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丝路文化概要论文修订稿

丝路文化概要论文修订稿

丝路文化概要论文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新疆兵团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各专业
丝路文化概要论文

2012秋 届 _____建筑施工与管理 专业
办学单位_______农八师电大___________
学号
姓名 汪迪
引言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
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丝绸之路在古代是横贯欧亚大陆的
贸易交通干线,现今的欧亚大陆桥中经由的路线有一大部分是原丝绸之
路,所以人们称其为现代丝绸之路,这是目前亚欧大陆由东至西最为便捷
的通道。它促进了欧亚非各国与中国的友好往来。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
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19世纪
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中
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并沿用至今,也简称为丝路。 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
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亚欧
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促进了社会经济发
展,为人类文明史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更是为我国西部发展奠定了基
础。
内容摘要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
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
也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本
文主要描述丝绸之路的由来、丝路上文明的交流史和文明的传播,浅析东
西方民族间的交流融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丝路文化在人类的文明史
上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丝绸之路 文明 经济 意义
正文:
浅论丝绸之路对中国西部发展的深远意义
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
道,也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它有效地促
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人类文明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更对我国当代西部发展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丝绸之路,亦称丝路。是指西汉(前202年—13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
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
道,一般可分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为北中南三条线路。东段:从长安到玉门关、
阳关。 中段:从玉门关、阳关以西至葱岭。西段:从葱岭往西经过中亚、西亚直到欧
洲。
史载:“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
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即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
驷,而将相 或乘牛车”。即西汉初期国力不济,国库空虚,货缺财乏,一片荒凉残破
的景象,皇帝想要配齐四匹一色的马来拉车,都办不到,而将军和丞相有的只能乘坐牛
车;百姓家中 更是毫无积蓄。北方的匈奴则是以畜牧业为主,“逐水草,习射猎,忘
君臣,略婚宦,驰突无垣”。到了公元二世纪,匈奴的势力范围很大,东至辽河,西至
葱岭,南临长城,北至贝加尔湖。匈奴自称有控弦之士三十万人随时可以征战,匈奴多
次深入到中原地区,肆意抢掠人畜,劫夺财物,严重地威胁着西汉初期的政权。公元前
200年,匈奴南下,汉高祖刘邦亲率三十万大军,决心以武力解除北方的边患。但是,
刘邦一到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就被匈奴四十万人马围困在白登七天七夜,后因贿
赂冒顿阏氏才得以脱险,史称白登之围。因此,怎样解除匈奴为祸的边患,成了西汉政
权急待解决的问题。建信侯刘敬提出和亲的妥协政策,他主张与匈奴和亲以换取边境上
的安宁,刘邦无奈只得接受了这一建议。汉初对待匈奴以和亲的方式,赠送大量财物求
得暂时的相宁,但却没有收到好的效果,匈奴仍然不断南下入侵,掠夺和破坏。
文景之治采取休养生息等一系列政策,西汉政府国库日益充实,到了汉武帝时“太
仓之 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国家强大起来,汉武帝刘彻为
打击匈奴 ,计划策动西域诸国与汉朝联合,于是派遣张骞前往此前被冒顿单于逐出故
土的大月氏。公元前139年张骞带一百多随从由长安出发,日夜兼程西行。张骞一行在
途中被匈奴俘虏,遭到长达十余年的软禁。他们逃脱后历尽艰辛又继续西行,先后到达
大宛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东部)、大月氏、大夏(今阿富汗)。在身毒(今印度
次大陆)的市场上,张骞蓦然看到了大月氏的毛毡、大秦(古罗马)国的海西布,尤其
是四川的竹杖和蜀布另他瞠目,由此他推断从蜀地一定有路可通身毒。公元前126年张
骞几经周折返回长安,出发时的一百多人仅剩张骞和堂邑父。司马迁称张骞的首次西行
为凿空即空前的探险。公元前119年,张骞任中郎将第二次出使西域,历经四年时间他
和他的副使先后到达乌孙国、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
印度次大陆)等国。张骞通西域,让西汉政府对西域的地理概况,风土人情有了进一步
的了解,汉武帝也从开始的联合大月氏以扼制匈奴,进而向广地万里,重九泽发展,威
德遍于四海。
为了促进西域与西汉的联系,汉武帝招募了大量商人,利用政府配给的货物,到西
域各 国经商。这些商人出西域后大部分成为富商巨贾,从而吸引了更多人从事丝绸之路
上的贸易活动,剌激了边贸经济的发展,进而极大地推动了中原地区与西域之间的物质
文化交流。
张骞通西域后,地方政权相继遣使跟汉通好,汉也派使者互访,但由于匈奴不断骚
扰、丝路沿线强盗横行,出于安全和加强对边陲控制的考虑,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
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了直辖机构——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各项事务,这进一
步加强了西汉对这一地区的影响,也增进了西域与中原地区的联系。自此,今新疆广阔
地区直接隶属中央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政治上加强了对这一地区的
影响,对于当代西部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经济方面,丝路是陆路通往西方的必经之路,遍布丝路两侧的大小绿洲城郭,是来
往商贾进行贸易活动和贸易联络的处所,互助的集市贸易中既能在这里看到来自中原地
区的物 产,也可看到远道而来的舶来品,商品的流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多边贸易的
增多,推动了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繁荣。由西域传入中原的
如哈密瓜、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波菜、黄瓜、石榴等 为人们的餐桌提
供了丰富的佳肴,西域特产的葡萄酒经过久远的发展也融入到中国的传统酒文化中。中
原的商队输出铁器、金器、银器等奢侈品。所有的贸易活动都为经济的发展,民族间的
融合提供了契机。这些都为当今西部繁荣与发展有着前车之鉴。
军事方面,由于汉在此地屯田,首先解决了边陲驻军粮食问题。古代凡有军事行
动,都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漫漫古道运送粮草的艰辛、困苦又非今人所能想象,
且不谈劳民伤财 ,兴师动众,仅是一路的损耗也是数以千万计,造成了惨重的浪费。
自屯田始自给自足 后勤保障充裕,纵然西进也无需长途舟车劳顿运输粮草,朝廷将一
个个屯田地域作为一个个 桥头堡不断向西延伸。汉班超经营西域30余年,以战养战使
西域50多个国家都归附汉朝,不仅维护了汉朝边境的稳定,也增强了边防建设,增加
了国家物资储备,大大提高了御敌应变能力,有效地保障了国家边防安全。日后中国前
进与发展深受启发。
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在中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促进了中国与西方世界的相互交融,推动了国内经济发展,
更好地带动了我国西部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的西汉和东汉时期,处于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是中国封建社会初步繁
荣阶段 ,当时的欧洲正是罗马帝国时代,处于奴隶制社会鼎盛阶段;中国文化影响了东
亚许多国家和地区,罗马文化也影响了欧洲和地中海地区,当时东方和西方两大文明地
区缺乏的就是相互了解的窗口,中国的丝绸之路边在世界文化交流的历史上有着非凡的
意义。丝绸之路带给中国古代的还有后来长期的对外交往的繁荣。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
域时就派甘英出使欧洲,为以后的中西交通的发展和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98.
[2]周匡明.“嫘祖”发明养蚕说考异[J].科学史集刊,1965,(8).
[3]布尔努瓦.丝绸之路[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