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诊症状 以蹄部水疱为特征,体温升高,全身症状明显,蹄冠、蹄叉、蹄踵发红、形成水疱和溃烂、
有继发感染时,蹄壳可能脱落;病猪跛行,喜卧;病猪鼻盘、口腔、齿龈、舌、乳房(主要是哺乳母猪)也可见到水疱和烂斑;仔猪可因肠炎和心肌炎死亡。 防治方法 做好平时的预防工作。如疑为口蹄疫时,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疫情,并采集病料送检;
对发病现场进行封锁,按上级业务部门的规定,执行严格的封锁措施,按早、快、严、小的原则处理;对猪舍、环境及饲养管理用具进行严格消毒;病猪隔离,加强护理,对症治疗,促进口腔和蹄早日康复;体重达到一定重量的病猪,经有关部门批准,可集中屠宰,按食品卫生部门的有关法规处理。一定要作好消毒工作,防止病原扩散传播。发病地区可用口蹄疫灭活疫苗注射,有一定预防效果。 [编辑本段]防治措施
处方1
(1)口蹄疫抗血清 25ml 用法:一次肌肉或静脉注射,按1kg体重0.5ml用药。 (2)0.1%高锰酸钾溶液 适量碘甘油或1%-2%龙胆紫液 适量用法:先以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患部,然后涂碘甘油或龙胆紫溶液。
处方2
冰冰片5g 硼砂5g 黄连5g 明矾5g 儿茶5g 用法:患部以消毒水洗净后,研末撒布
处方3
贯众散贯众15g 桔梗12g 山豆根15g 连翘12g 大黄12g 赤芍9g生地9g 花粉9g 荆芥9g 木通9g 甘草9g 绿豆粉30g 用法:共研末加蜂蜜100g为引,开水冲服,每日一剂,连用2-3剂。 口蹄疫每年都防,但每年必发,因此很多养殖户就像雾里看花,弄不清真实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对口蹄疫每年的流行特点及防控重点没有弄清,造成防控工作难上加难。本文就近两年口蹄疫的流行特点及防控重点加以介绍,希望能对养殖户有所帮助。 一、口蹄疫的流行特点 1、总体的流行特点 ①多种偶蹄动物均可感染。 ②幼畜感染发病率最高,常达100%。 ③传播途径复杂。传染源主要为病猪或带毒家畜,通过排泄物、分泌物和呼出的气体等途径,向外排放感染力极强的病毒,污染饲料、饮水、空气、用具和环境,造成污染;或随带毒猪屠宰后未经无害处理的肉品、内脏、皮毛、血水而广泛传播。 ④有较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由于本病毒对高温和光照的耐受性较差,因而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一般盛夏和秋季较少发生,寒冷阴湿的冬春季节常暴发流行。但高度集约化猪场,特别易感动物高度集中时,不分季节,一旦被感染,则往往传播迅猛,酿成大祸。 2、近两年新的流行特点 ①局部发生口蹄疫流行。近2年来猪口蹄疫的发病越来越没有规律性,即便是在气温40℃的盛夏,猪场照样会发病。 ②口蹄疫病毒毒力有增强的趋势。由于分子变异和抗原漂移,口蹄疫病毒毒力有增强的趋势。在发生口蹄疫的部分猪群中检出亚洲1型口蹄疫,并与O型口蹄疫在猪群中混合感染,使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增高,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③2009-2010年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0型口蹄疫东南亚谱系,使用我国目前使用的O型口蹄疫高效灭活疫苗,对东南亚谱系毒株不能达到有效保护。 ④在临床上还发现猪群感染口蹄疫后继发副猪嗜血杆菌、猪流感、传染性胃肠炎等,造成混合感染。 二、防控口蹄疫的艰巨性 防制扑灭本病相对较为困难,主要由如下几方面因素所决定: ①传播速度迅猛。自然感染,一天可出现症状,若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往往在2~3天内危及全场,令人措手不及,顾此失彼。 ②发病率高。任何生长(产)阶段的猪都可发病,新生仔猪几平100%感染。 ③传染途径复杂。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伤口等感染,也可通过完整的皮肤粘膜或交配、哺乳等途径感染。传染途径繁多,防不胜防。 ④病毒多元性。到目前为止,已知本病毒有7个主型,即A、O、C型、南非1、2、3型、亚洲1型,而且在这7个主型中又有抗原完全各不相同的亚型几十种,给防疫工作造成极大麻烦。 ⑤病毒的变异性。本病毒极易发生变异,病猪体内的病毒抗原往往前期和后期各不相同,这是造成临床实践中免疫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⑥病毒具有较强抵抗力。据资料记载,本病毒污染的干燥垃圾14天后仍有致病力;散落土壤中的病毒28天仍可存活;在发酵的粪尿中的病毒39天仍具传染性;在阴暗低温(-30℃)环境中的病毒可存活动2年之久。这给清除病原、控制传播增加了难度。 三、防控重点 由于近年流行的毒株发生变化,原有各种疫苗的交叉保护效果不理想,疫情迅速扩散,并导致发病猪场仔猪损耗高、种猪淘汰大以及肉猪群死淘和残次高,总体经济损失较大。所以防控要抓住重点。 (一)、种猪场 1、力保仔猪。种猪发病一般不严重,仔猪损失严重。 ①及早发现,母子分离。产后2周以上全单元赶走母猪,未达到2周的个别发病母猪赶走,可使用老母猪代养仔猪 ②仔猪注射高免血清。零星发病毒,可以只注射发病栏,当发病较多时,需要全单元注射。当仔猪较早日龄发病时,可以出生即注射。注射要求皮下或静脉方式。 ③提前断奶仔猪,需要加强保温和护理工作。在寒冷的季节要给猪提供温暖、舒适的环境和营养均衡的饲料,还要重视给猪提供适温充足的干净饮水。 ④加强保健,提高仔猪成活率。仔猪断奶时在饲料中添加2%的护仔康1号,可有效解决仔猪断奶应激性腹泻,调理仔猪胃肠道,提高仔猪成活率。 ⑤合理投苗,减少保育舍仔猪积压与交叉感染。 ⑥加强母猪产房前消毒,个别已发病猪可以不进入产房。同时可进行简易隔离,用塑料薄膜将母猪单栏自建进行隔开。 2、加强通风与湿度控制,可有效降低猪舍内病毒浓度。 3、加强饲养管理 疾病发生之初,立即免疫,然后对人员实施点隔离争取免疫保护时间;当疾病扩散后,应该调整防疫措施,恢复正常猪只运作;发病后提早断奶的母猪配种状态差,产后10天内断奶的母猪不宜配种,以免影响该母猪繁殖成绩。 4、加强防疫消毒和隔离 在急性发病时,控粪便,加强饲料、药物等物流控制,减缓疾病发生速度。严格空栏消毒,减少环境带毒的连续传播。加强环境整理与清洁,可以减少病原含量 5、强化免疫 如果猪场就拖不绝,需要再次强化免疫种猪。考虑到仔猪需要转保或排苗,为减少发病,可以15日龄(或者断奶前)以上普免一次,之后按照日龄免疫。 (二)肉猪群 1、注重周边疫情信息,及时发现,及时调整措施。 2、针对高危区域小规模紧急免疫,建立免疫保护带,180日龄以上的发病群,建议立即处理。 3、加强护理患病猪只。 轻症病畜,经过十天左右可自愈,为了缩短病程,防止继发感染,应在隔离条件下及时治疗。口腔用食醋、0.1%高锰酸钾洗。溃烂面:可涂以1%-3%硫酸铜,1%-2%明矾或碘甘油。蹄部病变:用3%来苏儿液洗净蹄部,然后用尤胆紫、碘甘油等涂布后绷带包扎。 乳房病变:可用肥皂水或2-3%硼酸水清洗。血清治疗,每公斤体重皮下注射1-2ml,24h即可抗击强毒,保护期为20-30天。 4、当疫情传开后,适当全群用药、个体注射治疗,可减少发病损失。 5、发病期间加强舍内酸性熏蒸消毒,尤其是晚上。 6、加强饲料、药物运输控制,减少交叉污染。 四、小结 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加强饲养管理建立高免牲畜群,仍是目前控制口蹄疫发生和发展的主要措施,同时切实搞好环境控制,为家畜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才能减少口蹄疫的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猪口蹄疫的危害及135保健防控 时间: 2012-02-09 10:56:16 来源: 绿叶公司 作者:谭琼 浏览:98次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传染几十种偶蹄兽,人也可偶然被感染。国际兽疫局将口蹄疫列为动物A类疾病,我国农业部把猪口蹄疫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之首。目前正值本病流行高发季节,大部份规模化猪场早都做好了相关的防范措施,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型猪场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将随时有暴发流行本病、招至灭顶之灾的危险。现就猪口蹄疫危害及防制措施阐述如下: 1、口蹄疫的巨大危害性 由于口蹄疫防制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技术性强,牵涉到猪场每个员工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只有动员大家的共同参与和密切配合,才能把口蹄疫的防控工作做得彻底到位。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广泛宣传教育,大讲特讲口蹄疫的巨大危害,做到人人皆知、家喻户哓。使每一个员工树立起忧患意识,把防疫工作当成自觉行动。 口蹄疫的巨大危害性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①扑杀病猪及同栏(群)猪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十分惊人。据报道,1997年3月我国台湾省发生本病,至8月底,扑杀了病猪和同栏(群)猪600多万头,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120多亿美元。前几年广东省流行的口蹄疫也曾导致一些中小猪场关门罢养,某些规模化猪场也因本病的危害而损失惨重、元气大伤! ②因发生本病,动物及其产品的流通受到严格限制,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如1999年我国台湾省发生的口蹄疫,导致每年600多万头猪16亿美元的外销市场损失。 ③为扑灭和防止疫情扩散蔓延所采取的封锁、隔离、阻断交通、停止家畜及其产品的流通、关闭家畜及其产品市场和屠宰场等,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 ④为扑杀病猪,销毁或无害化处理死猪尸体,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⑤彻底消毒被污染的栏舍及周边环境,耗资巨大。 ⑥反复接种疫苗、注射血清等,开支大量资金。 ⑦疫情暴发后,猪场全员住场封锁,打乱正常生活秩序,人心惶惶,正常生产计划全面受阻,损失惨重,甚至招来灭项之灾。 2、口蹄疫的防制措施 虽然预防和扑灭本病有较大难度,但只要全体员工认识了它的严重危害,有了忧患意识,了解和掌握了它的发生规律和流行特点,采取严密的综合防制措施,认真加以防范,是完全可以避免其发生和控制其流行、减少其危害的。 (1)杜绝传染来源 口蹄疫与其它条件性疾病不一样,其病原不可能长期共生于健康猪体内侍机发病,而是从场外传入导致暴发成灾的,因此如何千方百计杜绝外来病原的入侵是防止口蹄疫发生的头等大事,所有的防疫措施都应围绕杜绝病原入侵这一主线运作的。具体做法如下: ①切实封场,强化封闭式管理。为了杜绝病原入侵,规模化养猪场一般都于每年9月底或10月初至翌年4月底本病高发期间实施封场,强化封闭式管理。此时应成立防制口蹄疫领导小组,统一部署预防口蹄疫相关工作。 ②强化猪场大门口消毒池和更衣消毒室的规范化管理。真正与世隔绝的猪场是不存在的,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员工生活物资的补给、饲料兽药的采购运输等正常往来是不可避免的,猪场大门口规定设立消毒池,正是通过对人流、车流、物流的严格消毒,达到杜绝病原入侵的目的。 生产区门口的消毒池每周至少更换药水两次,加强运料车辆轮胎消毒;进入生产区作业人员切实更衣、净手、靴底消毒后入场。各幢猪舍出入口消毒池的药水隔日更换一次,确保药水新鲜有效。 ③净化生活区域和生产环境。大门口内外是人流、车流和物流频繁出入的通道,也是病原污染严重的地方,应每天喷洒消毒一次,最好每周厚撒一层生石灰粉(自大门口向里向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