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

关于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

★精品文档★
2016
1 / 6

关于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着名的音乐教育体系。它是
由德国着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创立的。奥尔
夫以博大的胸怀站在人类学的基础上,以事物与人原本的自
然性和人对自由意志的渴望并通过原本音乐思维和行为达
到了情感的释放,从而使他的这种教育理念带上了人性与博
爱的光环,并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东西方音乐教育观念的
改变。奥尔夫原本性思想的确立是对欧洲中心论传统音乐评
价的革命。而由此创建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也成为具有独特、
创新、开放特征的体系。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影响深远,我
国在吸收借鉴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时,可以在以下四个方面
积极借鉴。
一、音乐教育理念方面的引导――多元化音乐教育
国外音乐教育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就以多元文化观
为主题进行发展。所谓多元化音乐教育, 指的是尊重各民族
的音乐, 重视世界音乐的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也正是
遵循了国际音乐教育发展的方向, 以他的家乡――南德拜
耶地区的童谣、言语、民歌和舞蹈为基本教材,把语言、动
作、音乐和表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去进行教学, 并提出每一
个不同的民族和地区都理应这样做。这既体现了真正的民族
传统,又体现了洲际文化的渗透和交融,有助于发扬音乐教
育的民族性,同时也有助于杜绝狭隘的民族主义、沙文主义,
★精品文档★
2016
2 / 6

以促进音乐教育的国际性、洲际性、世界性和人类性。
对我们来说,在研究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时更重要的不
在于去探讨他本身的民族意义和世界意义,而在于探讨他对
我们中国音乐教育,在促进自己的民族性和增进世界性方面
可能起到哪些作用, 即怎样通过学习奥尔夫体系,帮助我们
更好、更快地创民族之新、立民族之异,以及认识世界并走
向世界。中国民族众多、地域广阔、方言繁多, 并且民间音
乐极其丰富多彩, 民族民间乐器也多种多样。我们不仅应当
编出以汉族童谣、民歌为基本素材的音乐教材, 而且还应当
结合每一个民族地区和方言编出各自不同的、特殊的音乐教
材作为主册和副册。即使是汉族, 也有很多的方言和不同地
区、不同特色的民间音乐艺术, 更何况我国众多的少数民族,
从语言文字到风俗习惯, 更有别于汉族而有着各自的传统
和特色, 所以应当因地制宜地立足于当地和本民族。只有这
样才能充分地反应和体现国民音乐教育的深刻性, 而中国
儿童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汲取母亲的乳汁茁壮成长。
奥尔夫曾经说过:“这些国家已正确地认识到:他们不把
音乐教育当作是某一种音乐教育体系来接受, 而当作是一
种教学原理。它可能使他们重新发现他们自己的音乐和语言
的传统, 并使之对他们的教育起有益的作用……”这些话提
醒我们在中国必须这样去理解、引进和使用奥尔夫音乐教育
体系: 更主要的不在于仅仅从事外国音乐教育的研究, 而
★精品文档★
2016
3 / 6

在于重新发现我们自己, 发扬我们自己的音乐、语言和文化
的优秀传统及其力量, 使奥尔夫教育思想和方法进一步本
土化。同时, 学习、研究必须和自我认识以及自己的创造结
合起来, 才能迎接多元化的音乐世纪。
二、遵循儿童内在需要, 进行各种音乐活动
奥尔夫认为,“教育应该顺应儿童本性”, “儿童是音
乐活动的源头, 一切音乐活动均产生于儿童的内在需要”,
“我追求的是通过要学生自己奏乐, 即通过即兴演奏并设
计自己的音乐, 以达到学习的主动性”。奥尔夫的这种从儿
童出发, 尊重儿童的主体性, 鼓励儿童积极地自我表现和
努力创造的理念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首先, 树立现代科学的
儿童观与教育观。“儿童是人,他具有生存权,具有人的尊严
以及其他一切基本人权;儿童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人,
他具有满足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权利”,儿童都具有身心发展
的潜能,教育的任务就是促进这些潜能的充分发展, 并使儿
童获得全面的、和谐的发展。其次, 研究和了解儿童,面向
每个儿童,使其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应该是实施儿童音乐
教育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要贯彻这一原则,研究和了解儿
童的特点和需要是必不可少的。因此, 我们必须研究和了解
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儿童的身体、认知发展和情感形成, 社
会化过程与个性养成以及学习发生的条件等。这样可以帮助
我们理解儿童在艺术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及其原因, 了
★精品文档★
2016
4 / 6

解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 提出对他们适宜的期望与要求,
使教学目的更趋合理、内容更适合他们的需要, 避免在教学
过程中的一些过激做法。
三、培养儿童主动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进行音乐创造的能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主要着眼点不在于理性地传授
知识、技能, 而在于自然地、直接地诉诸于感性, 在感性的
直接带动下, 在奏乐的具体过程中, 学会知识, 掌握技能。
因此, 奥尔夫教育体系始终强调儿童主动参与音乐活动。例
如: 首先通过学习演奏奥尔夫乐器, 所有的儿童都可以亲
自实践, 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在活动中培养兴趣。
正如一切原始形态的艺术活动都带有自发性、创造性一
样, 奥尔夫倡导的原始性音乐教育的一个基本点就是创造。
奥尔夫明确指出“,让孩子自己去寻找, 自己去创造音乐,
是最重要的”。他还认为“音乐创造有简单复杂之分, 但从
创造的本质意义上说, 儿童的音乐创造和音乐大师的创造
具有同等意义, 同等价值”。在教学中, 教师仅仅向儿童提
供一些原始性的材料, 要求教师站在儿童的角度来主持展
开音乐教学活动; 儿童则主要是通过在范例和教师启发引
导下进行集体创作的音乐学习, 如即兴编创歌词和诵吟韵
文,用自己创造的音响和图形来记录自己的音乐, 创造自己
的“乐谱”等等。通过儿童在即兴基础上所进行的综合性创
★精品文档★
2016
5 / 6

造过程, 来培养和发展儿童的创造力。
四、追求“原始性”音乐, 倡导综合性音乐教育
奥尔夫认为:“原始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
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 并适合于儿童。”奥尔夫
编写的音乐教材采用了最原本的、最朴实的音乐素材, 如:
节奏运用最简易不断反复的固定节奏型; 旋律用最易唱的
五声音阶;乐器使用的也是元素性的乐器――奥尔夫乐器。
他用这些最基本的音乐表现要素来表达儿童最原本的思想、
情感。他还认为, 对于处在个体发展还是初级阶段的儿童来
说, 获得全面的、完整的综合性审美体验是十分重要的。从
艺术的本原来看, 音乐、舞蹈、语言本来就是连在一起, 不
可分割的。儿童音乐教学活动不能只局限于音乐范围内。在
这种综合艺术观的指导下, 奥尔夫不仅教儿童唱歌识谱,
而且也教儿童演奏乐器, 同时还结合自由朗诵、即兴舞蹈等
艺术实践活动。奥尔夫认为这种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
教学是为了给儿童创造获得全面、丰富、综合的审美体验的
机会。
奥尔夫综合性音乐观告诉我们,儿童音乐教育活动都是
创造、表演、欣赏以及唱歌、诵读、舞蹈、奏乐的综合体, 任
何单一的唱歌、诵读、欣赏、奏乐及纯音乐理论学习是不存
在的。面对 21 世纪的挑战,学校教育将由过去偏重智育、
技艺传授转向促进儿童个性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儿童社会性
★精品文档★
2016
6 / 6

和情感的发展。知识经济演绎出的社会特征将对儿童的生
理、心智、情感、精神、想象层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单
一的学科教育难以适应社会快速变迁的需要, 新世纪的人
才需要有更广阔的视野,有整体的、弹性的、创意的思维, 有
面对复杂多变事物的应变能力,善于寻找事物之间关联的沟
通能力等高层次的认知技能和创造精神,奥尔夫体系要求儿
童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将音乐活动和动作、舞蹈、语言
紧密结合在一起,“以身体奏乐, 并把音乐移植于躯体之中”,
加深儿童对音乐知识的体验, 进而增进其情感。音乐、舞蹈、
美术、文学四种形式本身是存在着某些共同的审美要素的,
它们之间完全可以通过审美直觉、通感、情感同构而相互迁
移、渗透和沟通。把儿童的认知、情感、行为、能力的培养
结合在统一的过程中, 将音乐教育过程的知识性、趣味性、
情景性和活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儿童学习的主
体性, 使儿童在掌握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知识的同时,
获得美的熏陶,具有审美素质,促进儿童健全的审美心理结
构的建构, 最终使其全面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