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显涛论情势变更原则及在我国合同法中的适用

华显涛论情势变更原则及在我国合同法中的适用

华显涛论情势变更原则及在我国合同法中的适用

毕业论文

题目论情势变更原则及在我国合同法中的适用

学院(部) 中央电大甘南分校

专业法学

学生姓名华显涛

学号年级

指导教师职称

2011 年月日

摘要

情势变更原则作为合同履行的重要原则,在大陆法系及英美法系国家均有规定。情势变更原则关于爱护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爱护社会公平和经济流转秩序,平稳、和谐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排除因情势变更导致的显失公平具有重要意义,情势变更原则表达了民法差不多原则中的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平原则,与商业风险、不可抗力既有联系和相似之处,又有着全然的区别。然而我国的现行法律认识由于尚未统一而未予规定,因此有必要加以研究。在探讨情势变更原则的理论依照、适用条件等的基础上,指出我国有关情势变更原则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

关键词情势变更原则;不可抗力;显失公平;商业风险;免责条款

目录

绪论

一、情势变更原则的概述

(一)情势变更原则的概念及价值

(二)情势变更原则的法理学基础

二、情势变更原则的进展历史及现状

(一)国外情势变更原则的历史及现状

(二)我国情势变更原则的历史及现状

三、情势变更原则与相关法律规则的比较

(一)情势变更与不可抗力

(二)情势变更原则与商业风险

(三)情势变更与显失公平

(四)情势变更与免责条款

四、我国以后确立情势变更原则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公平原则的价值目标的实现

(二)有利于合同制度的不断完善

(三)确立情势变更原则是严格责任原则的重要补充

(四)确立情势变更原则是建立统一的国际市场的需要

五、情势变更原则适用的立法建议

(一)合同法中应明确规定情势变更原则的构成要件

(二)给予法院或仲裁机关自由裁量权

结论

参考文献

绪论

世界上任何发达的法律体系,无不是建构在有效成立的合同须予遵守这一原理之上的,这一原理便是“契约严守”(pacta sunt servanda);我国合同法实际上也规定了这一原则(参见

合同法第8条),如此便发生了如下问题,即任何合同在缔结之际,不管其当事人是否意识到,均是以当时存在的法秩序、经济秩序、货币的特定购买力、通常的交易条件等特定的一样关系(或环境)为前提的,假如这些一样关系不可预见地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合同的当事人是否仍旧受原先合同内容的拘谨?假如不受拘谨,则其要件和成效是什么?这些均是需要由通常所说的“情事变更原则”来回答的问题。情势变更原则作为合同法的一项重要原则,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才逐步确立起来的,现已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在立法中予以规定或在司法实践中予以认可,而我国现行法律尚未有关情势变更的直截了当规定。情势变更原则为现代民法合同债制度中的重要内容,是现代民法所强调的诚实信用原则在私法领域中的缩影,随着我国加入世贸后市场不断对外开放,专门是经济制度一体化,国际经济风云变幻,涉外合同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致使合同的履行充满风险,情势变更会经常显现“欲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情形”,从长远以后完善合同法和与国际法律衔接方面来看,情势变更原则在合同法中的确立是势在必行的[1]。因此,有必要从理论和实务方面对此进行研究。

一、情势变更原则的概述

(一)情势变更原则的概念及价值

情势变更源于拉丁文rebud sic stautibus ,其原义为“情势如此发生”。德文称为Ruckrit WegenVeranderter Umstands;英文称为Changed circumstances。所谓情势,指合同成立后显现的不可预见的情形,即“必须是阻碍及于社会全体或局部之情势,并不考虑原先法律行为成立时,为其基础或环境之情势”。所谓变更,是指“合同赖以成立的环境或基础发生专门变动”。我国学者一样认为,所谓情势变更原则,确实是指合同有效成立以后,至其履行完毕前这段时刻内,因为产生效力法律行为或者其它法律事实的基础和环境因不可归责于当事人的事由,发生了当事人预料不到的变更,致使合同不能履行或假如履行会显失公平,因此据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能够要求变更或解除合同[2]。在情势变更原则问题上,当今世界各国存在着许多的差异。大陆法认为,合同一旦有效成立,当事人就必须按照“契约必须严守”的原则来履行合同,但在合同成立后,却有可能因为当事人在订约时无法预见的客观情形的变化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履行过于艰巨,而当事人关于情势变更的发生又没有过错,在此情形下强迫当事人连续履行合同或承担违约责任,确实有悖于诚实信用原则,因此适用情势变更原则,在大陆法系,情势变更即是诚实信用原则在债法中的具体表达。在英美法系中,情势变更是指合同成立后,假如在履行中遇到了不可预料的障碍或情形,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履行艰巨时,法院或当事人采取一种衡平措施,也确实是说,不仅法官在裁判中可运用情势变更原则,当事人也能够依照情势变更原则,主张变更或解除合同[3]。从广义角度来说,

情势变更可能产生两种成效:一种是使合同履行变得不可能(impossible),另一种是加重了一方的负担而给他方造成了“艰巨情势”(hardship),前者如出口许可证不能获得,政府禁运,或租来运货的船被摧残;后者如苏伊士运河的突然关闭,迫使卖方绕道南非好望角输送花生,从而运费成倍增加或者由于油价格的暴涨而使订立长期固定价供应合同的油出口商面临破产之虞。在这种情形下平稳当事人的利益,对合同权益义务加以适当调整,以促进经济流转的安全和快捷,这确实是情势变更作为民商法上一项差不多原则的意义和精神实质所在。情势变更作为诚实信用的下位原则,意义重大。其价值至少有以下两点:(1)确保原先价值判定或资源分配的合理:私权权益义务的当事人,就私权权益义务的得丧变更作为决定时,应已就利害关系作过通盘考虑。“从行为本位言,即就行为可能变动权益义务之情形经考虑后判定具有某种价值,因而做出决定。从资源本位言,即就生活资源所可能发生之变动经考虑认为合理,因而使其发生变化。”情势变更原则使原先的价值判定或资源分配合理的情形,通过社会生活环境变化的冲击,仍旧获得角色。(2)平稳风险与利益:当事人一方私权权益义务的得丧变更,常与他方处于利害关系对立状态。一方有所得,他方有所失;一方承担风险的不利益,他方就获得风险的利益。情势变更原则具有平稳风险与利益的功能,在社会环境发生变化时,使变化的风险归由关系人全体负担,在利益冲突和和谐的矛盾运动中,实现社会正义[4]。

(二)情势变更原则的法理学基础

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当事人订立合同的目的在于履行合同,使债权债务得到实现,假如合同不能履行,则合同将成为一纸空文,合同的订立毫无意义,因此合同的履行是合同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合同履行是其他一切法律制度的归宿或延伸”。而为了规范合同的履行,各国法律都规定了合同的履行原则,因此我国也不例外。依照我国合同法第60 条的规定,全面履行和诚实信用原则是我国合同法规定的合同履行的两大差不多原则。全面履行又称合同严守,是指只要双方当事人达成合意,即应产生双方当事人所追求的成效,合同成立以后,不管显现何种客观情形的专门变动,都不阻碍合同的法律效力,其理论基础是契约神圣理论。而同为合同履行差不多原则的诚实信用原则则要求当事人以诚实信用的方法行使权益并履行义务,当发生了一些专门情形导致当事人之间利益关系失衡时应当平稳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因此这在一定情形下会发生冲突。当二者发生冲突时,我们应如何和谐二者的关系呢?关于全面履行和诚实信用原则的关系,王利明教授认为:“诚实信用原则属于法律的一样条款,其内涵比较抽象,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不像合同约定那样具体明确,因此不能以诚实信用替代当事人的义务,只有合同约定存在漏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