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化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作为自然科学与生物、材料、能源等从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促使化学研究领域极大地拓展,化学新成就不断涌现,已成为高科技发展的强大支柱,化学作为高中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具有深厚的物质基础,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化学素养。
因此,开发化学校本课程已势在必行。
一、课程说明本课程名为《我们身边的化学》,设置本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关注我们身边的生活,关注我们身边的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本课程为任意选修课,适合高中一年级下学期或二年级学生选修。
本课程需用18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修满并考核合格获1学分。
二、课程目标以《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结合我校课程改革实际,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学会交流,在合作中学习;学会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会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生活,成为生活的主人。
努力构建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1、着重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及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主要是通过情感体验和探究实践,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学习态度;发现、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的创新意识与学习能力。
其中最重要的是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能否解决倒是其次,关键是在探究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基本的研究态度与技能。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在查阅资料、实际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创新,体味其中的乐趣3、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
4、培养学生学会生活、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1、化学史门捷列夫侯德榜居里夫人2、化学与生活肥皂的历史馒头、饼干里的小洞洞浅谈健康饮水日用洗涤剂与人类健康铜锅、铁锅、铝锅3、化学与环境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水污染塑料污染铅污染及无铅汽油、乙醇汽油4、化学与科技材料电池晶莹多彩的玻璃能源四、教学建议(1)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师是课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我们身边的化学》每一章后都罗列出了一系列的研究性学习课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出发,学生自主选择课题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课题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求异精神;鼓励学生通过合作、体验、实践、讨论等方式,发展综合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自主解决问题。
(2)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的育人氛围积极的情感是学生参与研究的源动力,学生只有产生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对课题研究长久的兴趣,消极的情感则会影响学生长远的发展。
因此,在《我们身边的化学》课程开展研究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
要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勇于尝试,保护他们的积极性;特别关注内向的学生,尽可能为他们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
同时做一些必要性的指导工作。
(3)加强对学习策略的指导,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开展有效的学习策略,转变学习方式是校本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
教师在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让学生逐步掌握进行研究的方法和技能。
教师应做到: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自主选择课题,参与课题研究目标、方案的制定和研究方法的选择;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让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已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4)利用现代化技术,拓展学生的视野信息时代的到来,学会快速收集、利用、处理信息是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拓宽学生视野的有效途径。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身边的化学》的开设应做到:利用网络资源如图片、视频录相、网络文摘等,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效果;同时指导学生对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资源进行开发,为学生学会学习打好基础。
(5)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深层次开发课程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课程开发的要求。
为此教师要做到: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教育学规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社会动态进行课题研究的指导: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并能灵活运用;自觉学习,进行知识面的拓宽;根据当地资源,合理开发课程,不断进行反思。
因此,在《我们身边的化学》开设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删减或增加一些内容。
努力使自己成为创新型和研究型教师。
五、学习建议本课程建议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结合起来实施教学活动。
考虑到学生由于平常忙于学习,对很多化学知识了解不多,建议先做常识性介绍,然后给学生观看一系列视频录像,最后与学生一道通过网络查找有关资料,然后分组讨论,并进行一些相关实验。
六、课程的评价评价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
化学校本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目标和要求,实施对研究全过程的有效督导。
通过评价,使学生在研究学习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第一章化学史通过化学史的讲解、科学家事迹的介绍和创新的社会功能与历史价值的宣讲,使同学们认识到科学的发展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科学家们为人类进步勇于牺牲的精神激励我们为科学、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努力学习、积极拼搏,早日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第一节门捷列夫(D.I.Mendeleev 1836-1907)俄国化学家1836年2月7日生于西伯利亚托博尔斯克一位中学教师家中,幼年丧父,孩提时受被流放的姐夫的影响,爱上自然科学。
1850年考入中央师范学院化学系,毕业后于1855年任敖德萨中学化学教师。
1857年任彼得堡大学讲师;1859年以访问学者身份去法国和德国海得堡大学实验室做研究工作。
1860年被邀参加著名的卡尔斯鲁厄国际化学家代表大会。
1865年获博士学位,晋升为化学教授并兼工艺学院教授。
1890年当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893年任俄国度量衡局局长。
门捷列夫一生在化学上贡献甚多,最大贡献是发现化学元素周期律。
他在前人纽兰兹等人的研究基础,于1869年编制第一张化学元素周期表,它包括当时已发观的63种元素。
该表按原子量排列科学地给未发现元素留下空格,对一些怀疑的元素原子量打上问号。
同年3月18日,他委托门许特金在俄国化学会上宣读《元素的属性与原子量的关系》论文,指出:(1)按元素原子量大小排列起来,元素明显出现周期性;(2)原子量值决定元素的特征;(3)可预测某些末发现的元素,或修改某些已测的元素原子量的错误。
同时公布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不仅在于预测元素,修正原子量方面起了积极作用,更重要的是结束了几百年来无机化学研究的零乱琐碎的局面,把各种元素的大量知识系统化起来,可构成一个完整而统一的体系。
此外,门捷列夫还研究气体的压力、温度和体积间的关系,发展了克拉普龙工作,确定pV=nRT 方程。
1860年还发现气体的临界温度和液体热膨胀的经验公式。
1865年提出溶解的物理化学过程,认为溶液存在水合物,为近代溶液理论奠定了基础。
门捷列夫的代表作《化学原理》是他编写的大学化学教科书,一版再版,影响颇大,曾被译成英、法等多种文字。
他一生获得荣誉甚多,曾获英国皇家学会戴维奖,英国科普利奖等。
1955年化学界为纪念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氏将101号元素命名为钔。
应该指出,门捷列夫晚年态学术上也有墨守成规、跟不上时代之处。
例如他反对阿累尼乌斯的电离学说,不承认电子的存在等。
虽然如此,他的光辉业绩和治学的严谨和谦逊态度,永远是值得人们学习的。
第二节候德榜许多工业部门,尤其是纺织、肥皂、造纸。
玻璃、火药等行业都需要大量用碱。
古代那种从草木灰中提取碱液,从盐湖水中取得天然碱的方法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
为此,1775年法国科学院用10万法郎的悬赏征求可工业化的制碱方法。
1788年,勒布兰提出了以氯化钠为原料的制碱法,经过4年的努力,得到了一套完整的生产流程。
勒布兰制碱流程虽然在推广应用中不断地被完善,但是因为这方法主要是利用固相反应,又是高温操作,存在许多缺陷,生产不能连续,劳动强度大,煤耗量大,产品质量不高。
面对这些问题,许多人有意改革它。
到了1862年,比利时化学家索尔维实现了氨碱法的工业化。
由于这种新方法能连续生产,产量大,质量高,省劳动力。
废物容易处理,成本低廉,它很快取代了勒布兰法。
掌握索尔维制碱法的资本家为了独享此项技术成果,他们采取了严密的保密措施,使外人对此新技术一无所知。
一些技术专家想探索此项技术秘密,大都以失败告终。
不料这一秘密竞被一个中国人运用智慧摸索出来了。
这个人就是侯德榜。
一、披露索尔维制碱法的秘密。
侯德榜, 1890年8月9日生于福建闽侯农村。
少年时他学习十分刻苦,就是伏在水车上双脚不停地车水时,仍能捧着书本认真读书。
后来在姑母的资助下,他单身来到福州英华书院和闽皖路矿学堂读书。
毕业后曾在津浦铁路符离集车站做过工程练习生。
在工作之余,他抓紧时间学习,1911年考人清华留美预备学校。
经过3年的努力,他以10门功课1000分的优异成绩被保送到美国留学。
8年中,他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柏拉图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化学工程,1921年取得博士学位。
在国外留学时,他时刻怀念祖国,惦记着处于水深火热中的苦难同胞。
这时候,在纽约他遇到了赴美考察的陈调甫先生。
陈受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委托,为在中国兴办碱业特地到美国来物色人才。
当陈先生介绍帝国主义国家不仅对我国采取技术封锁,而且利用我国缺碱而卡我国民族工业的脖子的情况时,具有强烈爱国心的侯德榜马上表示,“可以放弃在美国的舒适生活,立即返回祖国,用自己的知识报效祖国。
”1921年10月侯德榜回国后,出任范旭东创办的永利碱业公司的技师长(即总工程师)。
他深刻地体会到创业之艰难。
要创业首先需要实干的精神。
他脱下了白领西服,换上了蓝布工作服和胶鞋,身先士卒,同工人们一起操作。
哪里出现问题,他就出现在哪里,经常于得浑身汗臭,衣服中散发出酸味、氨味。
他这种埋头苦干的作风赢得了工人们、甚至外国技师的赞赏和钦佩。
在他的带领下,技师、工人们团结一心,为建成中国自己的碱厂而奋战。
虽然索尔维制碱法的原理很简单:先把氨气通入食盐水,然后向氨盐水中通二氧化碳,生产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
再将碳酸氢钠过滤出来,经焙烧得到纯净洁白的碳酸钠。
但是具体的生产工艺却为外国公司所垄断,所以侯德榜要掌握此法制碱,得完全靠自己进行摸索,困难是很多的。
且不说工艺设计、材料选择、设备的挑选和安装等经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仅从试生产的过程也可略见一斑。
例如干燥锅结疤了,浑圆的铁锅在高温下停止了转动,时间长了后果是很严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