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瓦房店中轴承行业现状及分析总结

瓦房店中轴承行业现状及分析总结

瓦房店轴承行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一、瓦房店轴承概况
瓦房店是中国轴承工业的发祥地和摇篮,素有“轴承故乡”的美誉,先
后生产出了中国第一套工业轴承、第一套核工业轴承、第一套坦克诱导轮轴
承、第一套铁路货车无轴箱轴承等。2007年12月,瓦房店市获国家惟一“中
国轴承之都”称号,2008年5月,瓦房店市的轴承产业又被列入“中国产业
集群50强”。
二、瓦房店轴承行业现状
瓦房店是我国轴承行业重要的研发、生产基地,同时也是国内最大的轴
承产业集聚地区。现有本土轴承及配套企业600余家;规模企业260余家;
2009年实现轴承产业营业收入188亿元,占国内轴承企业的1/5。产品涵盖
9大类型,畅销国内并远销海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9年轴承关联企业
产值达118亿元,占全国轴承工业产值的%。
2010年,瓦房店地区轴承行业实现销售收入232亿元,占全国销售总量
的%。
2011年,瓦房店轴承产业完成产值295亿元,销售收入280亿元,分别
比同期增长19%、21%。照此速度推进,到“十二五”末期,仅瓦轴集团就可
完成销售收入250亿元,进入世界轴承业前六强。
三、国内轴承行业困境及分析
我国轴承行业发展到现在,已具备相当的生产规模和较高的技术、质量
水平。具有一定规模的轴承企业已发展到1500余家,职工人数壮大到近80
万人,轴承年产量从1949年的万套增加到目前的20多亿套,轴承品种累计
从100多个增加至7000多个,规格多达28000多个。
目前,我国的轴承工业从产业经济规模上已居世界轴承总量的第三位,
但在产品精度、技术水平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相当的差距。主要表现
在:
1、我国轴承行业生产集中度低。在全世界轴承约400亿美元的销售额
中,世界8大跨国公司占75%~80%。德国两大公司占其全国总量的90%,日
本5家占其全国总量的90%,美国1家占其全国总量的56%。而我国等7家
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的轴承企业,销售额仅占全行业的%。
世界十大着名轴承公司基本情况(按销售额排序)

公司名称 工厂数量
年销售额(亿美元) 纯利润(亿美元) 出口比重(%) 国际市场占有
率(%)
瑞典SKF 90 50 2 96 20
日本NSK 28 44 43 13
日本KOYO 17 32 43 7
日本NTN 27 29 45 9
日本NMB 22 27 62
美国TIMKEN 24 24 21 10
德国FAG 62 20 72 10
德国INA 16 15
日本NACHI 14 14 30
美国
TORRINGTON
28 10 7

中国虽然轴承总销售额以占全球的1/5,但中国的最大轴承企业的规模
仅为美国TORRINGTON的%,为瑞士SKF的%。可见中国轴承企业是以中小企
业群体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
2、我国轴承行业研发和创新能力低。由于大多数企业在创新体系的建
设和运行、研发和创新的资金投入、人才开发等方面仍处于低水平。全行业
“两弱两少”突出,即基础理论研究弱,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力度弱,少原创
技术,少专利产品。
2012年,工程机械市场不景气对轴承影响很大,1~12月份,我国轴承
行业销售额下降了6%,利润下降25%。但经济危机也是一场机遇,许多企业
从2009年起就开始放弃低端产品,着手中大型轴承的研发。比如人本集团,
产品已经出口到日本和美国,2012年11月份的销售额增长了%;再如新火炬,
随着轿车民族品牌的升级,它的轮毂轴承也逐渐升级,销售额从2009年的
亿一直做到2011年的亿,2012年1~11月销售额又增长了%;除了通过技术
创新和设备改造来支撑未来的发展以外,一些企业还把服务融入到生产中。
四、轴承行业发展目标及前景
根据轴承行业规划,2020年实现世界轴承强国的目标。产品精度、性能、
寿命和可靠性达到同期国外大公司同类产品水平,重大装备配套轴承实现国
产化;有3-5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
企业;行业生产和销售总规模位居世界前列,有2-3家内资控股企业进入世
界轴承销售额前10名;行业生产集中度达到80%以上。
制造业服务化以后会成为一种趋势,按照中国轴承行业规划,到“十二
五”末,来自服务的收入将占主营业务收入的25%左右。从产品研发开始,
到提供装备、销售服务,这是一个很大的链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