患儿哭闹和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影响疗效。
多数患儿在经过2—3个疗程的治疗后,会收到明显的疗效。
(摇篮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