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激光频率梳

激光频率梳


小结
采用激光频率梳技术进行天文光谱定标正在成为 一种趋势。 将激光频率梳技术应用于天文光谱定标,还有许 多关键技术有待解决。这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研 究工作。
谢 谢!
fn =nfrep+ f2n=2nfrep+ 2fn =2(nfrep+) 2fn-f2n=2(nfrep+)-(2nfrep+) =
1.1 激光频率梳技术
激光频率梳以锁模超短脉冲激光器为基础,通过对纵模间隔和 初始频率偏移的精密控制,获得到稳定、准确的光谱。
fn = n * frep +
= / 2T
纵模间隔:激光器的腔长。 初始频率偏移:激光谐振腔 内群速度、相速度的不同。
激光频率梳原理 (a) 时域 (b) 频域
1989年:Latham, Mayor, et al 探测到了一颗围绕着 HD114762的伴星。
1995年:Mayor , Queloz发现51 Peg b 。 太阳系外行星探测 一 个重要里程碑。
视向速度测量法
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科学家就提出进行天体的视向速度测量。 通过观测恒星光谱的多普 勒频移,可以获得有关行 星的信息。
基于激光频率梳的天文光谱 定标系统
肖 东
第四届海峡两岸天文望远镜与观测前沿技术研讨会
台湾 日月潭 2011年11月26日
报告内容
一、激光频率梳 (Laser frequency comb) 激光频率梳简介 激光频率梳的发展 二、天文光谱定标 太阳系外行星探测 现有天文光谱定标
三、激光频率梳技术应用于天文光谱定标所 面临的挑战 四、小结
1.2 激光频率梳的发展
现状:
波长覆盖: 可见光/近红外: 掺钛蓝宝石 掺稀土增益介质的光纤激光器 重复频率: 几百兆赫 天文应用对激光频率梳的要求: 光谱范围更宽广 重复频率大于10GHz
天文用激光频率梳的发展动向:
激光频率梳的频谱扩展,向短波长或长波长方向扩展 基于微腔结构的激光频率梳
2.1 太阳系外行星探测
3. 激光频率梳技术应用于天文光谱定标所面临的挑战
核心: 激光频率梳输出光束的频率高保真传输。 激光频率梳谱线间隔的提高 光纤传输系统的输入耦合 光纤传输系统 光纤传输系统输出耦合 环境因素对测量精度的影响
激光频率梳重复频率的提高: 采用腔外法布里-珀罗(F-P腔)滤波装置来提高谱线间隔。根 据F-P腔的边摸抑制特性,将采用单F-P腔或级联的F-P腔来达到 最终的谱线间隔要求。
两者共同的缺点: 谱线空间分布不均匀; 谱线强度差异较大; 长期稳定性不好; 满足探测类地行星所需的精度要求。
激光频率梳技术应用于天文光谱定标
2008年,德国马克思普朗克量子光学研究所与 ESO合作将激光频率梳安装 到德国真空太阳塔望远镜 上,观测到太阳光谱的多 普勒频移。
2010年,采用激光频 率梳给ESO的HARPS进 行定标,获得了15厘米/ 秒的重复定标精度。
其它方法
视向速度法 已经发现的地外行星
2.2 现有天文光谱定标:
碘吸收谱线定标: 使用简便; 波长覆盖范围500~630nm,并拥有有足够多的特征用来进行定标; 碘本身安全、化学稳定,只具有轻微的腐蚀性; 碘盒对由望远镜搜集到的天体光有较大的衰减; 不能覆盖整个可见光范围。
钍氩灯同步定标: 光谱覆盖范围宽310nm~1100nm ; 钍氩灯自身的结构限制了它的长期稳定性。在钍氩灯的整个工作寿命期 间,钍氩灯谱线的波长和强度都会发生微小的变化输 采用扰模技术,增加光纤中模式之间的耦合,使光纤的空间、透过 特性均匀。 扰模技术: 机械扰模:利用机械的方法使光纤产生微弯曲。
光纤变换扰模:在阶跃折射率的光纤中接入一段
渐变折射率的光纤。
激光频率梳,光纤传输系统,光谱仪的有效耦合 焦比劣化问题:
外界物理环境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针对温度、压力通过折射率和色散等效应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将 采用相应的措施来降低影响。一种方案是采用恒温、恒压的方 法,另一种方案将采用整个系统抽真空的方法。同时还要考虑 减振措施来降低振动所造成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