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源 提质增效全力 推进招商引资实现新跨越 招商引资是推动开发区经济跨越发展的第一抓手。近年来,海安经 济开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解放思想,积极创新思路,潜 力攻坚克难,在竞争激烈的招商战场上不断取得突破,为推动经济社会 跨越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发生深刻变化,给招商引资工作增加了新的难 度。面对新的形势与情况,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扭转被动局势,保持招 商引资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是当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的一项 紧迫的问题。 一、面对新的形势和环境,必须坚定信心、立足强势,进一步解决 好为什么要招商的问题 招商引资是开发区发展的永恒主题, 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抓招商, 就是抓发展。一个开发区没有招商引资,就没有产业结构的优化,没有 发展后劲的积蓄,也没有综合实力的提升。国际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 发展中国家,国内无论是沿海发达省份还是内陆欠发达地区,都在拼力 招商抢资。近年来,开发区坚持强势招商不动摇,大力推进全民招商、 专业招商、驻点招商、产业招商,招商引资组织水平和层次不断提高, 招商成效不断显现。 2009 年,在经济发展极其困难的情况下, 到账外资 分别达 9884 万美元,实现逆中求进。招商引资的大突破带来了经济发 展的大跨
越。 2006 年,全区工业生产总值突破 100 亿元,连续三年开 发区建设水平在全省排名上移;业务总收入、工业产品销售收入首次仅 次于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名列全市第二 但在肯定招商成效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开发区招商引资工 作还存在“签约项目多、落户项目少,中小项目多、重大项目少,传统项 目多、高新项目少”等薄弱环节。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开发区招商引资的 健康发展,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增长势头,拉大了与周边开发区的发 展距离。从反映招商引资成效的财税收入来看,截止 2009 年底,开发 区一般预算收入在全市 13 个开发区中总量、增幅均排名第 4 位。尤其 需要指出的是,海门工业园、如皋港工业园的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分别达 113.38% 、80.42% 。周边地区开发区的赶超,剔除税收结构性因素,最
根本的原因就是经济发展中缺乏项目特别是大项目、好项目的支撑。 发展中的问题需要以发展的手段来解决。我们必须切实增强紧迫 感、危机感、责任感,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意识,继续以强势的手段、 创新的举措,大力推进招商引资,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为经济社 会持续快速发展积蓄充足的后劲。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正在趋暖,应该说,这场金融危机既是挑战也 是机遇,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发 达国家“生病,”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被“传染”、要“吃药,”这是经济全球化 背景下的一条“铁律。”对我们来说,这场金融危机最大的挑战或负面影响, 就是全球资金趋紧造成吸引外资难度进一步加大,但这场危机同时也给 我们带来新的机遇:一是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机遇,这次金融危机对国 内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较低的纯加工型或初级生产企 业冲击较大, 形成“倒逼机制,”这为我们今后吸引高端项目提供了有利的 条件;二是吸引国际投资面临的机遇,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中国是受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小的国家之一,也依然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 之一,从长远看,世界范围内大量资金在寻找投资机会时,会避开因金 融危机处于动荡的国家,而选择中国这样高增长的发展中国家作为投资 方向。因此,我们要正确分析当前的形势,看到各种利好因素,切实增 强信心和斗志,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全力以赴强势推进招商 引资工作,力求在紧环境下取得新突破。 二、面对新的形势与环境,我们必须整合资源、集聚优势,进一步 解决好拿什么招商的问题 招商引资是生产要素的流动过程,促使其流动的因素主要有两个: 一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二是投资地优势条件的吸引。近年来,海 安开发区凭借优越的交通区位、配套的产业基础、优惠的政策服务,成 功地吸引了一批项目落户。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周边地区的快速发 展,开发区的这些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弱化,对项目的吸引力有所 下降。面对几乎同质竞争的态势,特别是当前严峻的经济金融形势,我 们要重新考量自身优势,加强招商资源的整合,集中优势兵力,发挥综 合优势,增强对外招商的整体吸引力。 1、整合片区资源。 园区是招商引资的载体。目前,开发区从产业 空
间布局上,已初步形成了海安东部产业新城区、海安工业园区和临港 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三大片区,形成了多张对外推介的名片。这些片区 不是孤立的, 也不是仅仅属于某一个镇的, 他们是全区共有的招商平台, 是共享的招商资源。 一是今后所有招商活动都要打破区、 镇之间“以我为 主”的区域局限,树立“全区一盘棋”的思想,对外统一以“第一‘人”称宣'传 推介开发区,实行信息共享、平台共用,以开发区为后盾,突破片区资 源不足的矛盾, 增强对外招商的实力和底气。 二是按照“片区城区统筹规 划、生产生活同步考虑”原则,进一步加快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片区 产业分区和功能定位,形成规模聚集效应,增强片区的整体吸引力和承 载力。三是积极学习借鉴靖江“市镇联动、统筹开发”的经验做法,进一 步强化“飞地”招商,推进区镇联动开发,增强片区产业集聚度。在园区 开发模式上,应确立梯度开发的理念,建立“三大片区重点开发,镇村园 区限制开发”的机制;同时在三大片区开发上,做到重点突出,优先开发 海安东部产业新城、海安工业园、黄海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以便集中 全区优势资源,加快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形成规模效应。 2、整合政策资源。 一方面,要对现有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进行整 合
规范,以统一的政策口径对外招商推介,克服过去区域之间对客商承 诺的优惠政策大小不一和以拼政策、拼优惠为代价的恶性竞争局面,同 时建立招商引资行政问责制度,对因争抢项目而无视全区统一政策、扰 乱全区招商秩序的相关责任人实行惩处。另一方面,要结合招商资源的 整合,在已制定的区镇联动开发的相关文件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完 善配套政策,以考核和激励为导向,促进区镇联动开发的深入推进,重 点要研究制定好招商考核、税收分成、项目审批三个配套政策。在招商 考核上,继续采用对镇考核的模式,重点考核向园区输送项目的数量、 质量,合理划分好项目考核指标与财税分成。对落户乡镇的项目,按照 一定的比例降低考核得分或不列入考核。在税收分成上,认真执行好财 政体制中规定的联动开发分成政策。在项目审批上,一是要建立各部门 联合会商机制,严格执行各项政策规定、统筹确定项目的落户;二是要 突出节约集约用地的“倒逼机制”,坚持“有保有压、从严从紧”的原则,依 据行业、 产业用地指标及投资强度确定供地面积,做到“规划定位、 项目 定点,投入定量”。 3、整合项目资源。 招商项目是吸引投资的载体,招商项目能否成 功
吸引投资主体、投资产业和投资市场,进而形成经济社会效益,关键 取决于项目的包装运作水平。近年来,开发区在项目的开发、选择和包 装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缺乏严格规范的运作程序和科学论证,不论 项目的性质和类别, 常常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论市场规律和投资对 象,缺少有统一的包装,导致一些投资者难以选取理想的项目和取得可 信的招商信息,致使招商引资用“功”很多,但成功率不高。我区产业基 础较好,可以用于配套、嫁接、开发的项目源非常多。下一步,经济发 展局、招商局等部门要突破传统的招商思路和方法,认真分析研究全区 三大产业十大板块以及服务业、农业资源的特色,以促进产业集聚为目 的,打破优势资源分布和行政区划的约束,重新组织编写、论证和包装 招商项目,建立统一的项目信息库,形成筛选、论证、储备、发布的良 性循环机制,并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对外发布招商,提高招商引资的针 对性、实效性。 4、整合队伍资源。 加强驻外招商组织网络建设,完善区招商局— —
各驻外分招商局——各片区驻外招商点“三位一体”的组织架构体系。 各驻外招商人员统一接受驻地招商局的业务指导,所有招商人员统一以 开发区作为对外推介的载体,不再以镇的名义开展推介活动,做到一个 声音对外,所洽谈的项目按照规模大小和产业分区的要求落户相应的片 区,从而提升招商的统一性和实效性。同时,要加强对所有驻外招商人 员的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统一考核,着力提高招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 攻关水平,对外展示良好的招商形象。 5、整合土地资源。 一是国土、财审等部门要在积极争取指标的基 础
上,就全区闲置厂房、闲置土地、废旧砖窑等情况进行专项调查,掌 握闲置资源的坐落地点、占地面积、土地性质、适合行业等信息,建立 闲置资产储备库,加强土地转换,制订招商预案,方便项目客户有针对 性的选择考察和洽谈合作。二是加强对征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不足 土地的动态管理,对不达投资强度的企业,督促业主自行招商或增资扩 股,同时下达征收土地闲置使用费预备通知,对在规定限期内仍不达要 求的依法征收闲置费或收回重新招商;对城区房地产用地两年以上未开 发的,依法收回使用权, 重新挂牌。 三是加快调剂破产企业、 关停企业、 撤并镇和区划调整后的机关事业单位办公场所、空关校舍、空置供销社 及粮库等土地用于招商。 三、面对新的形势与环境,我们必须创新方式、增强实效,进一步 解决好如何招商的问题 招商引资发展到今天, 区域之间的招商方式已基本趋于相同。 当前, 招商引资的宏观环境发生变化,全球资本流动呈现回暖状态,但国家产 业准入门槛不断提高。如何应对新形势、新挑战,在国家之间和区域之 间的引资竞争中赢得主动、求得实效,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创新 招商方式,在强化专业招、驻点招商的基础上,更加突出领衔招商、企 业招商、协会招商、产业招商,进一步提高招商的成功率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