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翟 溷I
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探讨与研究
◎华春兰
为那时的思想和体验跟经历一段时间之后的认识和理解肯定 程资源的开发者与利用者,那么就可以对课程与教学内容进
知道课本 的文章远比学生和我们世面t-所见到的小说、散 .1 g 姗 隙黼 错 门 黼御州 娥舯
二、大学语文课程定位
14O 三、课程建设
榭 甜 鳓 定程度h影响了我们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影响了教育质
量和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大学语文是一门含有丰富文
化思想的课程,通过大学语文的教学,可以引导和感染学
生,从而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他们的 人文素质。下面将从课程体系的构建 教材的建设、考核方
式的改革等方面进行探讨。
1.课程体系的构建
以《大学语文》为核心课程的人文素质课程体系,由必
修课、选修课、人文讲座三大模块构建而成。我们力图通过
这一体系的构建,将必修课与选修课、课堂与社会、理论与
实践结合起来完成大学语文肩负的历史使命。
(1)必修课
大学语文课程体系中, 《大学语文》是文科类专业一年
级学生的必修课。对于必修课,我们在自编教材尚未完成
前,应精心选择教材,目前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是2009
年由杨四平、丁柏林、张荣老师主编,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省“十・一五”规划教材。这本教材由古代语文、现
代语文两大部分构成,总共74篇课文,选录的都是古今中外
名家的作品,儿这些作品学生在中学少有接触,这对我们全
面了解~位作家的作品有很大帮助。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
时,我们根据高职语文培养目标的要求,考虑学生、文本、
课时等实际情况,对令书74篇文章进行了精心选择,划定了
教学内容和范}f;I,将其分为必读、选读和自学部分,并统一
了教学学时,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随意和松散。具体教学时,
我们老师努力通过文学作品语言的异彩纷呈来提高学生的文
学修养,陶冶学生的性情;通过文学作品内容的真善美来净
化学生的心灵,增强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
(2)选修课
选修课是必修课的拓展与延伸,是构建大学语文课程体
系、形成系列文化素质课的课程群 完成语文课程教育使命
不可或缺的部分。 我们现已开设的七rJ选修课程,既保存了普通高职院校
选修课程内容的共性,如《应用文写作》《普通话水平培
训》等,也充分发挥了地域文化的个性,如《黄梅戏欣赏与 演唱》:既蘑视了能力的训练,也强调了素质的提高,如
《音乐欣赏》《书法》《舞蹈》《科学、人文、艺术教育》
等。这些选修课程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人文素质教育于
一体,从知识、艺术、情感、思想道德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潜
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了学生
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品位,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
补充了必修课内容的欠缺。
(3)人文讲座
一所高校如果没有文化的浸润,教育功能将很难实现。
人文讲座就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打造书香校园,
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校丽文化氛闱而举办的。它虽对专
业技能的增长、提高无直接的帮助,但却有利于智慧的提升
与人格的完善。为发挥地域优势,充分展示历史悠久的安庆
文化,使学生对安庆这块人杰地灵的土地有所了解,对母校
所处的城市有足够的认识。我们可组织老师对下百年来安庆
平贤名人的有关事迹、安庆的名胜占迹、安庆的风俗人情等
资料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形成专题,以讲座的形式向同学们
介绍。这样,学生在我们学院除接受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教育之外,也系统地了解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吸收了我们前
辈创造的文化精髓。这些地域性很强的人文知识,既可激发
学生的自信心、自豪感,也可激励学生去读更多的人文社科
类的书籍,在阅读、思考中培育他们的人文精神,提高他们
的综合素质。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共举办了两期十一场人文讲
座。为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我们将积极慎重地举办讲座,
努力用好本地区的课程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拓宽学生的学
习空问。
当然,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仅靠
上一些文化课、听几场讲座,绝对不行。除此之外,我们教
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指
导学生参与校园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活动、演讲比赛、辩
论比赛、主题征文活动、读书月活动等),广泛开拓语文教
育资源,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通过组织文学
社团展现学生的文学才华、培养学生思想情操。目前我们人
文教研窀的老IJ ̄'l'fJ在学院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担任了学
院不同社团的指导老师,正在积极参与指导学生的社团活
动,努力采用多种途径实现大学语文的教育目标。
2.教材建设 加强大学语文课程体系F的教材建设是大学语文课程改
革的需要,也是我们面临的 项非常必要而紧迫的任务。目
前高校使用的《人学语文》教材不乏精品,但基本上是普通
高校的通用教材,适合高职院校学生使用的《大学语文》教
材缺乏。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我们语文教师将群策群力,努
力编写一本我们高职学生适用、好用的校本教材。编写时以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主要目标,在选文上突出人文性,兼顾
文学性。力争在较高的层次上(相对高中而言),让同学们对
语文与中国文化有感性的认识和 一定系统性的了解,学会欣
赏文学与文化精品,不断丰富自己的感受力、想象力;让学
生在对美文的欣赏中,感悟人生、了解社会,以实现提升文
学审美能力与人文素质的目的。
选修课课时有限,而目前所用教材的篇幅比较庞大, 编写一套适度、适量并且具有实用性的选修课程教材,尤为 必要、重要。编写选修课程教材时,我们将针对学生实际需
求,本着培育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教学目标
进行设计、编写。如编写《高职应用文写作》教材,便可以
介绍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经常接触的实用文体为主要内
容,重点强调这些实用文体的特点、作用、写作要求等,旨
在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使学生掌握应
用写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备写作常见应用文的
能力。这样,既能为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提供切实的帮助,
又可为学生走向社会的写作实践打i'-基础,提高了我们学生
的职业综合素质。
3.探索考试方式的改革
考试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与老师的
教学方式。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根据
学院的考试管理办法和课程成绩考核及评定标准,我们以前
对学生成绩的评定,都是以期末笔试成绩为主、平时成绩为
辅来进行综合评定。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全院统考。平
时成绩由课堂讨论发言、平时作业等要素组成。因大学语文
是大一一学生的必修课,考试成绩能反映学生的语文水平,但
很难检验出学生语文能力和人文素质是否得到提高,也很难
准确地检验出教与学的效果。如果完全废弃闭卷考试的方
法,对大学语文实行开卷考试,又可能对课堂教学产生不利
影响。大学语文教学将如何实现知识性与素质性的平衡,如
何用考试促进教学,是我们大学语文课程改革中有待探讨、
解决的问题。
总之,在我院对大学语文进行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我们
语文教师必须根据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整合教育资源,编
写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大学语文教材,运用科学恰当的教学
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提高学生
的语文能力与人文素养,才能完成大学语文课程肩负的历史
使命。
参考文献: 【1]陈弦章.语文教育文化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社,2 0 0 8.
【2】刘玉.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与改革初探【j】.丈教资
料,2 00 9.(1 0). [3]郑瑞侠.《大学语文 课程的定位与建设【J].佳木斯大学
社会科学学报,2 0 0 8,(2). 【4]张景.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
研究,2 0 0 8,(3).
(华春兰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人文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