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浅谈城市绿化建设 摘要: 城市绿化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生活环境,增进人民身心健康,要真正提高一个城市的绿化水平,营造出一个宜人的居住环境,在绿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生态、景观、经济三个原则,并对目前城市绿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城市;绿化;原则
城市绿化建设应走适合自己的路,决不能千城一面、地域不分、风格模糊,但是城市绿化建设有它自己应遵循的原则。
1. 城市绿化原则 1.1城市绿化的生态原则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最大的区别在于其组成成分的数量比例的不同,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生产者)所占比例最大,而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和占了最大的组成比例,使得生态结构从正金字塔变成了倒金字塔,城市生态系统变得人为、不完整、开放、复杂、脆弱、高质量,同时也具备了完全取决于人类对其所施加的影响 2
而可以向不同方向发展演替的特性。我们在城市绿化建设过程中,就要利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努力使城市生态系统向自然生态系统靠拢,使城市生态系统接近于自然生态系统,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和固定有机物质的初级生产过程,是我们这个世界一切活动所需能量和物质的最初始来源,虽然城市绿化的目的已不是依靠种植物来提供居民所需物质,但绿化植物对环境的改善作用,对城市景观的改善作用却是当代城市人所最需要的,曾经长期居住在原始丛林中的人类祖先无疑在遗传基因中嵌入了对绿色植物的本能爱好,城市绿化 的作用就应是尽量满足这种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这个有限的人类居住空间里,尽量的多设臵绿地,多建设绿地,多增加绿量,使绿地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营造宜人的居住环境。 增加城市绿地数量,是增加城市绿量的首要保证,增加绿地数量,首先靠政府重视,政府要依靠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保证城市达到一定的绿地率和公园绿地面积,这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国家提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倡建设生态省,创建园林城市等政策实施和大环境下,应该不成问题。但是绿地分布的均匀性问题应引起重视,按国家标准,应在500米的距离内有休闲绿地供居民享受,这方面我们还有差距,有待继续努力。 其次是依靠市场经济的杠杆作用,大力引导农民发 3
展苗木生产,增加供应城市苗木的生产绿地,再者,就是通过我们的宣传发动,提高全体市民的绿化意识,在所有的单位、小区、居民、街道等地做到“见缝插绿”,争创园林达标单位,园林式单位等,我们园林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法律法规,把好绿地率审核这一关,把城市的绿地面积真正提高上去。 在绿地建设中增加绿量,这一问题现在在各方面都重视不够,要真正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增加绿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一块缺乏绿量的绿地,其生态效益必然不会好,我们大力提倡乔、灌、藤、草、地被结合,做到 “黄土不露天”多种全冠大苗大树。关于种大树的问题,社会各界的看法不尽一致,我认为一个城市如果没有一棵大树,会显得这个城市非常地没有历史,没有文化的沉淀,就象一个爆发户,梁实秋描述爆发户用的就是“树小墙新画不古”这么一句话。在绿地建设时适当种些大树还是必要的,但在种植大树时,必须要做到取之有道,移之有法,尽量利用旧城改造,村庄搬迁,水库淹没区,土地整理时等,需要搬迁的大树,严禁盗移古树名木,掠夺性移植生态公益林中的大树,移植大树的过程中,必须十分注意保持大树的基本树冠。 此外,我们园林主要部门对所有的绿化项目要严格进行审批把关,做到保证有足够的绿量,充分体现改善生态环境这一目的。 绿量问题还有一方面是植物品种的多样化,努力争取 4
在所建绿地中尽多安排能够兼容的各种植物,增加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 1.2城市绿化的景观原则 坚持景观原则,也就是要有精品意识,在有了绿量的前提下,绿地要有美感,要有赏心悦目的感觉,这样才会让人心情舒畅,才能达到促进人的心理健康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所种的绿地,不但要有绿量,还要有质量,充分发挥造景艺术手法,通过植物配臵,营造出一种艺术化的园林景色。 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早在三千年前,殷周时已筑台掘池开始有囿的营造。秦汉建筑宫苑时,筑土而山,开始进行山水创作,至魏晋南北朝,发展成以山水为主题的人工山水园,缀山理水技术已经比较高明[1]。唐宋文化艺术空前繁荣,山水画名家辈出,造园艺术受山水画的影响,发展到以诗情画意进入园林阶段,增强了意境的表现,称唐宋写意山水园。一些官僚地主、文人雅士居住于繁华的城市,却渴慕田园生活,欲闹处寻幽,于是在宅旁辟地茸园,园中就低掘池,就高缀山,接以亭廊,立楼建阁,修竹茂林,悬藤垂萝,造园水平已相当高明。中国古典园林现存的以北方的皇家园林和南方的私家园林为代表,以小桥流水、曲经通幽、步移景换、小中见大、迂回曲折、亭靠楼阁、诗情画意等为其主要表现手法,与其相呼应的是中国的古典建筑,或是皇宫禁苑,或是豪宅大院。但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国的城市 5
建筑风格早已与世界接轨,城市已由高楼大厦、摩天大楼、宽畅马路、城市广场、住宅小区所等组成,再用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来建设绿地会与现代建筑显得非常的不协调。但现在的园林建设大量的模仿国外的的造园手法,疏林草地,大草坪等景观不时出现,造成干城一面,地域不分,风格模糊的绿化局面,则丧失了中国园林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精髓,并非好的绿化手法。 中国造园艺术自古以来就讲究意境,中国园林真正的精髓应该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模仿自然,胜过自然,以意境二字给人以无穷的回味。但恰恰这意境二字很难用文字和图画表述,明朝计成《园冶》所说:古人百艺,皆传之于书,独无传造园者何?曰:园有异宜,无成法,不可得而传也[2]。”…….这正说明了造园艺术的深奥所在,盆景艺术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可以浓缩自然,模拟自然,创造理想的自然,你可以在高不盈尺的一棵树上生产出许多联想,所以把盆景艺术称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叫缩地千里,缩龙成寸.我们在造景中,可以借鉴组合盆景和山水盆景的制作手法,通过植物种植和植物配臵造出各种各样的富有意境的园林景观,如草地景观、森林景观、灌木景观、沼泽景观、水体景观,以多样性的生态景观来丰富城市环境,这样才能造出有中国特色的大地景观,这也是当代园林工作者所应追求的目标。 1. 3城市绿化的经济原则 经济原则也可以说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 6
战略是二十一世纪全球普遍关注的大事,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人口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等等。在我们园林建设中,也存在可持续发展问题,尤其是我们园林管理部门,建成的绿地,今后大部分要由我们管理,除了建设费用,养护管理费用问题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一方面是直接的管理费用,另一方面是种下去的树木今后的发展和利用问题,这些都是园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2. 目前城市绿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片植面积太大。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机关单位绿化到处是一片片的红继木,一片片的龙柏,一片片的雀舌黄杨等等,这种片植方式,一是造成园林景观单一;二是影响植物的生长。 2.2草本花卉选择只图效果,不计成本。洋花洋草泛滥,乡土花草难寻,城市绿化应根据当地条件因地制宜,既重效果,又要经济。 2.3园林树种选择不能适地适树。树种选择一般追求其名贵和艳丽,不考虑它是否适应当地的立地条件,希望栽植后立竿见影,枝繁叶茂,景观效果明显,实际事与愿违,树木生长不能适应当地气候条件,而导致生长不良。 2.4土壤选择只图方便,不考虑发展。一般在建筑垃圾,建筑废土上栽植树木,未进行土壤改良,给树木的生长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2.5草坪选择不合国情。城市绿化应以各类乔灌为主体, 7
配以花草及水生植物进行立体配臵,才能起到良好的生态效益,但是有些城市盲目追求视觉景观,大量种植草坪,尤其是夏季北方缺水的城市,草坪常需要洒水才能复绿存活,这给城市用水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3. 现就目前城市绿化存在的问题谈谈我的几点意见 3.1片植的利弊 要增加绿量,片植无疑是增加绿量的一个好办法,这样做,施工企业是最喜欢了,施工技术简单,工程又多,最容易获利,可是作为建设业主来说,就要仔细想想了, 片植的利弊哪个大,利在哪里?无疑是增加了绿量,施工容易,初植景观好看,而弊呢?严重违背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限制了植物的地上地下生长空间,养护成本大,需要经常修剪,关键是寿命不长,按常规来说,十年的片植植物,生长必然严重衰退,此时挖出来的植物毫无用处,不挖难看,挖掉心痛,可是这使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方针是相违背的做法,所以我认为,要尽量少用片植,除非十分必要,如道路隔离带。提高绿量可以用球灌木代替,配臵得好,可以做出很多好看的植物配臵小品,球灌木长大了挖出来可以用,既不浪费资源,又能获取经济效益。 3.2草本花卉的选择 城市需要绿色和彩色,需要生命的色彩,用花草来点缀城市绿地,无疑是最有效的手段.但在城市中大量运用花卉花草来装扮景观,其运营费用是相当高的。按杭州市的绿化养护标准,每平方米花草全年的费用是270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