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乡镇扶贫工作情况分析报告
一、**镇基本情况
我镇辖14个行政村,总面积81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75098人,其中农村
贫困202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为628户2026人,贫困发生率为2.7%。全
镇建档立卡贫困村共4个,分别是:**村贫困发生率10.6%,**村贫困发生率
1.5%,**村贫困发生率4.6%,**村贫困发生率7.5%。
2016年,我镇**村签订双认定贫困户40户176人,贫困发生率为2.7%,**
村签订双认定贫困户10户33人,贫困发生率0.8%。**村与**村已脱贫摘帽,
我镇还有**村、**村为贫困村。
2017年,我镇预脱贫的村为**村。2016年,**村脱贫16户,72人,现**村
贫困户37户,137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为4.8%。
我镇还有**村未列入脱贫计划。2016年**村脱贫22户,101人,现**村贫
困户48户,贫困人口185人,贫困发生率为3%。
二、致贫原因
我镇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281人,占贫困人口13.8%;因学致贫591人,占
贫困人口29.1%;因残致贫226人,11.1%;因祸致贫17人,占贫困人口0.8%;
缺土地16人,占贫困人口0.78%;缺资金166人,占贫困人口8.1%;缺劳动力
231人,占贫困人口11.4%;自身发展动力不足211人,占贫困人口10.4%;其
他致贫原因125人,占贫困人口6.1%。
三、开展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产业扶贫发展缓慢,带动增收效果不明显
我镇扔以种植水稻、玉米及养猪、家禽等常规及零散产业为主,产业没有形
成规模和产业链,带动贫困户增收效果不明显,多数贫困户尚未能通过发展产业
实现增收脱贫。一是产业扶贫缺乏规划,没有形成规模产业。二是没有充分发挥
经济能人、企业及合作社等农村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增收的作用。
(二)村集体经济收入低
我镇大部分村特别是贫困村由于基础薄弱、资源贫瘠、村干部观念落后,村
集体经济发展缓慢。一是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渠道少,目前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
是租赁收入,由于家底薄弱,得来的租金并不能满足村集体的发展。二是缺少相
关物质条件,就地发展潜力不足。一些村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区位条件差,很难
找到好的发展项目。而且这些村中,农民收入在早期大多以农业为主,在承包到
户时,对集体土地、水面、房产等资产处置,采用一分了之的简单化办法,资源
性资产已基本承包到户,经营性固定资产也瓜分到户,村集体失去了统一经营的
资源和资产,就地发展潜力有限。
(三)帮扶责任人、工作队员难管理
一是思想认识有待提高。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工作队员或帮扶责任人对市、
区的要求没有完全理解,没有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没有严肃认真地对待,没
能真正按规定的职责谋划和履行职责,工作没有实质性进展;有的甚至驻村时间
远远达不到要求。二是驻村工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一些工作队员或帮扶责任
人对农村工作不熟悉,缺乏群众工作经验,加之不注重学习,又没有参加过实践
锻炼,一时很难找到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三是协调配合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工作队成员和帮扶责任人来自各个层面,在力量上没有统筹安排。工作队员和后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盾单位帮扶责任人与所在村“两委”、镇党委等方面也缺乏应有的衔接沟通。
(四)对特殊贫困户不能因人施策
我镇贫困户中,残障、慢病、孤寡等特殊贫困户比重大,只能通过低保、五
保、残疾救助、社会救助等政府“兜底”政策帮助其维持基本生活。另一方面,
贫困户中有长期慢性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高昂的医
疗费用,导致一些群众债台高筑,甚至重新返贫。
(五)后盾单位帮扶方式片面
一是“接济式”帮扶。目前多数后盾单位限于慰问式、接济式的帮扶,给一
些慰问金,送一些粮、油物品等,虽然投入了不少财力,但只能解决困难家庭几
天或节日的生活问题。没有通过调查研究,从个体实际情况来分析面上原因,没
有以发展的观点来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帮助困难家庭提高自身脱贫能力。
二是“应付式”帮扶。在开展结对帮扶过程中,有些结对部门或领导干部年
初下来认认“门”,年中下来做做样,年底总结造数字,把帮扶作为上级布置的
任务来对待,解决困难家庭平时的实际困难不够,缺乏主动性和责任心。
四、扶贫工作的研判和对策
(一)大力推动发展产业扶贫。一是加大力度宣传产业扶贫政策,通过区“以
奖代补”政策,鼓励更多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脱贫。二是结合现代
特色农户示范区建设工作,发展壮大村级合作组织,带动村集体经济及农民增收。
(二)千方百计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一是整合各贫困村的集体资源,因地
制宜通过入股合作社或者租赁土地、水塘等增加收入。二是充分利用好区政府给
予的政府扶持,规划符合本村实际的发展模式,增加村集体收入。
(三)强化扶贫队伍能力建设。一是用好现有政策,积极为扶贫干部创造有
利条件,开展工作,同时对扶贫工作成绩突出的扶贫干部给予表彰。二是加强业
务能力培训,重点加强扶贫政策宣讲、帮扶手册填写等培训,着力提高扶贫干部
的业务能力。三是加强督查,压实责任,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得以推进。
(四)加大扶贫政策宣传力度。一是充分利用板报、宣传车等宣传载体,宣
传扶贫政策,使之家喻户晓。二是利用好扶贫政策,扶贫干部进村入户要向贫困
户宣传扶贫政策,根据贫困户致贫原因,积极申请相应的补助资金。
(五)加强与后盾单位沟通协调。充分利用好后盾单位人力、物力、财力等
资源,因村因人,制定好帮扶措施,推进脱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