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编号:1001-8611(2019)05-0036-04应用型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工作的分析研究
谷佳林1梁丽娜1赵同科1耿冬梅2杜连凤1邹国元1(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97;2.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研处北京100097)摘要:近年来,应用型农业科研院所的科研和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文章分析了应用型农业科研院所的定位、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有利于科研与服务协同发展的角度出发,建议应用型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工作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定位为服务区域农业,提升科研成果水平和加大成果转化力度,全面引入质量管理的同时加强科研管理队伍建设,以期使应用型农业科研院所更好地适应科技体制改革及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关键词:应用型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科技服务;区域农业
AnalysisandResearchonScientificResearchManagementofAppliedAgriculturalResearchInstitutesGuJialin1LiangLi′na1ZhaoTongke1GengDongmei2DuLianfeng1ZouGuoyuan1
(1.InstituteofPlantNutritionandResources,BeijingAcademyofAgriculturalandForestrySciences,Beijing,100097;2.DepartmentofScientificResearch,BeijingAcademyofAgriculturalandForestrySciences,Beijing,100097China)Abstract:Inrecentyears,thescientificresearchandserviceworkofappliedagriculturalresearchinstituteshasmadesomeprogress,but
therearealsosomeshortcomings.Basedontheresearchandanalysisoftheorientation,developmentstatusandproblemsofappliedagriculturalscientificresearchinstitutes,andfromthepointofviewofbeneficialtothecoordinateddevelopmentofscientificresearchandservice,itissuggestedthatthescientificresearchmanagementofappliedagriculturalresearchinstitutesshouldbeguidedbymarketdemand,designatedasservingregionalagriculture,improvethelevelofscientificresearchachievementsandthetransformationofachievements,andatthesametimestrengthentheconstructionofscientificresearchmanagementteamwhileintroducingqualitymanagementinanall-roundway.Thiswillmaketheappliedagriculturalscientificresearchinstitutesbetteradapttothereformofthe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systemandprovide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supportfortheagriculturaldevelopmentofourcountry.KeyWords:Appliedagriculturalresearchinstitute;Scientificresearchmanagement;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service;Regionalagriculture
中图分类号:G311文献标识码:ADOI:10.16849/J.CNKI.ISSN1001-8611.2019.05.009
收稿日期:2019-08-13作者简介:谷佳林(1979-),男,博士,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科研管理,农业环境研究,新型肥料研发。邹国元为本文通讯作者。
第38卷第5期2019年10月农业科技管理ManagementofAgriculturalScienceandTechnologyvol.38,No.5Oct,2019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这为应用型农业研究院所的定位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家科技体制改革也赋予应用型农业科研院所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两大基本职能,农业科研管理伴随着农业科学研究的开展而产生,伴随着农业科学研究的发展而发展,并且随着农业科研的深入而不断细化、完善[1-2]。进入“十三五”以来,随着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应用型农业科研院所的科研管理工作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3-4]。1应用型农业科研院所的定位基础应用研究是指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实际目的或目标,它是基础研究在实践中的运用,是对基础研究的发展和深化[5]。我国多数省或直辖市级农科院的研究所都属于基础应用型科研单位,肩负着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应用的双重职责。对于应用型农业科研院所来说,科研是根本也是服务农业的基础。随着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农业生产对实用技术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应用研究在农业科研院所中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因此,应用型农业研究院所的科学研究应以应用型研究为主,基础理论研究为辅,注重农业科研的应用和技术服务。1.1科研是基础应用型农业科研院所的科学研究是以农业生产所需求的技术、产品的创新与应用示范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农业发展的目标,提供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产品的研究。因此,应用型农业科研院所存在的根本即为科学研究,离开了科研,农业科研院所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科研管理也应从满足科研的需要出发,为各项科研工作服好务,提供保障支撑。1.2应用是抓手应用型科研院所与基础研究型科研院所的根本区别就是应用,应用是科研的目的和根本出发点,没有技术成果的应用也就没有了科研的意义。因此,应用型农业科研院所与农业生产实际要密切联系,科研工作必须抓住农村发展和农业生产的需要,服务农村和农业的发展。同时,应用型农业科研院所的科研要深入行业、企业,了解市场,促进院企合作和产研协同发展,充分利用应用这个抓手。同时,科研管理也要从实际出发,引导各类项目以应用为出发点,确保项目在评审、立项、执行、验收的过程中不“跑偏”。2应用型农业科研院所科研工作现状2.1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国家对农业及农业科技投入的逐年增加,经过多年的沉淀与积累,应用型农业科研院所的科研近年来发展迅速,尤其是“十三五”取得了飞跃式发展。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为例,2016年,新落实科技部项目62项,经费9265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5项,经费1497万元;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19项,经费3950万元。随着科研项目的执行,一批批科研成果不断涌现,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2014—2016年度,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7项;2015年度,获原农业部软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4项;2014—2016年度,获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奖24项。2.2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1)科研定位和方向与生产需求仍然存在一定的偏差。有些应用型科研院所盲目跟风,科研定位和研究方向偏向基础理论研究,觉得只有基础理论研究才是“高、大、上”,重视基金类的项目而忽视研发应用类的项目,没有从生产实际出发,跟着文献搞科研、闭门造车的现象日益增多,导致科研成果水平参差不齐,转化应用效率不高。此外,由于我国的农业科研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一直采用相对集中统一的管理制度,没有跟上市场经济改革的步伐。农业科技的产出和研发主体是各类农业科研机构,作为国家的事业单位,其科研资金主要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主要任务是完成各级政府下达的科研课题及任务指标。科研成绩往往是以文章、专利、奖励评判,而这些又与职称、工资、住房等福利待遇挂钩。科技人员则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缺乏面向农村、服务农业、解决农民实际问题的主观意愿和动力,创新能力不强,虽然成果技术书面成绩优秀,但难以满足“三农”的实际需要。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多数农业科研院所都进了城,远离了农村,逐渐与农业生产实践脱节,研究对象从书本到书本,从文献到文献,缺乏深入实践及对农村、农业实际问题的理性感知,导致有些科研目标不是以农民生产需要为出发点,而是为科研而科研,为成果而科研,造成大量农村需要的实用技术无人研究。此外,多数科研停留在实验室小试,进入中试阶段的相对较少,进入产业化阶段的更少。数据表明,我国农业科研力量的90%集中在产中阶段以前,其中的55%又集中在种植业领域[6],这与美国农业科研力量的70%集中在产后阶段有着显著的差距。2)科技管理薄弱,人员配备不足。应用型农业
科研院所的科技管理一般采用院所二级管理体制,院级科研处是科研管理的领导部门,各所科研管理部门是二级管理单位。所级科研管理部门受重视程度不够,多数没有单独成为一个部门,而是与综合办公室整合在一起,承担的工作不但包括科研管理,还要兼顾科技服务、国际合作、宣传等工作,有时还要充当领导秘书的角色。这种科技管理体制上的不健全及人员的配备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所科研效率的提高,甚至阻碍了科研工作的快速发展。3)科研人员主动性不强,热情不高。由于前些
年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性收入的奖励机制不明确,导致应用型农业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主动性不强,学术氛围不浓,对于应用型科研、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更是不感兴趣。此外,论资排辈现象严重,导致青年科技人员产生“工作是自己的、成绩是领导的”错误观念,对科研失去了兴趣,不愿主动申报课题、发表论文、报奖及成果转化。近年来,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职称评定、收入分配、科研工作等与成果转化水平相挂钩,使得科技人员又不得不搞科研,但消极科研、被动科研的现象比较常见。4)优秀科研成果不多,可转化应用的成果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