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涂料与胶粘剂
题目:环氧树脂胶粘剂的改性研究
姓名:XXX 学号:XXX
姓名:XXX 学号: XXX
日期:XXXX-XX-XX
环氧树脂胶粘剂的改性研究
XXX XXX 化学工程与工艺
摘要:综述了环氧树脂胶粘剂耐热,增韧改性研究的现状, 介绍了各种增韧耐热的应用。
关键词:环氧树脂,胶粘剂, 耐热,改性,增韧;
Modification of epoxy adhesive
XXX XXX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Abstract: Epoxy resin adhesive heat toughening modification of the status quo, and a the
various toughening heat-application.
Keywords: epoxy resins, adhesives, heat-resistant, modified, toughened;
前言
环氧胶粘剂在整个合成胶粘剂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但由于它的优异性能,在结构胶粘剂中却占据了主导地位,有“万能胶”之称。但其固化后易产生较大的内应力,且产物中有较稠密的芳环结构,使得未经改性的环氧固化物较脆,,且耐高温性较差,为此,环氧树脂胶粘剂的改性研究很多。相容性理论的发展和相容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环氧树脂与弹性体(橡胶类)及热塑料树脂的合金化研究,经历了第二、第三代环氧胶粘剂时代。近年来,则采用其它耐高温树脂与环氧树脂物理共混或化学改性,或在环氧分子中引入新的基团来提高环氧树脂的耐热性。另外,胶粘剂中所用固体填料对改善耐热性也起重要作用。本文着重介绍我国ER胶粘剂耐热和韧性研究及其应用。
主题
一、环氧树脂胶粘剂在耐热性方面的改性的研究
本方法以环氧树脂(EP)和有机硅硼改性EP 预聚物为主体材料, 研制出一种可室温固化、高温使用且固化压力仅为接触压力的胶粘剂。有机硅中硅氧键的键能要高于碳氧键的键能,可有效改善EP 的耐热性和韧性; 而有机硅中加入硼元素后,可使硅氧键的键能明显增大。因此, 可通过有机硅中引入硼元素来改善EP 胶粘剂的性能,那下面就看看加入有机硅硼前后的差别。
1、首先是红外光谱的分析:
图1 EP改性前后的红外光谱图
由图1 可知, 在纯EP 的红外光谱图中,915 cm- 1处是环氧基的对称伸缩振动特征吸收峰,3 056 cm- 1处是环氧基中C- H 的伸缩振动吸收峰, 改性后该两处峰的强度都明显减弱; 1 247 cm- 1处是环氧基的非对称伸缩振动特征吸收峰, 改性后此峰完全消失。由改性前后红外谱图的变化可以说明, 有机硅硼通过自身的羟基与EP 中的环氧基发生反应,
从而连接在EP 的分子链上。此外,改性后的EP 在667 cm- 1处出现了一个新的吸收峰, 应为B- O- C 中B- O 的变形振动吸收峰, 1 300 cm- 1附近的吸收峰变宽加强, 应归属于新的B- O- C 伸缩振动吸收峰在1 347 cm- 1处出现的结果, 由此说明EP 中的羟基和有机硅硼中的硼羟基发生缩合反应生成了B- O- C 化学键。总之, EP 改性前后红外谱图的这些变化表明, 有机硅硼通过羟基与EP 中的环氧基和羟基反应, 成功地接枝在EP 分子链上。
2、其次是涂胶后晾置时间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在一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 初粘力取决于涂胶后的晾置时间。表1 列出了涂胶后晾置时间与胶粘剂力学性能的关系, 其中晾置温度为( 20 ±2 ) ℃, 相对湿度为20 % ~40 % 。
表1 涂胶后晾置时间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由表1可知, 涂胶后胶粘剂的剪切强度随晾置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当晾置时间为40 min时, 剪切强度达到最大值, 分别为14.33 MPa ( 20 ℃)和4.25 MPa ( 100 ℃) 。涂胶后晾置时间不能过短也不能过长。若晾置时间过短时,, 由于溶剂还没有挥发完全, 故难以达到合适的初粘力, 从而容易导致胶接过程中结构件的脱落; 此外, 晾置时间过短时, 胶层的动性较大, 粘合后容易产生气泡, 致使粘接强度下降。若晾置时间过长时, 溶剂过多地挥发会使胶层的流动性显著下降, 从而使胶层变硬、失去初粘力,, 致使粘接强度下降。由表1可知, 在室温及相对湿度约为40% 的条件下, 涂胶后晾置时间为40 min 时的粘接强度最好。
3、再者就是在胶粘剂固化试样的热失重分析:
图2 改性前后胶粘剂固化试样的热失重曲线
由图2 可知, 改性后胶粘剂的耐热性显著提高。首先, 初始分解温度由纯EP 胶粘剂的60 ℃提高到改性胶粘剂的150 ℃; 其次, 当失重率为10% 时, 纯EP 胶粘剂的对应温度为170 ℃, 而改性胶粘剂的对应温度为331 ℃。由此可知, 改性后胶粘剂的热稳定性比改性前的高, 原因在于有机硅硼中含有键能较高的硅氧硼键( Si - O - B ) , 其中硅氧键的键能为422.5 kJ/mol 比碳氧键的键能344.4 kJ/mol 要高得多, 因此要破坏硅氧键就需要有较高的能量。综上所述, 改性胶粘剂可在100 ℃时长期使用, 短期可耐150 ℃的高温。
4、结论:
本方法从实用角度开发出一种可室温固化、100 ℃时可长期使用、短期可耐150 ℃的高温、固化压力仅为接触压力且韧性好的EP 胶粘剂。该胶粘剂的研制成功,可以给工程中大型结构件的粘接带来方便, 同时也为高温环境下使用胶粘剂的场合提供了选择。
二、环氧树脂胶粘剂在增韧方面的改性的研究
本方法通过高剪切分散和催化剂的催化相结合的方法, 使纳米SiO2粒子与环氧树脂发生化学键接,制得纳米SiO2改性环氧树脂。其采用一种新的改性工艺, 使纳米SiO2表面具有的活性硅醇基( Si-OH) 与低分子环氧树脂产生化学键接, 所形成的改性环氧树脂中,
由于引入了柔性的硅氧键( Si-O)和硅氧四面体网状结构, 使改性产物具有很好的柔韧性,
其具有的无机-有机结构, 使其耐蚀性也得到增强。
1、 不同纳米SiO2含量的改性环氧树脂涂膜力学性能研究:
表2 不同纳米SiO2含量的改性环氧树脂涂膜力学性能 从表2可以看出, 改性后的环氧树脂与未改性的纯环氧树脂相比, 断裂伸长率有很大提高, 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也有所增大, 说明经纳米SiO2改性后, 环氧树脂的柔韧性增强, 涂膜的强度增大。在纳米SiO2 含量为15%时, 断裂伸长率、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达到最大值。这是因为, 在改性树脂中引入了硅氧( Si-O)柔性链段和富有弹性的网状硅氧四面体结构, 而且硅氧键键能很高, 比C-C键的键能高很多; 同时SiO2 是刚性粒子,可以增加环氧树脂的刚性, 所以在增韧的同时,强度也得到一定增强。但由于纳米粉体粒径小, 比表面积很大, 容易团聚, 如果纳米SiO2含量过大, 往往导致纳米粉体分散不是很均匀, 影响后期的化学改性反应, 从而力学性能下降,所以在现有砂磨分散情况下,纳米SiO2 含量为15%比较好,此时增韧效果最佳。
2、为进一步了解涂膜拉伸的断裂情况, 对纯环氧树脂及纳米SiO2 含量为15%的改性环氧树脂涂膜进行了拉伸试验。纯环氧树脂涂膜及15%纳米SiO2 改性环氧树脂涂膜的应力-应变曲线见图3:
图3 应力-应变曲线
从图3可以看出, 纯环氧树脂的涂膜属于脆性断裂,基本没有屈服点。15%纳米SiO2改性产物为韧性断裂,其断裂应力大于屈服应力, 达到了环氧增韧的目的。
3、再者是对红外光谱的分析:
图4 红外光谱图
a. 纯环氧树脂; b. 纳米SiO2 与环氧树脂物理共混物;c. 纳米SiO2 改性环氧树脂产物
从图4可知, 3个红外光谱图中3508cm-1处为羟基特征吸收峰, 915cm-1处为环氧基特征吸收峰, 1607cm-1处为苯环特征吸收峰。以苯环吸收峰为参比(苯环反应前后保持结构不变), 则有环氧基吸收峰的相对强度依次为0. 6865, 0. 9358,0. 9284, 羟基吸收峰的相对强度依次为0. 4802, 0. 4670,0. 3231。从以上分析数据可知, 环氧树脂改性过程与一般的环氧树脂和纳米SiO2的物理共混过程不同, 在改性反应中, 环氧树脂分子部分环氧基发生开环与纳米SiO2表面的活性硅醇基( Si-OH)发生反应,环氧树脂上少量的羟基也和硅醇基发生部分缩合,产生了硅氧碳键( Si-O-C)。图3c中,1066cm-1处产生了新的硅氧碳键( Si-O-C)的特征吸收峰, 证明改性环氧树脂中硅氧碳键的存在,环氧树脂和纳米二氧化硅发生了化学接枝反应, 在环氧树脂中引入了硅氧( Si-O)柔性链段, 使环氧树脂形成了无机-有机的骨架,达到了改性目的。
4、结论:
( 1)由于纳米SiO2粒径极小,比表面积很大,表面的硅醇基( Si-OH)化学活性很高,可以与环氧树脂产生化学键接, 界面作用力很强, 易引发微裂纹,吸收大量冲击能,还增加了基体的刚性, 因此纳米SiO2粒子可以增强增韧环氧树脂。
( 2)环氧树脂经纳米SiO2 的改性,在环氧树脂中引入了Si-O-C键和Si-O-Si网状结构,
形成无机-有机骨架, 耐蚀性能得到增强。
( 3)由于纳米粒子尺寸小, 表面活性高, 容易团聚,因此在纳米SiO2改性环氧树脂过程中, 纳米SiO2粒子应充分分散, 高速剪切有助于纳米粒子在树脂中的分散。
三、其他方法对环氧树脂耐热增韧的研究
1.首先是耐热性能的方面,可以大约举两个例子
A. 环氧与双羧基邻苯二甲酰亚胺
采用芳香二胺与偏苯三酸酐按物质的量比1:2反应,合成双羧基邻苯二甲酰亚胺[ Bis( carboxyph-thalimide), BCPI], 结构通式为:
与双酚A环氧GY-250反应, 得到耐热环氧酰亚胺树脂。性能为: ①剪切强度高, GY-250用BCPI-2固化, 室温LSS为18~19MPa[不锈钢, 双羧亚胺与环氧当量比( 0. 25~0. 75) :1. 0]。②热稳定性好,GY-250/BCPI-2固化物, 在氮气下热分解温度为380℃ ; 随着双羧亚胺比例增加, 热稳定性和LSS均增高。③BCPI-2固化剂的效果最好; 双酚A型ER比酚醛型ER与BCPI的反应性更好。
B. 环氧-芳胺(DA)-双马来酰亚胺(ER/DA/BMI)体系
BMI是加成型热固性聚酰亚胺中最重要的一种单体, 结构通式为:
,2端基的活泼双键和耐热性的酰亚胺环赋予其优良的反应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