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2期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
NO.02,2010
273
论财务会计目标
□赵天舒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辽宁大连116023)
摘要:会计目标的研究一直是会计理论界的一个热点问题。目前我国会计理论界对于会计目标的探讨,主要局限于"受托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
学派"这两个学派之争。那么,在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会计目标到底如何构建呢?本文将结合我国实际对此进行一些探讨,以求我国会计理
论界在会计目标研究过程中,开拓思路,构建出真正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环境的会计目标理论。
关键词:财务会计目标挑战开拓思路
一、财务会计目标的概念
(一)我国财务会计目标的概念在我国,财务会计目标可简述为: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财务会计信息。众所周知,财务会计目标是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财务会计目标既是进行财务会计活动的前提条件,又是评价财务会计活动成败优劣的基本标准。但就目前而言,财务会计目标的问题,在会计理论界并没有形成一个权威的、可为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甚至可以说,财务会计目标的研究在目前仍然处于各抒己见,尚未定论的局面。我国财务会计目标的确定。首先,财务会计要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其次,财务会计应该为企业外部利益主体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最后,财务会计还要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信息。二、财务会计目标确定的客观环境与条件(一)财务会计目标的确定取决于财务会计的客观环境我国的经济环境既不同于美国也不同于西欧,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政府在一定的经济领域内仍起主导作用。基于上述客观环境,决定了我国财务会计目标的确定应立足我国的经济环境。在现阶段我国的经济环境下,我国财务会计目标应以"受托责任观"为主要目标,兼顾"决策有用观"。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和资本市场逐渐成熟,我国的财务会计目标便以"决策有用观"为主、兼顾"受托责任观"过渡。(二)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范围取决于财务会计的客观职能目前,财务会计所具有的职能普遍认为有反映、监督、评价、预测、决策五项职能。其中反映和监督是基本职能。此外,财务会计的评价、预测、决策的职能都要在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基础上,通过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分析、比较、综合运用才能实现。财务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它所能做到的,就是将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数据加工成会计信息提供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因此,财务会计目标的确定既要考虑外部使用者的需要,又要考虑财务会计本身的职能。(三)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程度取决于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财务会计目标是一定经济环境的产物,体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观需求和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客观职能的辩证统一。在财务会计概念结构体系中,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连接会计目标和其他概念公告之间的"桥梁",财务目标的实现取决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三、我国财务会计目标的现实选择(一)谁是我国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政府具有社会管理者和国有财产所有者的双重身份。政府履行职责离不开会计信息。而中央和地方各级税务机关也是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干预经济、调控商品供求、促进资源有效配置的主要经济杠杆之一。但由于税收制度过多地考虑国家的财政政策和财政承受力,较少甚至是无视会计理论和会计原则的要求,限制了会计信息满足其他使用者需要的功能,因而导致了纳税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使纳税会计的计税依据仍然是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二)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目标的挑战会计目标的两个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却存在着多方面的差异。因此,实现会计目标的关键问题是从研究两者之间的差异入手,对现有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内容加以扩展,使两方面的需求得到最好的满足。首先研究国民经济核算和企业会计核算之间的差异。它们的差异表现在:l.核算对象的差异。会计核算的对象是一个特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是一国国民经济活动的整体。2.基本概念和内容的差异。3.核算原则上的差异。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在某些核算原则上是一致的,但有些原则是不同核算必须明确的,有些原则是某种核算所特有的。
由上述可以得出结论,会计信息要成为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信息,
其数据的形式转换和内容调整是必不可少的。这些任务一部分由会计
核算解决,另一部分则必须由国民经济核算自行解决。
其次研究当前会计制度改革对国民经济核算的影响。会计制度的
改革,尤其是对一些重要问题处理方式的改变,扩大了国民经济核算和
企业会计核算之间的差异。具体表现在:
l.
为抑制利润操纵等违法、违规行为,《企业会计制度》对公允价值的
应用做出了严格的限制,强化帐面价值的应用。
2.
《企业会计制度》积极贯彻国际通行的会计谨慎原则,要求企业至
少在每年年终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
提资产减值准备,具体包括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应收款项
坏帐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3.《企业会计制度》专门强调了"实质重于形式"
的原则。如收入的确
认并不仅仅根据所有权凭证或实物形式上的交付,而是根据商品所有权
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发生转移等实质性的条件来判断等。
总之,1993年以来的会计制度改革,给国民经济核算带来的挑战是
多方面的。
(三)实现会计目标的思路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会计目标,关键问题是如何对会计目标两个方
面的信息需求进行协调,以提高信息的共享度,节约社会资源。笔者认
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协调:
l.
在现有的以历史成本计价的基础上,同时披露以公允价值(当期的
市场价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计价的会计信息。
2.
增加分部信息的内容。
3.
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4.在原有财务报表体系(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中,增加"
增值表"。
以上这些建议作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无疑是正确的,但要在实践上可
行,还要经过相当艰苦的努力。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会
计信息如何更好地满足投资者和债权人的需求,且更好地为宏观经济管
理服务,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理论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并在实践中
探索。
结论
会计目标其实也就是会计的作用,当个人财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
离时,这种反映更加重要,由此得出的会计目标即为受托责任观。受托
责任观是会计内在制度和外在要求的统一。决策有用观是受托责任观
的自然延伸,二者的基础是财产所有者对自己财产的关心,但是这种关
心在不同的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程度有不同的表现,当两权分离程
度不高时,受托责任观得到体现,而两权分离程度越高,决策有用观表现
的越明显。因此,在充分强调会计目标受托责任观的同时,也要提出决
策有用观,这是基于我国资本市场现状又展望未来发展的合适提法。
参考文献:
【1】王化成:《再论财务管理目标》,《财务与会计》,2006年第3期
【2】卢永华:《关于财务会计目标的理论反思》,《会计之友》,2003年
第4期
【3】张炎兴:《论不同财务报告目标下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企业经济》,2002年第1期
【4】李江雷、任丽丽:《论我国财务会计目标的重新构建》,《会计之
友》,2003年第10期
【5】曹伟:《论中国财务会计的目标》,《财经研究》,2003年第3期
作者简介:赵天舒(1988-),女,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2006级会
计学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