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基督教教育医疗事业活动对成都等地的社会转型影响发表时间:2017-05-03T15:13:22.070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7年1月作者:秦星昊[导读] 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欧洲,并在欧洲不断发展形成完整的体系。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摘要:20世纪初期,基督教传入四川。
以美道会为代表的基督教会在成都地区兴办大量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极大促进了成都地区现代化的进程。
本文通过对美道会在成都的工作进行梳理,探讨基督教会传教活动对社会改造的功能。
关键词:基督教医疗教育事业社会改造与转型一、基督教传入四川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欧洲,并在欧洲不断发展形成完整的体系。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列强通过武力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基督教各差会迅速奔赴中国开展传教活动,以期完成中华归主之宏愿。
186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外国传教士获准进入内地。
1877年,内地会麦嘉底从上海出发,到达重庆并租房布道开始了基督教在四川传教的先河。
但由于当时四川官宦士民仇洋情绪十分严重,矛盾非常突出,致使基督教受到民众抵制,传教活动难以有效进行。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清政府被迫接受《马关条约》。
民族危亡促使民众激发出强烈的爱国热情,仇洋情绪高涨,而“洋教”——基督教与天主教则成为民众泄愤的“替罪羊”。
在谣言的煽动下,成都民众群情激愤,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教斗争。
川西、川南等地一些民众在听闻成都民众的行动后也争相效尤,造成了更大的冲击,史称“成都教案”。
“成都教案”后,列强联合对清政府施压,清政府被迫再次接受一系列屈辱条件。
而后清政府与八国联军交战的惨局,也迫使官宦及群众改变传统落后保守的观念,一些人开始接受西方强大的现实,承认基督教会的存在,仇教情绪逐渐消失,容忍并最终加入教会。
二、基督教在四川的活动由于众多基督教差会蜂拥入川,至1920年本省各差会共有76所总堂,仅少于广东、江苏二省。
本省76所总堂分设于51座城市,布道工作由各总堂向四面发展成487个布道区及无数个临时布道所。
本省中以内地会、美以美会、美道会之布道区最多。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实施新的教育模式及选拔人才方式,“新学”替代“旧学”成为入仕之路。
而当时的四川只有基督教会有能力传播新学,于是基督教各派别抓住机遇携手合作成立“华西基督教教育联合会”,将旗下的教育资源整合起来,“将教育一切事项完全输与中国教育家信奉基督教者”[ 《1916年华西教育会成立十周年报告书》,P1],希望通过这些人来影响以至左右四川新式教育的发展方向。
截至1920年已有各类学校500所,在校生2万于人[ 秦和平.基督宗教在四川传播史稿[M],P124]。
并合办了华西协和大学及培养师资人材的协和女子师范。
医疗方面,由于救死扶伤、施药治疗能体现耶稣基督提倡的博爱仁慈精神,服务公众与社会又能加强病人与教会医生间的联系,缩短甚至消除民众与教会之间的心理距离与隔阂,通过病人去影响其家庭、亲朋乃至左邻右舍,逐步扩大教会的社会影响力。
基于这种情况,基督教会从进入四川开始就筹建诊所、药房、医院。
1891年,基督教各差会在四川还未建立学校便已经开设3所医院7间诊所。
截至1920年共有教会医院26所,病床1041张,全省有外籍医生44人,中国医生19人、外籍护士11人,毕业中国护士12人共同管理医务工作。
此外,有护士学校3所,学生43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华归主——中国基督教事业统计(1901-1920)(中)》,P474]。
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由当时四川环境恶劣、卫生落后、缺医少药造成的流行病横行、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客观事实。
三、美道会在四川的教育、医疗工事活动由于当时四川地区相对闭塞落后,所以在川基督教差会基本都会从事教育和医疗方面的事工活动,扩大其影响力以利于传教。
在教育和医疗医疗工作上做得最为突出的基督教差会是加拿大美道会。
加拿大美道会原名“英美会”,后为了消除民众误解,改成“美道会”,属于加拿大循道宗卫斯理会的一支。
1934年,该会被中华基督教大会接纳,成为中华基督教四川协会。
1892年5月初,该会派出由赫斐秋夫妇(Dr and Mrs Hart),启尔德(Dr.Kilborn)启希贤(R.G.Kilborn)夫妇,何忠义(G.E Hartwell)夫妇(Mr.andMrs G.E Hartwell) ,医生史蒂文森(D.W Stevenson)和夫人(Dr and Mrs D.W Stevenson,她是妇女传教士协会派往中国的第一个妇女传教士)组成的“先遣队”来到成都,之后立刻开展步道工作并日校和医院。
由于“先遣队”包括4位男士、2位医生和2位牧师,因此一开始他们的工作重点就放在了医疗事业上。
由启尔德医生率先在建立布道点的同时建立福音医院(即后来的仁济男医),之后在每建立一个传教总站都尽可能在其范围里驻留一位医生。
从1897年起,该会先后在成都、嘉定、自贡、荣县等地设立了医院。
到1920年已有医院11所(全省26所),床位514张(全省1041张),每年医院入住总人数5237人次(全省每年8839人次),护士学校1所(全省3所),毕业护士14人(全省43人),外籍医生每位平均负责24个病床(全省平均数24),外籍护士每位平均负责86个病床(全省平均数94),为全省各差会中医疗工作做得最好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华归主——中国基督教事业统计(1901-1920)(中)》,P476]。
其中仁济女医院是四川最早的现代妇幼卫生机构,仁济牙科医院不仅是四川最早的牙科医院,也是中国现代口腔医学的发源地。
美道会也颇为重视教育工作。
他们在与当地人民的接触中意识并了解到中国传统教育理论、方法和内容的缺陷,所有阶层对知识的崇敬,宣传媒体的缺失。
而西方先进知识文化在通过宣传之后,渴望改变命运的中国人民受其强烈吸引,所以他们积极推进基础教育。
由于入川初期人手不足,力量有限,且没有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成效并不明显。
直到1905年美道会特委任一位传教师来华西兴办学校,情况才有所改观并飞速发展起来。
自1905年至1906年冬,成都已设立初小、高小、中学各一所。
1906年成都、嘉定、荣县、仁寿的初小注册人数是189人,1908年在原有4个城市上,再加上新开辟的自贡和彭县两个新教区的学生总注册人数共405人。
1910年美道会又在泸州和重庆开办学校,全部学生注册人数已达1613人。
[ 《Our west china missin》]到1920年,美道会的94个布道区中已有131所(全省408所)初级小学,每个布道区至少有一所初级小学,学生总数4294人约占全省(总15954人)1/3,升学率达15%(全省平均数为12%),高级小学17所(全省59所),学生627人(全省1835)。
美道会还与其他差会合办华西协和大学,发展高等教育。
同时,积极推进女子基础教育工作,两级小学共有女学生1796人约占当时全省女学生人数的25%仅次于美以美会(61%),发展有华英女中、协和女子师范。
另外美道会受餐信徒与教会两级小学学生比约为1:2,说明受餐信徒都具有两级小学的文化水平,为所有修会中最好高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华归主——中国基督教事业统计(1901-1920)(中)》,P472]。
而在推广文化教育的同时,美道会也推行自助计划,为困难学生在生产生活上提供西方先进技术的指导与帮助和职业技术的培训。
将一些当时西方先进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教给学生,并鼓励其推广,为四川的现代化发展起强大的推动作用。
到1932年,美道会有总堂10个、支堂96处、中国籍牧师24人、副牧师16人、劝士10人、助理布道员22人、受餐教徒3412人、小学138校、初中11校、医院12所,为四川基督教会第三大差会[ 秦和平.《基督宗教在四川传播史稿》,P146 ]。
(一)美道会在成都的工作成果:1、医疗事业成都仁济医院(亦名仁济男医院):该医院由启尔德医生主持。
创立于1892年,初名福音医院,后定名仁济医院,由于限收男病人,故又称四圣祠仁济男医院。
1913年改名为“四川红十字会福音医院”。
仁济女医院:建立于1896年,位于四圣祠附近新巷子,由加拿大英美会女布道会创办。
成都仁济牙科诊所:1907年美国牙医林则(A. W. Lindsay )医生来到成都,就职仁济医院设立牙科诊所,是四川最早的牙科诊所。
由于林则医术精湛,很快声名大噪,求医者日见增多。
1911年林则在四圣祠礼拜堂左侧修建独立的仁济牙症医院,是中国现代口腔医学的发源地,号称“远东第一”牙科。
华西医院:1914年,英国、美国、加拿大的基督教会在成都建立私立华西协合大学,以此为基础建立医科,并将仁济男,女医院与美以美会甘来德(H. L. Canright,美) 医生创立的存仁医院合并作为华西协和大学教学医院。
经近百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中国大陆规模最大的医院,西南地区疑难和重危疾病的诊疗中心,医疗技术水平走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前沿2、教育事业华西青年女子师范学校:美道会妇女传教士协会于1915年1月创立,以培训小学、幼稚园师资为主,之后为各教区的教育机构输送大量的师资。
1942 年夏停办后改为成都私立树基儿童学园,1952 年11 月由成都市人民政府接办,后改名成都市第三幼儿园。
其余小学中学数所,但由于年代久远,历史变迁已不可考,仅存华英女中(现成都市11中)。
华西协和大学:受到清政府废除科举,办新学的影响,由美道会、美以美会、浸礼会、公谊会于1905年筹划,1910年正式招生开学,是成都乃至中国西部所建立的第一所现代化意义的大学。
美道会启尔德先生任第一任校长。
1914年华西协和大学设立医科。
并将仁济男、女医院,存仁医院,仁济牙症医院整合为其附属教学医院。
由于在华大各专业的毕业生中,医科居多数,为华西各地的医学事业起了奠基作用,是华大在社会中影响最大的一个专业。
我国著名妇产科专家、医学教育家乐以成(1905-2001),是华西协合大学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女医学博士,在中国妇产科领域曾有“北有林巧稚,南有乐以成”之说。
华大牙科设立于1917年,由美道会所创,早期教职员基本完全由加拿大籍美道会成员担任。
虽然比其他学科开设的晚,却是中国最早的牙科专业,在此后全国口腔学科人才多系这里毕业。
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就从苏联、匈牙利、印尼、朝鲜等国接收留学生,是接收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最早的单位之一,其技术精湛历来为国内外各界人士所称道。
3、其他事业青年协会:由Rev.A.J.Brace主持工作,会内设有图书馆,娱乐室,讲演部社会服务部,积极吸收当地青年,传播西方先进文化、科学知识,组织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