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WTO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

WTO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

WTO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

颁布单位:WTO

颁布时间:1995-12-01

一、投资措施协议产生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70年代以来,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国际直接投资活动日趋频繁,年直接投资数额和直接投资累积存量不断扩大,直接投资对各国经济和国际贸易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投资国和东道国以及投资者和东道国之间围绕着直接投资方面的矛盾与纠纷也不断增多。为了减少和克服矛盾与纠纷,为了促进国际投资活动的健康发展和积极作用的更大发挥,迫切需要加强国际协调与合作。为此,国际社会在近几十年间曾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起草或制定了一些规则和协议。这些规则和协议有的实施了,有的并未付诸实施。。

从70年代开始,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所属的原跨国公司委员会的组织下,开始起草《联合国跨国公司行为守则》,于80年代初提出草案。该《守则》草案的内容分为6章,它们分别是:序言和目标;跨国公司的定义和《守则》的适用范围;跨国公司的活动及其对东道国的态度;跨国公司的待遇;各国政府为实施《守则》而合作;各国和国际上为实施《守则》所应采取的行动。《守则》草案提出后,进行了多次讨论和修改,但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跨国公司受东道国法律管辖、征收与国有化的赔偿标准、投资者与东道国政府争议的解决以及外汇汇出的限制等问题上存在分歧,致使有关谈判久拖未结。在1992年4月跨国公司委员会召开的最后一次年会上,该《守则》文本仍未能定案,以后经过非正式磋商得出结论;现阶段不可能达成一致意见,从而《守则》成为悬案,谈判彻底搁浅。

为了协调国际直接投资关系,其他一些国际组织或机构也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世界银行于‘965年’月‘8日制定了《东道国与其他国家国民之间投资争议解决公约》(Convention on the Settlement of Investment Disputes between States and nationals of Other States),并根据《公约》于1966年在世界银行内设立了“解决投资争议国际中心”。该《公约》的制定,使国际投资争议除通过政府的外交途径解决之外,又开辟了一个新的调解和仲裁的途径。但该《公约》仅涉及投资争议的解决问题,而对如何消除争议产生的原因以及国际投资方面的其他问题并未触及。在1992年9月ZI日,世界银行又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起在征询了有关国家政府和国际组织(如国际法协会)的意见后,公布了《关于外国直接投资的待遇准则》(Guidelines on the Treatment to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并要求“世行”和“基金”的各会员国把《准则》作为在其领土内对外国私人直接投资的进人和待遇的参照尺度。但这一《准则》是非强制性的,它完全是自愿执行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1976年6月ZI日在巴黎公布了《关于国际投资和多国企业宣言》(Declaration of Investment and MNE)。《宣言》共分5个部分:一是《多国企业准则》(Guidelines for MNE)。这是《宣言》的主要内容,载于其附则中;二是国民待遇;三是鼓励和抑制投资;四是政府间磋商程序;五是检查。第一部分《多国企业准则》较长,包括序言和7章内容(总政策、信息、公开、竞争、融资、税收、就业与工业关系、科学与技术)。上述经合组织的《宣言》和《准则》均属“建议”性质的,对成员国没有约束力。国际社会在际直接投资方面所进行的协调活动还包括:1980年12月5日联合国第35届大会通过的《关于管制限制性商业做法的公平原则与规则的多边协议》(这项多边协议是资源执行的);1970年12月31日安第斯条约组织通过《对外资、商标、专利、许可协议和提成的共同待遇的第24号决议》(在5个成员国间实行,于80年代对之作了较大的改动);1977年11月16日国际劳工组织通过《关于多国企业和社会政策原则的三方宣言》(只是一个建议,无约束力);国际商会分别于1972年和1977年公布《国际投资准则》及《对付勒索和贿赂行为守则》(这两个文件未被世界各国和跨国企业广泛接受)。

国际协调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矛盾和纠纷,是为了制定和执行一些各国都能遵守的国际规范,以推动国际直接投资业务的扩大。由于以往的协调不是很成功和很有效,再加上在关贸总协定的执行过程中出现了

日益增多的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方面的争议,所以,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将“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列人议题之内。

发动乌拉圭回合谈判时,美国提议有必要将扭曲贸易的投资措施纳人关贸总协定纪律约束,并建议谈判应包括影响外国直接投资流动的政策问题。美国还特别建议有必要考虑对外国直接投资适用关贸总协定的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原则的可行性。国民待遇使外国公司与本国公司在投资建厂和在当地经营上享有同样的权利,最惠国待遇可防止成员对不同来源的投资进行歧视。

这些建议得到一些发达国家的支持,但发展中国家并不感兴趣,他们除了认为关贸总协定的授权不允许其对投资问题进行谈判外,还坚持认为,如果进行上述谈判,就不许包括跨国公司通过转移价格、限制性商业惯例及其它做法而给贸易带来的困难等问题。发展中国家的意愿使关贸总协定对投资问题的讨论最终成为对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这一范围较窄的概念进行谈判。

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由9个条款和一个附件组成)

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是限制东道国政府通过政策法令直接或间接实施的与货物(商品)贸易有关的贸易产生限制和扭曲作用的投资措施。

二、投资措施协议的主要内容

(一)对东道国引进外资的限制作出规定

l.东道国政府引i进外资中的投资措施

通常,各国在引进外资的投资中,采取的附加要求措施如下:

·当地含量要求在生产中使用一定价值的当地投人。

·贸易平衡要求进口要与一定比例的出口相当。

·外汇平衡要求规定进口需要的外汇应来自公司出口及其它来

源的外汇收人的一定比例。

·外汇管制限制使用外汇,从而限制进。

·国内销售要求要求公司在当地销售一定比例的产品,其

价值相当于出反口限制的水平。

·生产要求要求某些产品在当地生产

·出口实绩要求规定应出口一定比例的产品。

·产品授权要求要求投资者用以规定的方式生产的指定产品供

应特定的市场。

·生产限制不允许公司在东道国生产特定产品或生产线。

·技术转让要求要求非商业性地转让规定的技术和/或在当地

进行一定水平和类似的研究与开发活动。

·许可要求要求投资者取得与其在本国使用的类似或无关

技术的许可证。

·汇款限制限制外国投资者将投资所得汇回本国的权利。

·当地股份要求规定公司股份的一定百分比由当地投资者持有。

2.协议规定禁止使用的投资措施与理由

(l)不符合1994年关贸总协定第三条国民待遇原则的投资措施,包括那些国内法律或行政条例规定的强制性实施的投资措施,或者有了获得一项利益必须与之相符合的投资措施。具体指以下两项:a当地成分(含量)要求。要求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的最终产品中必须有一定比例的零部件是从东道国当地购买或者是当地生产的,而这种要求可以任何方式表达出来。b 贸易(外汇)平衡要求。规定外商投资企业为进口而支出的外汇,不得超过该企业出口额的一定比例。

(2)不符合1994年关贸总协定第十一条取消进口数量限制原则的投资措施,包括国内法律或行政条例规定的强制性执行的措施,或者为了获得一项利益必须与之相符合的投资措施。具体包括:a. 贸易(外汇)平衡要求。对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口作出一般的限定,或规定不得超过该企业出口量或出口值的一定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