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疗中存在的道德风险

医疗中存在的道德风险

公共政策学论文——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问题摘要:道德风险源于人的机会之一倾向,它是医疗保险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经常引起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道德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医生和参保者的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在医疗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参保人的过度需求和医生的诱导需求。

本文试图从参保者和医生的两个方面来阐述道德风险出现的原因和表现,预测未来保险机构和政府将采用哪些措施来减少医疗过程中道德风险的出现。

关键词:道德风险过度需求诱导需求医疗保险制度第一章引言1.1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明显的发展与进步,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然而,伴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中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则是“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调查显示,城乡家庭人均年消费总支出中,医疗支出占11.8%%,教育支出占10.6%%,远高于交通通讯支出(7.4%%)和衣着支出(6.3%%)。

调查显示,中国西部25%%的贫困家庭教育支出超过了收入的50%%,25%%的农村贫困家庭一年的医疗支出超过了全年的收入。

医疗费用的上升最重要的因素在于现有的医疗保险体制中存在的种种缺陷而造成的道德风险。

由于医疗服务市场是一个高度专业化、信息高度不对称的市场,被保险人和医疗机构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在各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道德风险的产生就在所难免,道德风险扭曲了正常的医患互动,医生“诱导需求”和病人的“过度需求”造成了社会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加和社会福利的降低。

因此,如何降低医疗过程中的道德风险对医疗改革制度的完善显得十分必要。

1.2提出问题: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表现为医疗服务的需求方和供给方对医疗服务的不合理索取,从而导致了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从广义的层面上来讲,对整个公共社会而言,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可能导致一些对医疗服务十分需求的人得不到满足,最终导致社会效益的降低。

因此规避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对每一个群众而言,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对整个医疗保险系统而言,关系着医疗保险的成败以及社会福利。

因此本文就道德风险形成的原因以及对医疗保险中的供求双方的影响进行分析,最终从三个方面提出一些制度性措施来降低或消除道德风险。

下图是我国居民关注的社会问题程度超过发达国家的比重,从我国居民最关注的社会问题列表中可以看出“看病难、看病贵”是目前我国居民相对发达国家最关注的社会问题,远远超过了就业问题和贫富差距等问题。

第二章研究过程2.1定义解释医疗保险是国家为社会成员提供的用于病患、年老、受伤的治疗费用、服务和帮助的一种社会制度。

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指的是医疗服务的利益方利用自身掌握的信息优势而造成保险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医疗资源过度消耗的机会主义行为。

道德风险主要涉及三方的利益,分别是医疗服务的需求方,供给方,以及医疗保险机构。

其中政府在其中发挥着管理和监督的作用,对医疗保险制度的有效运行有着重大的意义。

道德风险主要出现需求方和供给方两者上,医疗保险机构在最后支付服务费用。

2.2道德风险的表现一、医疗需求服务的需求方道德风险的表现。

(1)因为参加了医疗保险就疏忽对自己身体的保护,因为医疗费在很大程度上由医疗保险机构支付,自己不用承担太大的经济风险,于是放松对身体的保健,最后发生健康问题,增加社会医疗费用的增加,占用和浪费社会资源。

由于医疗服务是准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一定和竞争性,由于医疗服务的有限,一部分人占用了医疗资源,则无法满足那些真正需要医疗资源者的需求,医疗资源没有发挥其最大的效益,从而降低了社会福利的分配效率。

(2)参保人的过度需求。

即患者在投保之后由于实际承担的医疗费用下降导致其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上升的现象。

因为保险机构可以为患者支付大部分的费用,患者就扩大自己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对比过去,患者基本不用担心医疗费用,对价格的敏感度降低,觉得免费的服务就应该尽力享受,甚至要求医生对自己做一些不必要的检查和服务。

患者对服务的过度需求的现象十分常见,比如“一人看病全家吃药”要求医生“小病大治”以及“一卡多用”的现象。

二、医疗提供方的道德风险。

(1)医疗市场具有垄断性,医生懂得更多的医疗知识和医疗信息,而患者基本没有合适的渠道来货的医疗信息,因此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基本是盲目的,完全听从医生,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患者处于弱势地位,加上疾病具有突发性和需求缺乏弹性,在生病的时候无法对多家医疗服务机构进行价格服务对比。

此外,医生的收入一般是和医疗费用西相联系的,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医生背离职业道德,并引导患者的需求,让患者去做一些不必要的检查,开一些对患者的病没有直接效果的保健药品。

(2)医疗伦理。

从伦理的角度讲,医生应该用最好的药和技术尽可能延续患者生命,但是所谓的最好的技术可能为医生大大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提供了机会,从而易导致道德风险的出现。

2.3道德风险的原因根据道德风险的表现,我们可以深究其原因,通过网上查资料、以及对原有相关文献的分析,造成医疗道德风险道德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医疗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因为医疗服务本身的性质,患者和医生想要做到信息(对医疗服务、医疗药品、医疗方式、医疗结果)对称十分困难,而这些信息的不对称是造成道德风险的主要原因。

(2)医生的诱导需求,因为医生的收入与医疗费用挂钩,一些医生为了追求经济收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增加患者的医药费用。

医生鼓动一些不知情的患者做一些不必要的检查,或者开一些与患者疾病无关的保健性的药品,增加患者的医疗总体费用。

(3)保险机构支付费用。

保险机构支付医疗费用是导致道德风险产生的最根本原因。

从患者而言,感觉所有的服务都是免费的,所以对医疗费用不敏感,他们无意识中就会扩大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即使在知道医生诱导需求的情况下他们也愿意接受保健性的服务,为了心中的“物有所值”,即他们认为交了保险费用就应该多享受社会带来的福利。

在面对不同的治疗方式时,患者也倾向于选择价格更高的治疗方式,因为患者往往认为医疗费用越高,结果就愈好。

(4)患者疾病和治疗方式不确定性,这就为医生的诱导需求提供了条件。

一种疾病往往有多种治疗方式,不同的方式费用、时间不同,但是结果基本相同。

医生可以为患者推荐时间较长费用较高的治疗方式,患者对直接短期的治疗方式是不知情的。

第三章道德风险的规避—未来制度的走向图为参保人、医疗机构、保险机构、政府的关系3.1保险机构针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方采取的措施对目前医疗保险中存在的“过度需求”的问题,保险机构通过与参保人建立合理的医疗费用分摊机制、设定最高赔付额和选择性的接受投保人员等措施来避免参保人的对医疗的“过度需求”。

可以避免患者因为不支付费用随意扩大自己的医疗服务需求而对医疗资料资源造成的浪费。

保险机构就避免了支付大量的费用而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

(1)设定赔付额,患者的医疗费用必须达到一定的金额时,保险机构才进行费用的支付。

在限定额的以下费用则由患者自己承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

目前上海按照国家医改的要求调整了住院医疗的支付政策。

从明年起,对城镇居民医保住院医疗费设置起付标准,参保居民每次住院增设起付标准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一级医疗机构)50元,二级医疗机构100元,三级医疗机构300元。

超过起付标准以上部分的医疗费用,城镇居民医保基金支付比例作如下调整,其余医疗费用由参保人员个人自负。

(2)共同支付医疗费用的原则。

保险机构事先设立几种不同参保费用的保险机制,参保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考虑选择不同的保险方式。

在参保人发生医疗费用时,根据参保人选择的保险以及对应的保险报销比例,来计算出保险机构应该承担的费用,在这种情况下参保者本人也会承担一定比例的费用,这样有利于参保人在选择医疗服务时会综合考虑。

相对于全额保险,患者出于对自己的费用支出的考虑,会降低道德风险。

上海也做出了相应的基金比率调整,70周岁以上人员基金支付比例从70%调整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一级医疗机构)就医的支付85%;在二级医疗机构就医的,支付75%;在三级医疗机构就医的,支付65%;60周岁以上、不满70周岁人员,基金支付比例从60%调整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一级医疗机构)就医的,支付85%;在二级医疗机构就医的,支付75%;在三级医疗机构就医的,支付65%;超过18周岁、不满60周岁人员以及中小学生和婴幼儿,基金支付比例从50%调整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一级医疗机构)就医的,支付75%;在二级医疗机构就医的,支付65%;在三级医疗机构就医的,支付55%。

(3)限定最高赔付额。

指的是保险机构设置了最高的费用支付额,当患者的医疗费用超过了这个最高支付额后保险机构不再支付超出的费用,把那些需要大额的医疗费用的少数人排除在之外,可以控制医疗费用,避免医疗机构费用超资现象,以及超资带来的一系列使保险机构破产的可能性。

(4)选择性的保险。

在参保人参加保险时对他们进行体检,对本身已经患病的参保人限定他们的参保方式,或者限定赔付比例。

但是这种方式本身有一些不合理性,因为没有公平的对待参保人,从社会福利的角度而言是不可取的,除非在特殊情况下可以采用,像癌症之类很难根治的疾病以及交通事故造成的后遗症等。

3.2保险机构针对医疗服务的供给方采取的方法(1)保险机构与医疗机构进行赔付制度的协商和沟通。

对一些常规的病例,制定常规性的治疗方法,并对这种医疗服务的价格进行协商,最终达到一致并通过文件的方式记录下来。

还有对药品价格的管理,双方根据药品的市场价格以及合理的利润率来确定药品的价格,并将药品价格进行透明化、公开化。

服务和药品的价格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再次调整,确保双方意见一致。

(2)完善医疗信息系统。

根据前文的分析,信息不对称是造成道德风险的主要原因,医生不仅在专业知识方面占有很大优势,而且是医疗信息方面了解的也远远多余患者,患者很难通过合适的渠道获得与自己医疗方式、费用相关的信息。

保险机构最后知道就只是一个费用的金额,却不知道这些费用产生的具体原因,保险机构无法对医疗机构的进行监督。

即使医院列出了费用的来源,保险机构也无法从专业的角度来判断某些费用的合理性。

因此有必要利用信息技术来建立一个完善的医疗服务信息系统,方便医疗费用支出的透明化,有利于保险机构进行监督,这样保险机构的费用控制能力将大大提高。

(3)保险机构的支付方式变为预先支付。

这种方式指的是保险机构根据和医疗机构预先约定的医疗费用标准向以医疗机构支付费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医疗费用不合理情况的出现,但是医疗机构也可能为了获利的降低医疗服务的质量,因此必须加强服务性管理和监督机制。

3.3政府的监管政府出于对社会福利的分配公平性的保护,在微观层次上,政府对医疗保险制度负有直接的财政支出责任,并且负责管理和监督保险经办机构、医疗服务提供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