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衣剂
种衣剂分类 旱田用种衣剂:常见品种 水田用种衣剂:水田用种衣剂除有效物质在水中稳定并保持需要 的释放速度之外,应不易崩解和脱落,否则药剂远离种子而减弱保 护功能。 预结合型种衣剂 :指种子与药物先包衣成型,经历较长的贮存期 播前产后一包到底,种衣剂的作用发挥较为充分,但配方制作技术 复杂 现制现用型种衣 剂:现制现用型只在播种前几小时到几天,用种 衣剂包覆种子, 起种子消毒杀菌和保护种苗健壮出土或幼苗期防 虫治病作用,贮 存中的病虫害防治采用其他方法解决。该类种衣 剂所涉及问题相对较少,目前这类种衣剂在我国居多
1980年日本保土谷 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等三个公司联合开发了35% 过氧 化钙种衣 剂, 用于水稻直播栽培,1987年、1990年先后又出现了 11% 和16% 过氧化钙种衣剂两种新规格,其目的是便于进行稻种飞机撤播
1993年日本农林水产省组织有关专家,辅之行政干预的方法,决心要将 水稻直播栽培技术阔步向前推
发展概况及展望 1750 年罗马帝国时代Mathieu Tillet 用盐和石灰处理小麦种子 防治黑穗病。 1866 年Bless提出用面糊处理棉花种子以方便播种。 1868 年在美国出现种子包衣。 20 世纪 30 年代,英国Ger-rrlains种子公司首次研制成功用于 禾谷类作物种子的种衣剂,开创了种衣剂商品化的先河。 1963 年在精耕细作的日本,出现了用红土包覆牧草种子的技术。 1981 年日本住友式种衣剂开始应用。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美国加州废除了短柄犁,适用于大田精细 播种机的包衣种子不断增加。 1978 年,美国得克萨斯试验站用山 梨糖 和蒙古着剂等配制成种 衣剂,处理棉花种子,可以有效地防止棉花立枯病。
Schoo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Science, ZAFU
种衣剂的作用特点 高效:种衣剂是 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起点着手,抓住关键部位和 有利时机来发挥 农目的作用,因而必然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多种 病菌以种子传播、土壤传播和空气传播等多种侵染幼嫩娇弱的根 芽,保苗十分关 键。从有害生物看,它们也处于越冬休眠后的复 苏阶段,是它们生活史中最薄弱的环节,对药物反应最敏感。因而 容易被消灭。随着生长期的延长,病虫个体抵抗力增自群体增多, 一旦发生蔓延, 势必造成重大灾害。因此种衣剂是体现预防为主 的一种新的制剂,最能充分发挥药剂的效果 经济:由于种衣剂紧贴种子,形成保护屏障,使周围有害生物难以 存活。而此处药力集中,利用率高,因而比叶面喷洒、土壤处理、 毒土、毒饵等方法省药,省工,省时和省件,定量播种,省去间苗。
Schoo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Science, ZAFU
用途分类 (1)防治病虫草害 (农药型)种衣剂 (2)营养型种衣剂 (3)调节pH型种衣剂 (4)抗流失型种衣剂 (5)调节花期型种衣剂 (6)促进种子萌发型种衣剂 (7)蓄水抗旱型种衣剂
Schoo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Science, ZAFU
中国种衣剂市场过去10年发展趋势
单位: 百万 人民 币
12%
8%
3.3% 农药市场
4.7% 农药市场 Schoo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Science, ZAFU
中国种衣剂市场潜力分析(1)
美国
欧洲
中国
• 市场潜力45亿
• 市场潜力35亿
常规农药
种子处理剂
Schoo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Science, ZAFU
Schoo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Science, ZAFU
(一)种衣剂中农药主要是杀虫剂和杀菌 剂,选用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针对性强 2.纯度高 3.高效安全 4.增效性
Schoo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Science, ZAFU
种子处理剂有效成分研发趋势-高效低毒(杀虫剂)
Schoo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Science, ZAFU
种子包衣的主要目的 主要用杀虫剂或杀菌剂、杀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肥料、稀土 元素、生物制剂及它们的混合物等生物活性物质包覆种子, 以消 除有害生物、提供营养、促进生长发育、打破休眠期。 主要用保水剂、高分子半透膜、供氧剂等化学物质包覆种子,以 调 节 种 子 周 围 的 水 分 、 氧 气 和 温 度 等 小 环 境 , 间接 对 种 子 的 生 理 过程发生重要影响。其中供氧剂提供的氧也是促进生长发育的生 物活性物质,如过氧化钙种衣粉包覆备播稻种衣剂。 用填充剂等惰性物质包裹种子,以调整种子形状、大小,利于机械 播种,提高操作效率。
1983年起,国际种子检验规程中规定未经包衣处理的种子不准出售,以 保证昂贵良种的成苗率
目前,种、英国、瑞 士、德国、日本等国根据各自的主要农作物,以种子 公司集中进行种子加工和包衣处理,促进良种的标准化和商品化
Schoo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Science, ZAFU
2
我国种衣剂发展情况 在 20 世纪 50 年代, 就有药剂浸种、拌种、毒谷、毒饵、毒土 的用药习惯,其目的是为了防治地下害虫和苗期病害 我国西北稻区农民用蒙古土包 覆稻种后撒播,以减轻鸟害和后期 倒伏。还有不少农民在种子外先加淀粉、竣甲基纤维素纳、聚乙 烯醇等蒙古性物,然后再药剂种 1978年沈阳化工研究院进行了甲拌磷与多菌灵或五氯硝基苯种衣 剂探索,取得了防治棉花苗期病虫害的初步效果 1981年中国农科院土肥所首先对牧草种子接种根瘤菌,进行了丸 粒化包衣处理和飞播研究 1983 年北京农业大学研制的克百威和多菌灵 的混合种衣剂,对 棉花、花生等作物苗期病虫害的防治十分有效。之后在此基础上 开发了适用于不同的作物、防治对象和地区的系列化品种 1993年10月建成了北京农业大学涿州种衣剂实验厂 1996年天津北方种衣剂中试厂和江苏华农种衣剂有限公司含克百 威系列种衣剂投产
Schoo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Science, ZAFU
2011年全球种衣剂市场 --- 供应商
Schoo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Science, ZAFU
2011年全球种衣剂市场 --- 使用区域
7%
● 北美: 技术创新 ● 南美: 快速增长区 ● 欧洲等: 东欧国家的增长 ● 亚太区: 快速增长区
35%
28%
33%
● 麦类: 杀虫剂方面的增长 ● 水稻: 新的发展及增长机会 ● 大豆: 快速增长的作物,并大多数由种植者自己处理 ● 玉米,油菜: 基本上100% 应用种子处理剂,使用技术层面上的发展,并由种子公司处理
Schoo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Science, ZAFU
种衣剂:1.0 – 2.0元/kg 种子 1.0×736 = 736 - 1472 m
种 种衣剂:0.5 – 1.0元/kg 种子 衣 0.5×870 = 435 - 870 m 剂 市 种衣剂:1.0 – 2.0元/kg 种子 场 1.0×348 = 348 - 696 m
种衣剂:0.2-0.4元/kg 种子 0.2×3450 = 690 - 1380 m
● 呋喃丹(Carbofuran) ● 灭梭威(methiocarb) ● 七氟菊酯(tefluthrine) ● 功夫菊酯(cyhalothrin) ● 锐劲特 (fipronil ) ● 吡虫啉(imidacloprid) ● 噻虫胺(clothianidin) ● 噻虫嗪(thiamethoxam) ● 氯虫苯甲酰胺类(chlorantraniliprole)
中国种衣剂市场潜力分析(2)
32 m ha 玉米市场 1 23 kg/ha= 7 36 m kg of seed
种
29 m ha 水稻市场
子 市
2 20%常规稻 150kg/ha= 870 m kg 种子 80% 杂交稻 15kg/ha = 348 m kg 种子
场
23 m ha 小麦 3 150 kg/ha = 3450 m kg 种子
Schoo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Science, ZAFU
种子处理剂的组成
• 有效成分 - 杀菌/杀虫剂/杀线虫
• 助剂 - 成膜剂 - 缓释剂 - 颜料 - 增效剂 (珠光 粉、钛 白粉 、碳 酸钙 ) - 其它等(安全剂)
不同的种子,不同的防治对象 其组成不一样
病、虫 脱落、持效期等 外观、商品性
2016 市场: 23 亿
19 10
成本
>$4$/h8a/ h- a $$82//hhaa $<4$/h2a/ha
Schoo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Science, ZAFU
种衣剂(PS)
概述 种衣剂(Weed Dressing)是指在干燥或润湿状 态的植物种子外,用含有秸结剂的农药或肥料 等组合物所包覆,使之形成具有一定功能和包 覆强度的保护层,将此过程称之为种子包衣, 而把包在种子外的原组合物称之谓种衣剂 种子处理剂:种衣剂、拌种剂和浸种剂
2,209 – 4,418mio
Schoo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Science, ZAFU
中国种衣剂市场未来5年市场大小分析(1)
15%
驱动因素: 1.种子质量要求 2.用户(种子公司/农民)对种衣剂的认识 3.技术和新产品的应用 4.政府支持
Schoo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Science, ZAFU
2006-2012年全球种衣剂市场发展趋势
单位:亿美元
10%
9%
Schoo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Science, ZA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