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学综合的试卷

法学综合的试卷

3.犯罪未得逞是指()
A未发生任何结果B未达到犯罪目的C未完成某犯罪的全部要件D未发生危害
4.误把人当兽加以射杀,但无过失,其行为应认定为()
5.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在犯罪构成中是()
A构成一切犯罪都必须具备的要件B构成某些犯罪所具备的要件
C只是一种量刑情节D对任何一种犯罪都是非犯罪构成的要件
二简答题
3、非财产损害即精神损害
(五)刑法
一、选择题
1、犯罪构成的要件:
A、必须是对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具有决定意义的事实。
B、必须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事实
C、必须是对行为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事实
D、必须是对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具有决定意义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事实
2、以盗窃者在黑暗处实施盗窃时,为了物色盗窃物品而划火柴,结果引发大火,造成重大损失,盗窃者对所造成的火灾其心理态度是:
2.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作者人身权利有哪些?
3.《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关于格式条款主要有哪些规定?
(四)法理学
一名词解释
1.消极人权
2.法的效力渊源
3.权力
4.法律体系
二简答题
1.公法在建设法治国家中的地位是什么?
2.人权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五)行政法
一选择题
1.下列何项行政法权利不得被抛弃()
A、直接故意,希望发生火灾
B、间接故意,放任火灾发生
C、疏忽大意,没有遇见火灾发生
D、过于自信,轻信能够避免发生火灾
3、甲乙两人合谋抢劫,经过事先调查,趁被害人丙的丈夫外出之机,晚间闯入丙家,进屋后有乙将丙押至一间空屋看守,甲到其它房搜劫财物,乙在看守丙的时候,见屋内无人,突起歹念,遂将丙强奸,对强奸行为:
请指出并解释该法条所蕴含的是一种什么法律现象,试分析这一法律现象形成的条件和法律效果
(三)刑法部分
一、辨析题
1、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
2、一般累犯与特殊累犯
3、滥用职权罪与玩忽职守罪
二、简答题
1、我国刑法对死刑的适用有哪些限制?
2、(奸淫幼女型)强奸罪的构成是否要求行为人明知对方是幼女?为什么?
2005年
(一)行政法部分
一、辨析题
1、行政相对人与行政第三人
2、派出机关与派出机构
3、行政行为与政府行为
4、行政许可与行政登记
5、行政征收与行政征用
6、违法拘留与非法拘禁
(二)民法部分
一、问答题
试述我国民法调整对象及其特点
二、辨析题
试比较物权和债权的区别和联系
三、法条分析题
我国《合同法》第122条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利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
2、物权与债券的区别。
2000年
A、国家
B、王某
C、该县公安局
D、张某
4、吊销驾驶执照属于()
A、行为罚B、以职权的行政行为C、科以义务的行政行为D、司法变更权的范围
5、下列何项可以适用于行政不作为的补救()
A、履行B、转换C、赔偿D、变更
二、概念辨析
1、行政委托于行政指定管辖
2、行政规范与行政法规范
3、受委托组织与被授权组织
4、违法行政行为与不当行政行为
A、无限、按份责任B、无限、连带责任
C、有限、连带责任D、有限、按份责任
4、承诺的内容与要约的内容()
A、基本一致B、不完全一致C、完全一致D、不一致
5、在某商场,张某选了5台57厘米彩电,此时这5台彩电成为法律意义上的()
A、不可分物B、种类物C、特定物D、主物
三、简答题
1、法人的变更有几种形式?
5、告知行政行为与受领行政行为
6、行政行为的转换与变更
7、行政救济与行政救助(只限宪法专业的考生作答)
(四)民法学
一、名词辨析
1、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与民事责任能力
2、民事法律行为与意思表示
3、原始取得与继受取得
4、从给付义务与附随义务
二、判断说明题
1、合伙的财产归合伙人共有
2、双务合同是指双方当事人既享有权利又承担义务的合同
(五)民法学
1营利法人与公益法人
直接代理与间接代理
可撤销行为与无效行为
登记要件主义与登记对抗主义
连带之债与按份之债
2001
(一)宪法学
名词解释
宪法解释2、国家结构形式3、公民的政治权利
二、简单回答
1、简述宪法分类的意义。
2、简述三种主要的宪法实施保障体制。
(二)法理学
名词解释
普通法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
三、分析题
某中级人民法院对一刑事案件如何认定事实无法形成统一的意见,便向所在高级人民法院刑二庭请示,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二庭通过开会研究并报院审判委员会讨论,以公函形式作出明确的答复。该中级人民法院依此答复顺利地对案件进行了及时的判决。请运用法理学的相关原理对此进行评析。
(二)宪法
一、名词解释
1、宪法规范
(三)行政法
选择题
1、某环保局任意改变了其所颁发的排污许可证中确定的排污量,从行政法学上说,该环保局违反了行政行为的下列何项原理。()
A、先定力原理B、公定力原理C、确定力原理D、拘束力原理
2、教育部和某市某区某街道办事处都属于()
A、地域行政主体
B、公务行政主体
C、授权行政主体
D、职权行政主体
3、某县公安局的公安人员在处理一起治安案件中,因相对人李某的态度不好而教唆公民张某打伤李某,从而导致赔偿纠纷。该案中的赔偿义务人是()
2我国1993年的宪法修正案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我们国家的指导思想。
全国人民代表在全国人大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
三、简述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
(三)刑法学
简述我国刑法中处理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
二、简述赔偿经济损失。
三、简述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
(四)行政法
选择题(1-3个答案)
某环保局任意改变了其所颁发的排污许可证中确定的排污量,从行政法学上说,该环保局违反了行政行为的下列何项原理。()
1.简述虐待罪的主要特征
2.简述不作为的义务来源
3.简述适用缓刑的条件
4.简述牵连犯的概念、特征及处罚原则
5.简述刑法的基本原则及我国现行刑法所规定的基本原则
(三)民法学
一辨析题
1.物权行为/处分行为
2.双方代理/共同代理
3.交付/给付
4.相邻权/邻接权
5.法定继承/限定继承
二简答题
1.什么是添附?
二、简答题
我国认定法律责任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三、论述题
结合近、现代西方的法治理论,论述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
(三)行政法
概念辨析
1、超越职权与滥用职权2、派出机构与派出机关
3、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4、违法拘留与非法拘禁
二、试述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之间的异同与衔接关系。
(四)刑法学
名词解释
1、疏忽大意的过失2、正当防卫3、假释
邦联制与联邦制
简答题
简述我国对特定主体权利的保护。
分析题
下面是一则材料,请运用宪法学方面的相关知识予以分析。
当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冲突终于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有所缓解,并即将进行双边会谈的时候,巴基斯坦反复重申,除核武器、社会经济发展等其它问题外,克什米尔问题应该是会谈的核心问题,穆沙拉夫总统还表示,如果接受克什米尔现状,他就会丧失继续执政的基础。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和外长辛哈则多次强调,根据印度宪法。克什米尔是印度领土和主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称“我们怎么可能和宪法讨价还价呢?”
4、简述一般自首的概念和成立条件。
5、简述我国刑法中假释的概念和条件。
2002
(一)法理学
概念辨析
法律效力于法律渊源
公法与私法
立法权与立法权限
人治与法治
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
(二)宪法学
概念辨析
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
民族区域自治与特别行政区
二、判断正误
1、我国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则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以上的多数通过。
3.行政不作为与行政不能行为
4.应申请行政行为与双方行政行为
5.行政强制执行与行政强制措施
6.行政行为的违法与无效
7.行政立法与立行政法(注:本小题只限于宪法专业的考生做答,其他专业的考生不做)
2003
(一)法理学
名词解释
法律责任
司法权
法的统治
行政解释
二、简答题
1、法律原则对司法的意义有哪些?
2、法律调节利益的方式是什么?
2、1993年1月1日晚杨某被人打成重伤,经过长时间的访查,于1993年6月30日杨某掌握了确凿的证据证明将其打伤的是王某。这时,杨某应在()前向王某提出赔偿的请求。
A、1994年1月1日B、1994年6月30日
C、1995年6月30日D、1995年1月1日
3、赵某和李某分别出资1000元和3000元开设个体餐馆,因经营不善欠债9000元,对于该债务双方应承担()
(二)刑法学
选择题
农妇某甲趁丈夫外出做工之机,将双目失明的婆母领到悬崖边仍下不管,致老人坠崖摔死,某甲的行为()
构成故意杀人罪
构成遗弃罪
应以遗弃罪、故意杀人罪并罚
应按牵连原则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法的时候,应根据(),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判处。
A犯罪分子的身份、地位B犯罪分子的经济状况
C政治形势D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