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第6期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Mar.2009基础及前沿研究引言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材料中各组分保持自己的化学性质不变,而复合材料本身具有两种材料的性质,甚至具有其组成元素所不具有的新的性质。因此复合材料将是以后的发展方向。铁是最常用的功能材料,改善和提高铁基体的性质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将低密度、高刚度和高强度的增强体颗粒加入到铁基体中,在降低材料密度的同时,提高了它的弹性模量、硬度、耐磨性和高温性能,可应用于刀具及耐磨零件等工业领域。1、国外铁基复合材料的发展
本论文项目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综述耿学文1,2 赵洪波1,3 樊振军1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实验物理教学示范中心 1000832、中国地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000833、中国地质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100083
Study of Ferrous Matrix CompositesGeng Xuewen1,2 Zhao Hongbo1,3 Fan Zhenjun1
1、Physical Test Teaching Center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2、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3、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摘 要概述了国外铁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历史,介绍铁基复合材料的几种制备方法,提出了铁基复合材料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作出了展望。关键词铁基复合材料;发展历史;制备工艺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ferrous matrix composites,introduced the methodsof fabricating the ferrous matrix composites,putforward the problems which are not solved yet,atlast,forecast the application in the future.Key wordsferrous matrix composites;development history;process of fabrication
1959年,文献[1]利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Al2O3颗粒增强Fe基复合材料。试验证明氧化物分散在铁基体中能提高铁基体的抗蠕变性能。这是首次对铁基复合材料进行的研究。1971年,文献[2]制备了Al2O3颗粒弥散强化铁基复合材料,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颗粒与基体的界面结合情况,发现表面活性元素可有效降低界面能。1975年,文献[3]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TiC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采用粉末烧结成形工艺。发现TiC颗粒的加入提高了材料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同时证明颗粒的体积分数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材料的性能。1983年,文献[4]采用粉末冶金法将炭黑、V粉(或Ti粉或Cr粉)与铁粉混合,在1300~2000K温度间烧结成形,获得了原位VC/Fe(Ti/Fe或Cr3C2/Fe)铁基复合材料。研究显示,VC/Fe和TiC/Fe比Cr3C2/Fe容易烧结,且性能优于Cr3C2/Fe ,其硬度和耐磨性很高,可用于制作刀具。1990年,文献[5]将TiC陶瓷颗粒加入Fe-C合金熔体中,并外加电磁搅拌,制备了TiC/Fe复合材料。研究发现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与合金熔体的成分、外加TiC的体积分数及颗粒尺寸、混合温度与时间及冷却速率都有关。并指出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随着TiC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颗粒尺寸和颗粒间距的增大而降低。1996年,英国诺丁汉大学和英国LSM公司的研究者利用高温自蔓延烧结工艺(Self Propaga-ting High Temperature
Systhesis,简称SHS)制备了(W,Ti)C/Fe复合材料,碳化物呈球形,直径在1~10μm之间,在基体中分布均匀。且可根据使用性能的要求调整碳化物的质量分数。1999年,文献[6]采用高能电子束辐射工艺,成功制备了TiC/Fe表面复合材料。他们将TiC颗粒与熔剂材料(MgO-CaO)混合制成的粉末涂覆于碳钢基体上,用高能电子束辐射,使粉末与基体表面熔化,TiC颗粒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沉淀并与基体牢固地结合。研究发现熔剂的最佳质量分数为10%~20%,颗粒在表面分散均匀,复合材料层厚度可达2.5mm。试验表明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提高很多。2007年,文献[7]利用粉末冶金技术,使FeV和石墨体系在真空烧结炉中发生碳化反应,生成VC颗粒分布均匀、颗粒圆整、致密度高的铁基复合材料;通过SEM、XRD、磨损实验表明,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且VC颗粒分布均匀,与基体结合良好。2、制备方法2.1粉末冶金成形 粉末冶金是一种制取金属粉末以及采用成形和烧结工艺将金属粉末(或金属粉末与非金属粉末的混合物)制成制品的工艺技术。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工艺相继出现并得到广泛的应用,这里简单介绍两种:2.1.1温压技术温压技术的原理是:将加有特殊润滑剂的预制金属粉末和模具等加热至130~150℃,并将温度波动控制在±2.5℃以内,然后进行压制、烧结而制得金属粉末冶金结构零件。该工艺只通过一次压制便可生产出高密度、高强度、低成本的粉末冶金零件。2.1.2流动温压技术流动温压技术是德国Fraunhofer应用材料研究所研发出来的粉末冶金新技术[8]。该工艺是在粉末压制、温压成形工艺的基础上,结合金属粉末注射成形工艺的优点而提出来的一种新型粉末冶金零部件成形技术。其突出优点在于加入了合适比例的微细粉末、加大了润滑剂的含量,从而使得粉末的流动性能、填充能力和成型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当零件模型有与压力方向垂直的部位或是带孔洞、螺纹等形状的复杂形状时,这种成形方法显示了它的优越性,不需要进行再加工[9]。2.2金属粉末注射成形-35-
金属粉末注射成形技术(Metal injectionmolding,简称MIM)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是传统粉末冶金技术和塑料注射成形技术相结合的一种高新技术。MIM技术具有精度高、组织均匀、性能优异、生产成本低等优点,其技术的主要工艺过程是:首先选择符合MIM要求的金属粉末和黏结剂,在一定的温度下将金属粉末和黏结剂混合,使具有流动性,之后将混合料在加热状态下注入模内成形,然后在经过脱脂脱胶和烧结保温过程即可得到接近致密的制品。由于成形料具有流动性,能均匀填充模腔成形,且模腔内各点的压力相同,所以获得的制品密度高、组织均匀,且力学性能优异[10]。2.3选区激光烧结技术选区激光烧结技术(Selective lasersintering,简称SLS)是近年发展起来的,集新材料、激光技术、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它不需要添加任何黏结剂就能直接加工成形高致密的金属零件。其工艺过程是:由计算机控制高能激光束移动、逐层熔解或烧结摊铺在磨具表面的松散粉末,从而固结成高致密的零部件。SLS技术的突出特点是无需模压过程。而且SLS还能直接制造模具,更有效地促进了常规粉末冶金技术的发展。2.4电场活化烧结技术电场活化烧结技术(Electric fieldactivated sintering tech-nology)是一项材料制备新技术,也是近年来材料科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外加脉冲强电流形成的电场来清洁粉末颗粒的表面氧化物和吸附的气体,提高粉末表面的扩散能力,再在较低压力下利用强电流短时加热粉体进行烧结致密[11]。一般而言,电场活化烧结可在没有预压的状态下进行,也无需添加黏结剂,且无需气氛保护。与传统烧结技术相比,电场活化烧结技术具有升温速度快(可达1000℃/min)、保温时间短(3~5min)、烧结温度低,烧结制品密度高、质量好且生产率高等优势,而且经电场活化烧结后,制品的显微结构可以细化,同时可以提高钢的淬透性[12,13]。2.5高温自蔓延烧结近年来,高温自蔓延烧结工艺(SelfPropaga-ting High Temperature Systhesis,简称SHS)也越来越受关注,SHS也称燃烧合成法,最大特点是利用反应物内部的化学能来合成材料。一经点燃,燃烧反应可自我维持,一般不再需要补充能量[14]。因而工艺过程极为简单,能耗低,生产率高,且产品纯度很高。开始主要制备陶瓷材料,直到90年代才开始制备整体铁基复合材料。目前,已用此法合成了500多种材料,如难熔材料、耐磨材料、复合材料、功能材料、发热元件及固体润滑剂等。3、铁基复合材料存在问题及前景展望3.1 存在问题目前,铁基复合材料的增强相一般还都是颗粒相,很少见到有纤维或晶须增强。这是因为铁的熔点为1538℃,粉末冶金烧结温度要达到0.7~0.8Tm(Tm为基体材料的熔点),因而铁基复合材料的烧结温度较高。若采用纤维或晶须增强,在较高的烧结温度下难以保证其化学和力学的稳定性,而且结构复杂,成本昂贵。3.2 发展前景制备工艺由固相法向液相法(特别是原位反应铸造法)转移,这样可以降低制备成本、简化工艺、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同时能满足复杂形状零件的制备条件,因而以适应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需要。增强颗粒不断向高性能方向发展,目前研究最多的增强体是TiC和VC。这是因为TiC颗粒在目前所用的增强体中是硬度最高的,它的显微硬度是2850~3200kg/mm2(试验力为50g),VC为2094kg/mm2,它们的熔点也非常高。高的硬度和熔点会使复合材料有优异的抗磨性和高温性能,这也显示了铁基复合材料的应用主要在抗磨材料和高温结构材料方面。
参考文献[1]Gatti A. Iron-alumina materials[J].TransactionsAIME,1959,215(5):753-755.[2]Navara E, Easterling K E.Observations on thedecohesion of oxide particles in a deformed iron-base matrix [ J].Jernkont Ann,1971,155(8):438-441[3]Kiparisov S S,Narva V K,Kolupaeva S Y.Dependence of the properties of titanium carbide-steel material upo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titan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