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广东省水资源公报发布时间:2003-10-21综述广东省国土面积17.79万平方公里,境内河流众多,主要分珠江流域的东江、西江(包括桂贺江)、北江(包括长江流域的鄱阳湖、洞庭湖水系广东部分)和珠江三角洲水系,以及韩江流域和粤东、粤西沿海诸河共7大流域。
全省分广州、韶关、深圳、珠海、汕头、佛山、江门、湛江、茂名、肇庆、惠州、梅州、汕尾、河源、阳江、清远、东莞、中山、潮州、揭阳、云浮21个地级以上市及顺德市共22个市级行政区。
本公报分别按上述流域分区和行政分区对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情况、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2001年,我省年平均降水量2062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多16%,属来水偏丰年,中西部及沿海个别地区属丰水年。
全省地表水资源量221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528亿立方米,全省水资源总量为2223亿立方米。
2001年末全省大、中型水库蓄水量比上年末增加17.79亿立方米。
2001年,全省供用水量446.3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占95.5%,地下水源供水占4.4 %,其他水源供水占0.1%。
总用水量中:农业用水占57.7%;工业用水占26.2%;生活用水占16.1%。
全省用水消耗量为167.87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37.6%,综合耗水率为37.6%。
全省人均综合用水量589立方米,万元 GDP(当年价)用水量422立方米,万元工业产值(当年价)用水量59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825立方米,城镇居民日用水量233升,农村生活日用水量123升。
2001年,全省废污水排放总量100.15亿吨(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其中工业废水占66.5%,生活污水占33.5%。
我省江河水库水体的水环境质量状况基本与上年持平,水质较好的主要分布在水量丰富的大江大河;水质较差的主要分布在流经城市的河段。
2001年,我省遭受了较为严重的洪涝及台风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5亿元。
2001年10月9日韩江流域管理局在汕头挂牌成立,标志着我省在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广东省水资源保护规划》经省政府批准实施,将对合理有效地管理和保护我省水资源,实现全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良性循环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打下坚实基础。
一、水资源量降水量2001年全省年平均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偏多,属来水偏丰年,中西部及沿海个别地区属丰水年。
2001年全省年平均降水量2062毫米,折合年降水总量364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多22.5%,比多年平均值多16%,各市年降水量与多年平均值相比,除汕头、潮州、揭阳3市年水量接近多年平均值外,其余各市均增大1~4成,增大最多的为珠海市,达39%,其次为佛山市32%。
各流域区降水状况:除粤东沿海比多年平均值增大不到1成外,其余各市均比多年平均值大1~3成。
其中粤西沿海大29%、珠江三角洲大21%、西江区大17%、东江区大12%、韩江区大11%、北江区大10%、粤东沿海大7%。
2001年全省降雨量高值、低值区分布与多年平均大体一致,即粤东沿海莲花山脉以南迎风坡,丰顺、揭西、普宁、陆丰和海丰一带;粤西沿海云雾山脉东南迎风坡,鹅凤嶂以南阳春、恩平及台山一带;北江中下游清远、英德、从化、增城和龙门一带三个降雨高区,最大雨量分别为3249、4686、3157毫米,分别比多年平均大21.5%、60.5%、22.6%。
降雨低值区则在西江下游罗定江一带,最小雨量为1231毫米,与多年平均接近。
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降水的主要特点是:受台风影响,大部分地区汛期雨量大且集中,各流域区在汛期4~9月的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0%~93%之间,其中粤东沿海93%,珠江三角洲93%,韩江区85%,东江区83%,西江区82%,粤西沿海81%,北江区80%。
地表水资源量地表水资源量指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的动态水量,用天然河川径流量表示。
2001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2212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1252毫米,比上年增大38.5%,比多年平均值大23%。
各市与多年平均值比较:除潮州市增大不到1成外,其余各市均增大1~6成,其中增大最多的为湛江市,达60%,其次为珠海市38%。
各流域区与多年平均值相比,均大1.5~3.5成,其中粤西沿海大3.5成,西江、东江、珠江三角洲、韩江四区大2成,北江区和粤东沿海大1.5成。
2001年,从外省流入我省的总水量2771亿立方米,以广西流入水量为主,达2585亿立方米,其余水量从湖南省、江西省、福建省流入。
从我省流出省境的水量共计28亿立方米,其中流入广西为25亿立方米,其余流入湖南省和江西省。
入海水量为4755亿立方米,以珠江三角洲八大口门入海为主,达3863亿立方米,从粤东沿海、韩江、粤西沿海入海水量共892亿立方米。
与多年均值比较,出、入省及入海的水量增加较大。
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指降水、地表水体(含河道、湖库、渠系和渠灌田间)入渗补给地下含水层的动态水量。
2001年我省地下水资源量为528亿立方米(不包括中深层地下水),比上年增大23%,比多年平均值大12.8%。
我省三大平原区地下水资源状况:珠江三角洲平原31亿立方米;潮汕平原12亿立方米;雷州半岛平原33亿立方米。
水资源总量水资源总量是指评价区内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地下产水总量(不包括区外来水量),由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相加并扣除两者之间互相转化的重复计算量而得。
我省2001年水资源总量为222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大38.2%,比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大23.1%。
全省产水总量占降水总量的61%,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为125.8万立方米。
各市水资源总量与上年比较:除梅州减少1成,潮州增加不到半成外,其余各市均增大1~8成,其中增加最大为阳江市,达84.9%,其次为湛江市73.6%。
与多年平均比较:除潮州市外,其余市均增大1~6成,增加最多为湛江市,达60%。
各流域区水资源总量与多年平均值比较均增大1.7~3.7成。
二、蓄水动态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对全省31座大型水库和281座中型水库统计,2001年末蓄水总量为177.35亿立方米,比上年多蓄水17.79亿立方米。
其中,大型水库年末蓄水量为140.85亿立方米,比上年多蓄水10.50亿立方米;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为36.50亿立方米,比上年多蓄水7.29亿立方米。
2001年末水库蓄水变量增加最多是河源市为5.72亿立方米,年末水库蓄水变量减少的有广州市、韶关市、佛山市、阳江市、东莞市和潮州市,减少最多是韶关市为1.25亿立方米。
按流域统计,全省除韩江区年蓄水变量减少了0.01亿立方米外,其余流域区均为增加。
其中增加最大的是东江流域,年蓄水变量增加了6.81亿立方米,主要是受新丰江水库的影响。
三、供用水量供水量供水量指各种水源工程为用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供水量,按地表水源、地下水源和其他水源(污水处理再利用量和集雨工程供水量)统计,不包括海水直接利用量。
2001年全省总供水量为446.33亿立方米(不包括对香港和澳门的供出水量7.4亿立方米),比上年有所增加。
在总供水量中,地表水供水占总供水量的95.5%;地下水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4.4%;其它供水(集雨工程供水和废污水回用)仅占0.1%。
在地表水供水量中,蓄水工程占32.6%,引水工程占34.3%,提水工程占33.1%,蓄水供水较去年减少,引水和提水都有所增加。
在地下水供水量中,浅层水占80.3%,深层水占19.7%,地下水开采利用较多的是湛江雷州半岛平原区,占全省地下水开采总量的33.1%,其余主要分布在降水偏少或供水工程配套不足的地区。
全省海水利用量81.79亿立方米,主要为东莞和深圳的火电厂冷却用水。
用水量用水量指分配给用户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用水量,按农业、工业、城镇生活、农村生活四大类用户统计。
农业用水包括农田灌溉用水和林牧渔用水;城镇生活用水包括城镇居民、公共用水;农村生活用水包括农村居民、牲畜用水;工业用水为取用的新水量,不包括企业内部的循环利用水量。
2001年全省总用水量为446.33亿立方米,属全国的用水大省。
用水组成:农业用水257.68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57.7%;工业用水116.87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26.2%;城镇生活用水43.11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9.7%;农村生活用水28.67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6.4%。
与上年相比,总用水量有所增加,其中农业用水比上年减少;工业和生活用水均比上年增加。
用水消耗量用水消耗量指在输水、用水过程中,通过蒸腾蒸发、土壤吸收、产品带走、居民和牲畜饮用等形式消耗掉,而不能回归到地表水体或地下含水层的水量。
灌溉消耗量为毛用水量与地表地下回归水量之差,工业和生活用水消耗量为取水量与废污水排放量之差。
2001年全省总用水消耗量为167.87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37.6%。
在总耗水量中,农业占71.0%,工业占11.1%,城镇生活占5.1 %,农村生活占12.8%。
因用水户需水特性和用水方式不同,耗水率(消耗量占用水量的百分比)差别也大,全省综合耗水率为37.6%。
其中,农业为46.3%,工业为16.0%,城镇生活为20.0%,农村生活为74.3%。
四、用水指标2001年用水指标2001年人均(按户籍人口统计,下同)综合用水量为589立方米,农业灌溉亩均用水量825立方米,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为422立方米,万元工业产值(当年价,含火电)用水量59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含火电)用水量240立方米,城镇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每日233升(不含公共用水和湖泊补水),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为每日123升(不含牲畜用水)。
水资源利用程度分析水资源利用率等于本地总用水量除以本地总水资源量。
2001年各流域水资源利用率(不包过境水)差别较大:珠江三角洲52.8%、粤东沿海18.7%、韩江流域18.2%、粤西沿海16.3%、西江流域14.1%、东江流域12.8%及北江流域9.7%。
2001年各流域水资源利用率(包括过境水)分别是:粤东沿海18.7%、粤西沿海15.5%、东江流域11.7%、韩江流域11.2%、北江流域9.1%、珠江三角洲4.7%、西江流域1.0%。
1997年?2001年用水变化趋势分析水资源态势纵观1997年至2001年我省水资源态势,丰、枯变化较明显,总体属于一个偏丰段。
5年中,受降水量偏丰的影响,全省5年平均水资源总量比多年平均值大8.7%,其中,桂贺江区增大10%,西江下游区增大1%,北江区增大4%,东江区增大8%,珠江三角洲区、韩江、粤东、粤西沿海区均增大12%。
全省5年平均降水量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大4%,珠江流域各区分别增大1~10%不等。
由于来水量主要集中在汛期,且受地形、地势和供水工程等多种因素的限制,水资源未能充分地利用,在枯水期,部分地区仍然出现缺水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