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SCI-TECHINFORMATIONDEVELOPMENT&ECONOMY2012年第22卷第6期
念及理论[4]。另外,通过学生课上提问,学生有机会提出对教学的要求,教师可根据合理意见和建议,改正教学内容和方式上的不足,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3建议和对策3.1课程的总体设计结合PBL教学法的特点,课程总体设计改变了学习内容和顺序,将具体的数据库检索实习提前,比较抽象的检索理论则安排在实习后。这样,学生从具体的检索实习问题开始学习,能比较顺利解决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完成检索任务,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兴趣。同时,将涉及的相关检索理论和知识渗透在具体的检索问题过程中,避免了先学习理论的枯燥与抽象。检索问题及涉及的数据库的顺序按照先易后难、先书目后全文及先中文后英文安排。3.2紧密结合专业教学PBL教学模式的整个过程都围绕着问题,问题本身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5]。好的问题设计不仅应包含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而且能轻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中应紧扣专业内容进行教学,特别是实际上机练习检索时,应结合各专业课中的实际问题,根据学生需求讲授相关检索实例,使文献检索课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结合起来。鼓励学生用医学文献检索的知识去解决专业课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切身体会到文献检索技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所发挥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设计检索问题前要做到:第一,根据专业课教师的指导,获取该专业具有新颖性和先进性的问题;第二,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交叉选题。3.3增加新的检索理论及技术作为一门方法学,医学文献检索教学应重点剖析典型的检索工具,中文如CBM,外文如PubMed,使读者可以据其触类旁通,进行其他工具的检索。此外,在保证医学专业数据库教学的同时,加大网络信息检索的教学力度,在课时安排上兼顾常用权威医学网站及医学专业搜索引擎等内容,以便学生不仅学会查找信息,而且能够分析利用专业文献信息。4结语随着网络化信息环境的改变,医学文献检索要不断改善和优化教育教学模式,就必须由讲授型向引导型和探究型转变,学习中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用创造性的思维解决问题。参考文献[1]惠朝阳.医科院校信息检索教育形式多样化的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18):185-186.[2]王丽琼,施晓波,丁依玲.PBL+LBL双轨教学模式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6,5(10):940-941;967.[3]李建梅.PBL教学法在《医学文献检索》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7,25(3):361-362.[4]王孝宁,赵玉虹,黄亚明,等.PBL教学法在生物医学文献与网络资源课程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0,31(7):88-91.[5]王振元.PBL教学法对医学生学习效果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80-81;109.(责任编辑:王永胜)────────────────第一作者简介:李艳超,女,1983年2月生,2005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卫生事业管理专业,馆员,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安徽省合肥市梅山路81号,230032.(下转第50页)知识经济时代不仅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拓宽了图书馆职能,而且对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全面了解、掌握北京市市属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文章编号:1005-6033(2012)06-0034-03收稿日期:2011-12-31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陈几香,秦中云(北京联合大学图书馆,北京,100101)
摘要:从人员编数、职称、学历、年龄及各部门人员比例分配等方面,对北京工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5所北京市属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加强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的方式、方法,对高校图书馆人员队伍建设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人员结构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34单位A校B校C校D校E校读者数(人)/员工数(人)295∶1225∶1420∶1200∶1278∶1馆舍面积(m2)/员工数(人)281∶1341∶1520∶1384∶1238∶1藏书(册)/员工数(人)14084∶118048∶130000∶136769∶119824∶1馆舍地/处21225表1市属高校图书馆人员编数情况表建设状况,笔者选取了北京工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北京联合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5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图书馆,并就其人员编数、人员结构(学历、职称、年龄等)、部门及人数比例等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加强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的方式、方法,研究其发展方向。1北京市属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状况调查1.1人员编数关于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编制问题,教育部明确要求高校师生比为1∶18,但对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编制,从2002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定(修订)》来看,没有明确表述。北京市教委领导下的北京高校图工委(北京地区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在其主页发布的《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A、B、C级评估指标体系(讨论二稿)》,以下简称《评估体系讨论二稿》(A级馆相当于985学校,B级馆相当于211学校,C级馆相当于市属本科院校图书馆)也未见明确的规定。A级和B级评估指标体系规定:学校有定编文件且符合教育部关于师生比的要求;C级评估指标体系规定:人员情况适合图书馆需要。目前只有吉林省教育厅在2011年3月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在“吉林省教育厅政务公开网”上刊登了《吉林省高校图书馆“十二五”期间全面评估指标体系》,其中提出“合理的图书馆业务人员与读者数(学生数加教工数)比为1∶200”。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的合理编数问题,与学生数、馆舍面积与格局、图书册数、馆舍地等硬件条件相关,其中学生数是最重要的指标参数。表1为市属高校图书馆人员编数情况表。从表1可以看出,D校图书馆员工与学生数比值最低为1∶200,B校图书馆数据与其接近为1∶225,两馆馆舍都是大开间的格局,实行开放式的藏、借、阅一体化管理,除了正式员工编数外没有采用其他的用工方式,说明员工编数较为合理。A校图书馆员工与学生数比值是1∶295,同时采用部分书库外包的用工方式缓解员工编数不足的状况,目前外包用工12人。C校的员工与学生数、员工与馆舍面积两项比值都最高,员工与图书册数比值位于第二,显然在5所图书馆中是最缺编的。因此目前采取了两项措施弥补人员不足的问题:一是聘用了5名临时工;二是晚班采取加班的形式,员工自愿报名并补助晚班费,但报名加班的员工很少,仍不能缓解编数紧缺的问题。目前正在办理部分借阅库室工作的外包。E校员工与学生数的比值为1∶278,与A校图书馆数据接近,但由于馆舍分设5处、馆舍建筑格局的限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含特殊教育学生)等方面原因,人员缺口更大。如图书馆实行了一体化管理,因为老式小开间的格局,实际处于半封闭的管理方式,与大开间馆舍的开放式管理相比用人更多;此外,由于其特殊教育学院残障学生的特殊需求,需要实行更直接、更多关怀的特殊服务方式。鉴于以上多方面的因素,促成其需要耗用更多的工作人员。1.2人员结构高校图书馆人员结构的合理与否,关系到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而人员结构包括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等。目前各馆人员队伍在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参差不齐,差距较大。从学历结构上看,《评估体系讨论二稿》C级要求符合学校相关规定,本科以上学历者达到40%,研究生占一定的比例;B级要求符合学校相关规定,211院校专业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以上学历者达到60%,研究生占一定的比例。学科结构要符合本校教学科研需要,职称结构要符合高∶中∶初=1∶8∶9。而突出问题是高校图书馆员整体素质偏低,研究生学历、高级职称的人才稀缺。从职称结构上看,职称结构比例不合理,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才偏少,致使一些图书馆在项目开发和新技术应用上一直处于低水平,很难适应信息技术发展。从年龄结构上看,馆员平均年龄偏大(如各馆人员的平均年龄为40岁以上,50岁以上的员工均占总编数的25%以上),年龄结构梯度不好(在每个年龄段出现过多或过少的情况),男女比例失调,女性、中老年人居多,形成年龄结构配置不合理的现状,并导致人员集中退休等问题。1.3图书馆部门设置和人数占比采编部、信息咨询部、系统技术部作为图书馆知识、技术含量较高的部门,在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的要求也较高,主要包括图书馆专业知识、学校学科专业知识、计算机专业知识和外语专业知识等方面。因此一般图书馆都投放充足的人员力量,而各校图书馆恰恰在这3个部门的人员配置比较薄弱,尤其是信息咨询部和系统技术部,有的部门人数只占图书馆人数的5%,信息咨询部研究生人数占图书馆人数比最低,仅为16%。2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2.1科学定编定编工作属于高校办学自主权范围,而通过对5所市属高校图书馆人员数据的分析和业界关于职工与读者数“1∶200”的合理指标,各馆可根据设置情况的不同,上下可限定在总的比例±5人较为合适。可以看出,未来几年高校图书馆人员编制问题,按照职工与学生数比在1∶227~1∶212之间较为科学合理。2.2合理用工高校图书馆可采取多种用工方式开展书库的管理等工作,如外包用工、临时用工等。一是为了解决人员数不足的问题;二陈几香,秦中云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本刊E-mail:bjb@sxinfo.net图书馆工作研究
35是为了节约学校经费,更加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目前实行或正准备实行借阅库室服务外包用工的高校有北航、中财、北工大、首经贸、青政、建工、二外等校图书馆。据了解,外包用工不但费用较低,而且工作效果也好,各馆可以相互借鉴工作经验,试行层次化的用工方式。2.3引进人员及改善人员队伍结构根据学校引进人才的总体规划和要求,采取人员引进、人员调入、校内聘任等方式使图书馆人员队伍结构逐步趋于合理。人员引进:每年引进1~2名与图书馆所需专业对口的应届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人员调入:调入本科及以上学历并要求从事图书馆相关工作;校内聘任:聘任校内本科及以上学历、有相关工作经验人员。通过有步骤、有计划地为图书馆引进人员,逐步实现并完善人员队伍在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专业结构等方面的合理配置。在年龄结构上避免年龄断层现象;在专业结构上,图书馆学专业人员至少占20%及以上,计算机专业人员至少占10%及以上,其余为其他专业人员,如外语、学校相关学科专业人员。此外还要注重高学历人才的引进,以期能够胜任数字图书馆建设、学科馆员等工作,提升图书馆为学校师生开展深层次信息服务的能力。通过人才梯队建设,满足图书馆不断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层次、提高服务质量所必需的人才需求。2.4加强馆内人员培养并提升图书馆业务人员水平在引进人才的同时,要注重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养,突出继续教育的长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鼓励在职学位学习和职称晋升,改善人员队伍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有计划地安排人员外出进修和参加各种层次的培训;积极拓展与同行的交流,为业务人员参加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创造机会;勉励专业人员结合实际工作开展业务研究,提升业务研究水平,指导业务工作。在经费保障方面,一是进修、培训经费通过“人才强调项目”支持;二是在职学位学习充分利用学校人事处的经费保障;三是通过图书馆经费设立图书馆科研项目基金和学术成果奖励基金等。2.5建设一体化的人员队伍管理机制人员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管理工程,应从管理与制度两个方面入手,形成一体化的人员队伍管理机制,需要图书馆党政工齐抓共管。通过提升职业情操,完善制度建设,优化部门配置,强化岗位职责,建立激励机制,营造民主氛围,构建和谐环境等措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不但要建好人员队伍,更要用好人员队伍。2.6按岗取酬面对现有人员(年龄、资历、学历、职称等)参差不齐的情况,建议不考虑职称结构,通过人事制度改革推行业务岗位双向选择,管理岗位竞争上岗,特殊人才实行特殊政策,只设岗,按岗分配薪酬。这样更有利于发挥馆员的竞争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并且每年或两年或三年进行业绩评估,对工作中取得好业绩的应给予荣誉或利益的奖励,反之则作相应的处罚。这样才能充分调动馆内员工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1]杨一虹.关于高校图书馆人员编制现状的分析与设想[J].现代情报,2009(12):28-31.[2]高跃新,王增清,徐永明.浙江省高校图书馆人员编制的现状分析与定编思路[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2):42-46.[3]马卫平.高校图书馆的定编问题[J].图书馆建设,2009(12):79-81.[4]吴健君.试论地方高校图书馆人员定编[J].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20-124.[5]王红,丁媛.浅析新时期高校图书馆人员结构建设———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9):53-54.(实习编辑:薛艳)────────────────第一作者简介:陈几香,女,1982年11月生,2003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馆员,北京联合大学图书馆,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东路97号,100101.AnalysisonPresentSituationoftheTalentTeamConstructioninUniversityLibrary
CHENJi-xiang,QINZhong-yun
ABSTRACT:Fromaspectsofthemanningquota,professionaltitle,educationalbackground,age,andpersonnelallocationproportionineachdepartment,etc.,ThispapermakesthecomparativeanalysisonthepresentsituationofthetalentteamconstructionoffivemunicipaluniversitiesinBeijingCitysuchasBeijingUniversityofTechnology,theCapitalUniversityofMedicalSciences,andBeijingUnionUniversity,etc.,probesintothemethodsforstrengtheningthetalentteamconstructioninuniversitylibrary,andputsforwardsomefeasiblesuggestionsonthetalentteamconstructioninuniversitylibrary.KEYWORDS:universitylibrary;talentteamconstruction;personnelstructure陈几香,秦中云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本刊E-mail:bjb@sxinfo.net图书馆工作研究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