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新闻观-重读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新闻观-重读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新闻观:重读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新闻观:重读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内容提要陆定一同志的著名新闻学论文《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是1942年春天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的产物,也是以延安《解放日报》改版为标志的中国第一次新闻改革的产物。

它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与方法,阐述了无产阶级新闻学最基本的问题,即新闻的本源问题,同时阐明了“新闻如何能真实”的问题。

论文提出,新闻工作者要“做人民的公仆”;办报的人要有群众观点,办报要走群众路线。

这些观点与当前我国中央领导要求新闻工作“三贴近”(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正是一脉相承的。

目前,我们正面临着新一轮的新闻体制改革。

但不管时代怎么变迁,不管事业怎么开拓创新,陆定一同志的《基本观点》所阐述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新闻观与办报要坚持正确的立场、坚持走群众路线的思想,永远是我们搞好新闻工作、加强自身修养的思想准则与行动指南。

关键词唯物主义新闻观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做人民的公仆今年9月1日,是陆定一同志的著名新闻学论文《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以下简称《基本观点》)发表60周年。

60年来,时代变了,社会变了,受众变了,新闻传播的理念也有很大变化,然而,《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所阐明的无产阶级新闻学的基本原理、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新闻观对于我们的指导作用没有变,它将永远指引我们在新闻学研究领域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坚持科学的态度与方法;在新闻报道领域坚持实事求是,坚持新闻真实性,并在报道方式方法以及文风方靣不断开拓创新。

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①的意义陆定一同志的《基本观点》是1942年春天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的产物,也是以延安《解放日报》改版为标志的中国第一次新闻改革的产物。

1942年春天,我党在延安开展的全党整风运动,主要任务是整顿三风: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其根本目的是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一次马列主义的教育运动,从思想上清算党成立20多年来历次“左”、“右”倾错误路线及其流毒。

延安《解放日报》不仅有力地宣传了整风运动,而且自身也进行了整顿与改版。

《解放日报》在1942年4月1日起实行改版。

在这之前,《解放日报》第一、二版长篇累牍登载国际新闻,第三版主要登载国内新闻,第四版才是陕甘宁边区新闻和副刊。

这样的编排显然脱离解放区斗争实际、脱离党的中心工作,是受王明教条主义思想和党八股影响的表现。

改版后的《解放日报》,把各解放区与陕甘宁边区的新闻放在第一、二版,整风运动也成了宣传中心,第三版是国际新闻,第四版是副刊和各种专论。

这样的改革目的,是为了要使《解放日报》真正成为战斗的党的机关报,以全新的面目与形态呈现在读者面前。

以延安《解放日报》改版为标志的中国第一次新闻改革的主要成果②表现在:1.真正确立了我们的党报体制与党报工作原则。

1942年4月1日延安《解放日报》登载了中共中央宣传部《为改造党报的通知》与改版社论《致读者》,论述了党报的党性、真实性、群众性、战斗性及组织(指导)性等工作原则,以后形成了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传统。

2.延安《解放日报》改版,强调了“近密远疏”的接近性排版原则,实际上是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报,形成了党报为现实斗争服务的传统。

3.为建立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党报理论奠定了基础。

在延安整风期间,《解放日报》特辟新闻学研究专栏《新闻通讯》。

当时著名的新闻学术论文有:毛泽东《在改版座谈会上的讲话》、胡乔木《报纸是人民的教科书》、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陶铸《关于部队的报纸工作》等,确立了无产阶级党报理论与新闻学理论基础,主要表现在:(1)确立辩证唯物主义新闻观,明确新闻的本源是新近发生的客观事实,事实第一性,新闻报道第二性。

批判了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新闻观。

(2)重申了党报的性质与任务,党报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最有力的工具”;党报的主要任务就是“宣传党的政策,贯彻党的政策,反映党的工作,反映群众生活”。

(3)确立了全党办报思想,规定党政军民各方面的负责人经常为党报撰稿。

(4)坚持“政治第一,技术第二”的原则,反对脱离政治的倾向。

(5)强调新闻工作者的党性修养,确立“人民公仆”思想。

(6)反对党八股,讲究马克思主义的有民族特色的清新活泼的文风。

(7)强调办报三大作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当时,在为建设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党报理论与新闻理论奠定基础的诸多论文中,陆定一同志的《基本观点》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篇。

它论述的主要内容为:第一,是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与方法,阐述了无产阶级新闻学最基本的问题,即新闻的本源问题。

“唯物论者认为,新闻的本源乃是物质的东西,乃是事实。

就是人类在与自然斗争中所发生的事实。

因此,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事实在先,新闻(报道)在后。

这是唯物论者的观点。

”并且进而批判形形色色的唯心论的“性质说”,阐明事实与新闻政治性的关系:一定要认识事实是第一性的,一切“性质”、包括“政治性”在内,与事实比起来都是派生的、被决定的、第二性的。

在阐明新闻本源的同时给“新闻”下了一个唯物主义的定义。

陆定一同志当时在文中强调的:“一定要认识我们革命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尊重事实,而且尊重事实是与政治上的革命性密切结合不可分离的。

反之,凡是不尊重事实的,那怕装得象很‘革命’,实际上一定是反动的家伙。

”“只有把尊重事实与革命立场结合起来,才能做个彻底的唯物主义的新闻工作者。

”这一系列至理名言与精辟论述,不仅在当时是揭批德意日法西斯造谣的“新闻理论”、国民党反动特务所谓“三民主义的新闻理论”的有力思想武器,也是揭批林彪、“四人帮”的极“左”路线与“假、大、空”文风的锐利思想武器,还是我们新闻工作者加强自身修养的准则。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新闻观:重读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第二,是阐明“新闻如何能真实”的问题。

论文基本肯定了资产阶级新闻学中新闻必须具备“五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等)的观点,也基本肯定了资产阶级新闻学主张记者采访必须“亲自踏看”是对的,但同时指出这是很不够的。

因为“五要素”俱全的新闻中还是有可能出现假新闻,因为记者“亲自踏看”还是有可能只见表面与片面,乃至被假象蒙蔽,而且记者不可能事事都能到现场。

因此陆定一同志提出:“只有为人民服务的报纸,与人民有密切联系的报纸,才能得到真实的新闻。

”具体要求:专业的记者要与非专业的新闻工作者结合;新闻工作者要“做人民的公仆”;办报的人要有群众观点,办报要走群众路线。

这些观点与当前我国中央领导要求新闻工作“三贴近”(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正是一脉相承的。

这些原则、观点与传统,至今继续有效。

特别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办报、办广播电视、办网站等,都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新闻观来指导工作,万万不能以为是老生常谈而麻痹大意。

二.关于新闻定义的争论自从陆定一同志提出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以来,我国大多新闻学教材都是采用这一新闻定义。

但是实际上关于新闻定义之争,从来没有停止过。

论文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新闻观:重读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来自有学者统计,新闻定义已有200多种,大致可分四类:③1.“报道”说、“传播”说。

如“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播。

”(王中)2.“意识形态”说。

如“新闻是新闻工作者借助一定的物质手段报道新闻事实,并表达他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评价,以影响社会舆论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吴高福)3.“信息”说。

如“新闻是经报道(或传播)的新近事实的信息。

”(宁树藩)4.“事实”说。

如“新闻者,乃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最近事实也。

”(徐宝璜);“新闻是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

”(喻权域)对新闻的定义,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知。

笔者在这里不想进行具体评判。

实际上,上述四类定义中的“新闻”所指的内涵是不一样的:第一种所指的是新闻报道、新闻作品;第二种所指的是新闻工作乃至新闻事业;第三种按照信息理论,指向新闻传播的是最近事实的信息(注:大众传播信息可分:事实性信息、意见性信息、情绪性信息);第四种回归到新闻的本源,不过新闻传播的事实已经记者头脑加工过的“经验性事实”,不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在的'事实。

否则,“新闻就是事实”讲不通。

事实上,陆定一的新闻定义是从新闻本源上去理解,划清了唯物主义新闻观与唯心主义新闻观的界限,这在当时是划时代的贡献。

要理解这一定义,一定要联系当时的历史、社会条件,并且从整段看:“唯物论者认为,新闻的本源乃是物质的东西,乃是事实。

就是人类在与自然斗争中所发生的事实。

因此,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事实在先,新闻(报道)在后。

这是唯物论者的观点。

”这样才能全靣正确地领悟其精神实质。

而现在有的学者、有的只是通讯员(注:笔者决无轻视通讯员之意)断章取义,只取“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一句加以“钻研”,然后运用形式逻辑的逆命题反问:“难道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都能构成新闻吗?”然后举例,很轻易地就否定了陆定一同志的新闻定义。

事实上,对世界上很多事物的判断是不能用逆命题的。

简单地说,“白马是马”对的;但说“马是白马”就错了。

陆定一的新闻定义只是从新闻夲源上解释,没有进一步展开:怎么样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才能成为新闻。

因此后来的不少学者想把选择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标准放入定义之中,例如:“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的事实。

”(范长江)“新闻是最近发生的、人民群众关心的重要的事实的报道。

”(戴邦)“新闻是为受众关注的新近事实的信息”或“新闻是为受众所关注的新近事实的报道”。

(姚福申)……相比之下,姚福申教授的补充似乎更科学贴切。

姚福申先生的原文《新闻定义评析》④,建议大家不妨一读,笔者以为此文继承、补充与发展了陆定一的新闻定义。

详情不再细述。

三.改革开放以来新闻传播观念的更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新闻观念的更新与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1.信息观念。

新闻界抛弃了“阶级斗争为纲”、“报纸是阶级斗争工具”等过时的观念,承认新闻事业是大众传播媒介,新闻的基本功能是传播信息。

新闻报道只有在传播事实信息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宣传政策、舆论监督、沟通情况、传授知识、文化娱乐等多种作用。

新闻报道要努力扩大信息量,增强时效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