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游戏的分类与发展PPT课件

游戏的分类与发展PPT课件

1、无所用心的行为或偶然的行为 2、袖手旁观的行为 3、单独的游戏 4、平行的游戏 5、联合游戏 6、合作游戏
.
8
二、从游戏的社会性角度分类
1、偶然的行为(或称无所事事) 儿童无所事事,独自发呆,或玩弄的衣服,东游西荡,
偶尔会注意看看他人,或碰到什么东西会随手玩弄两下。 2、袖手旁观的行为
儿童在近处观看同伴的活动,但不主动参与游戏。 3、单独的游戏
.
2
• 1、感觉运动游戏
即机能性游戏,练习性游戏,实践性游戏,这类游戏 主要由简单的重复动作运动组成。 例如:摇铃、拍水、滚球、滑滑梯等。
这种游戏的动因在于感觉运动器官在运用过程中所获 得的快感。
机能性游戏是儿童最早出现的一种游戏形式,一般处 于从儿童出生到2岁这一阶段,以后比例逐步下降,到 6岁时,只占全部游戏的14%左右。
专心地独自玩自己的玩具,不注意也不关心别人的存在。
.
9
二、从游戏的社会性角度分类
4、平行游戏
儿童相互之间可能会玩相同的玩具,相似的游戏,也会 有相互模仿的现象,也会有少量的交谈,但他们仍是在独 自游戏,相互间没有合作。
5、联合游戏
儿童相互之间一起游戏,谈论共同的活动,时常会有 借还玩具的行为,但儿童关注的仍是自己的兴趣。例如大 家性游戏与规则性游戏的区别
• 创造性游戏的规则是内隐的,规则对游戏活动的制约是内 隐式的,儿童在游戏中自由度较大,自由创造的“余地” 也很大。
• 规则游戏的规则是外显的,规则对游戏活动的制约是公开 式的,儿童必须严格按游戏规则开展游戏活动,自由度较 小,自由创造的“余地”也较小。但这并不排除创造性的 存在,只是创造性的表现方式发生变化。
6、合作游戏
以集体共同的目标为中心,有组织、有分工。例如: 大家一起玩雪花片,插一个小公园,甲插小桥,乙插小花、 丙插树……大家组合一起就成为一个小公园。
.
10
二、按照幼儿社会性发展分类 (帕顿(Parten))
• 按照幼儿社会行为的不同表现,依据参与游戏的幼儿 之间的相互关系
非社 会性 游戏


.
19
游戏分类在幼儿园游戏中的运用
1、幼儿园各年龄段游戏的类型是不同的 小班及中班前期:以玩耍游戏为主,根据幼儿的特点及需要
,适当增加简单的规则游戏。 中班后期开始:逐渐增加结构游戏及规则游戏的成分,以满
足幼儿智力及体力发展的需要。 因此,幼儿园教师在组织游戏的时候,要考虑本班幼儿的
年龄特点及游戏的情况,不能盲目照搬,以偏概全。
第一节 幼儿游戏的分类
讨论: 你觉得幼儿游戏可以按什么标准来分类? 如何来分类?
.
1
一、从认知发展角度分类 P50
• 游戏理论是皮亚杰认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儿 童在不同的认识发展水平上,便会出现不同水平不同类 型游戏。
• 1、感觉运动游戏 • 2、象征性游戏(符号游戏) • 3、结构性游戏 • 4、规则性游戏
由于规则本身具有不同复杂程度,动作技能的要求不 同,这种游戏从幼儿一直延续到成人。
对规则的认识理解和遵守可以为幼儿今后的人生奠定 良好的基础。
.
6
一、按照幼儿的认知发展分类(皮亚杰)
.
7
二、从游戏的社会性角度分类 P51
• 社会性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美国心理学家 帕顿(Parten,1932)根据儿童(2岁-6岁)在游戏中 的社会交往水平,划分为六类行为:
• 这些游戏类型中,角色游戏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几乎可以 渗透入任何一种游戏中,构成一种辅合性游戏。
• 智力游戏具有较强的扩散性,几乎任何一种游戏都在不同 程度上包括了智力的因素或成份。
.
17
四、按照游戏与教育的关系分类
• 游戏与教育教学任务或目的的结合程度
.
18
五、按照幼儿对游戏的体验形式 P53
.
21
游戏分类在幼儿园游戏中的运用
3、幼儿园教学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手段 教学游戏是教师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利用游戏的
.
20
游戏分类在幼儿园游戏中的运用
2、幼儿园各年龄段游戏的材料是全面的 幼儿游戏的主题是和他们的发展紧密联系的,不同年龄幼
儿游戏的主题基本上都与他们生活的经验紧密联系,大部分 主题是相同的,但所反映的内容情节则是有年龄层次的,大 致体现了从玩耍游戏向规则游戏过渡的规律。
因此,在提供游戏材料时,应注意给年幼的儿童提供成型 玩具为主,适当提供一点半成型玩具;随着年龄的增长,逐 步增加玩具的种类和半成型玩具的数量。
.
3
• 2、象征性游戏(符号游戏)
2—7岁学前儿童最典型的游戏形式,占的时间也最长 ,从2岁开始,直到入小学,高峰期在4岁。
象征性游戏具有“好像”和“假装”的特征,在游戏 中,以物代物,以人代人是象征的表现形式。
通过象征性游戏,儿童可以脱离当前对实物的知觉, 以象征代替实物并学会用语言符号进行思维,体现着儿童 认知发展的水平.
.
4
• 3、结构游戏
结构游戏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积木、积 塑、泥、沙、雪等)来构建、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物体的 活动。
如搭积木、插积塑、泥工、折纸、堆雪人、玩沙、玩 泥。
它是游戏活动向非游戏活动的过渡,前期带有象征性 ,后期逐渐成为一种智力活动。
.
5
• 4、规则游戏
规则游戏是6岁以后的儿童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 带有竞赛性质的游戏,参加游戏的儿童必须在两人以上 。


社会性
游戏
.
11
三、我国游戏分类——按游戏作用分类P52
在我国幼儿园,通常采用下面的游戏分类方法
角色游戏
创造性游戏 结构游戏
游戏
表演游戏
体育游戏 规则性游戏
音乐游戏
智力游戏
.
12
三、按照游戏的教育作用分类 P52
.
13
三、按照游戏的教育作用分类
• 这种分类方法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受前苏联游戏理论的影 响,建立在长期幼儿教育实践和经验之上的一种习惯性模 式,着眼于教育活动中游戏的形式、内容及其与发展功能 的一致性,便于教师的识别和组织。
.
15
创造性游戏与规则性游戏的区别
• 前者强调儿童游戏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自发的创造性 游戏,
• 而后者强调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主张在教师组 织指导下,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游戏活动。
.
16
创造性游戏与规则性游戏的联系
• 各种游戏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合现象或交叉关系,只是 一种相对独立的游戏类型,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并列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