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自查评估报告
一、严格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包干
二、积极推进脱贫规划细分实施
我乡制定了《**乡“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对“十三五”期
间,涉及各部门各领域的相关工作进行了细分规划,确保了全领域无
死角规划脱贫。我乡制定了《**乡2016年入户项目实施方案》,对20
户71人的入户项目进行了实施方案拟定,并对方案实施帮扶进行了人
员搭配分组。
三、严肃对待脱贫攻坚制度健全
对于扶贫资金严格遵循“使用得当,先验后付”的原则。入户项
目方面,目前我乡共计申请71个入户项目,均是按照贫困户自身意愿
及入户项目补贴标准进行预算编制,资金拨付方面,确保先验后付,
实行直接到户,目前,2015年51个入户项目正等待县级部门验收,
2016年20个入户项目正积极组织实施。大型帮扶项目方面,我乡
2014年1个社道硬化基础设施项目,经过财政局及扶贫移民局联合验
收,目前资金已经到位。
四、灵活把握贫困信息动态管理
我乡灵活把握贫困信息变动,对各类信息实施了行之有效的动态
管理。针对建档立卡复核工作,我乡经过5轮全方位排查,对预脱贫
及未脱贫共计清退61户,226人,脱贫共计清退29户,106人,共计
新增25户,88人,目前共计109户,361人,所有数据变动已经在全
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业务管理子系统及六有系统先后进行了8次录入
及变动,确保了现行数据的及时更新。
五、主动开展脱贫项目申报实施
我乡积极主动开展脱贫项目申报实施。截止目前,我乡共计申报
基础设施项目1个,涉及1个贫困村,0.5公里道路。共计完成“五个
一批”信息统计80户,已经争取到异地搬迁政策指标106人,目前还
在积极争取各类涉贫政策项目,确保我乡贫困户饱满享受政策。
六、及时有效进行涉贫信息汇报
2016脱贫攻坚自查评估报告(2)
一、健全领导机构,充实工作人员
为明晰责任,提高脱贫攻坚工作成效,镇成立了社会事业发展、
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三个脱贫攻坚工作专班,按专班侧重配套了
相应的领导小组组长和工作人员,下设相应办公室负责日常业务。
二、措施有力,严格落实扶贫攻坚相关工作
一是对全镇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进行了有效的精准识别。扶贫必先
识贫,镇严格按照贫困村和贫困户识别的标准和程序,摸清了全镇贫
困底数,确定了村、村2个贫困村和全镇142户,350人的贫困人口。
通过镇干部全面入户查访,清楚掌握了全镇贫困人口规模、分布以及
居住条件、收入情况、致贫原因等,并对精准识别信息进行了细致的
建档立卡工作,完善了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和省脱贫攻坚六有信息
系统的信息录入,为下一步扶真贫、真扶贫打下牢靠的基础。
二是制定了全镇脱贫攻坚总规和贫困村发展规划。镇干部分组分
村实地调研,搜集群众脱贫的愿望和想法,总结探索精准扶贫方式方法,
进一步摸清贫困底数、理清扶贫思路、完善脱贫举措。根据县脱贫攻
坚工作规划安排,结合镇脱贫攻坚工作实际情况,对贫困人口产业发
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需求进行了全面细致梳理,围绕
“到2017年脱贫摘帽”的目标,细化路线图,明确时间表,制定了镇
脱贫攻坚总规划和村、村脱贫攻坚工作发展实施规划。
三是派驻了贫困村驻村工作组开展帮扶工作。“帮钱帮物,不如
建个好支部”,结合市、县部门对口帮扶计划,向村、村精准选派了
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组,保障了贫困村脱贫攻坚干部力量,为贫困村
脱贫攻坚带好头、解好难。
三、目前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和难处
一是贫困村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当地经济发展。从目前情况
来看,村、村土地资源丰富,发展农林产业条件优渥,农田水利、交
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对脱贫目标的达成起到决定性作用。目
前已上报的脱贫规划中的基建项目,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二是产业发展落后、失衡,土地使用效率低,缺乏产业发展带头
人、示范户。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没有跟上,加上缺乏科学规划、贫困
人口的“等、靠”思想等原因,以两个贫困村为典型,土地流转率低,
使用效率低,经果林种植、管护不科学,发展不均衡。缺乏产业发展
示范点、示范户,带头引领作用不强。
三是贫困人口教育水平低,观念落后,村社会事业服务滞后。全
镇贫困人口中,文盲和小学文化群体比例高,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基
本没有。两个贫困村离镇中心较远,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都要到镇
中心才能实现,接送、照顾孩子上学占去每个家庭一个壮劳力,贫困
人口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四是需社会保障兜底的贫困人口比例高。全镇来看,因病、孤寡、
残疾、老弱贫困人口比例较高,需要医疗救济、低保兜底、特殊救济
情况较多,对因病、因残、因学致贫的贫困人口,需要相应配套的政
策体系来进行支撑和兜底,政策未完善细化,与脱贫攻坚标准统一衔
接之前,目前镇、村层面目前对此类贫困人口的精准扶贫工作开展起
来较为困难。
一是加大对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源投入,改善贫困人口生产
生活条件。对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发展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调正结
构。完善贫困村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功能,对接、引入社会组织,
提高贫困村文化发展,改善村容村貌,提升村级治理水平。
二是加强脱贫攻坚干部队伍力量,针对贫困村、贫困户实际,精
准选派帮扶干部,起好发展致富带头引领作用。加强对贫困人口农林
技术培训,提高经果林管护水平。培育几个示范点,扶持一批示范户,
起好发展示范引领作用。
三是建立健全政策支撑体系,按照“五个一批”计划,加紧制定
符合实际的产业发展、医疗救济、教育助学等扶持政策。统筹衔接各
类救济制度,保障丧失劳动能力人口能够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