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艺术美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艺术美

・语文教学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艺术美 

高建春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美是教学艺术的审美特性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它主要表现 

为教学情感美、教学语言美、教学节奏美、板书艺术美和课堂气氛美等,课堂气氛美是其表现的最高境界。 

只有把自由还给学生,精心打造课堂气氛美,才能不断开拓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美的深度。具体说,可从四 

方面做起:还给学生表达的自由;还给学生选择的自由;还给学生思维的自由;还给学生活动的自由。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教学艺术美; “自由” 

一、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美的内涵 教学是一门艺术,这早已是人们的共识,并作为 

一种美好而崇高的境界来孜孜追求。因此,对教学艺 

术尤其是对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研究一直是教育教学 

专家学者及广大教师的研究热点。那么,什么是教学 

艺术美呢? 

崔含鼎、梁仕云在《现代教学艺术论》中认为: 

现代教学艺术,是把现代心理学、现代行为学、现代 

学习科学和现代美学有机融入课堂教学过程而形成的 教与学这一系统工程的辩证化合体。其内核,是教与 学的统一;其本质特征包括创造性、审美性和情感性。 

其中,教学艺术的审美特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表 

现为形形色色的教学艺术美。 

小学语文教学由于其教学内容的鲜活性、教学对 

象的童稚性以及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因而其教学中的 

艺术性、审美性更强,所以,对其教学艺术美的开拓 

不仅是可行的,而且也是必须的,它是当前有效增强 

语文课程的自身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进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迫切需要。 

二、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美的基本表现 

要还吗?答案肯定是不用还。最后明确:所“借”的 

是天时、地利、人和,而这三者中只有“借人情”是 

要还情的,除此之外都是智慧的回报,根本无需偿还。 

第三阶段阅读教学目标中关于阅读教学的要求表述为: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 

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借”正体现了诸葛亮是“借” 

天时、地利、人和来显示自己的才华过人,是个上知 

天文、下知地理、左右逢源的旷世奇才。而这个归纳 能力学生通过“写读”是可以达到的,自然也就加深 

了对文本的解读即“深度”。 

三、关于“板块式”教学的思考 

“板块式”教学因其在教学过程中层次清晰、目 标明确,能使学生很好地把握一节课或者一个文本的 

重难点,从而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所以广为一线教 

师青睐。语感可能更多的是缄默性的言语能力,能否 

用此法来培养语感也成为一个新话题。有人对此从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对立统一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 

法:重工具轻人文、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仍然十分严 

重,那种过分强调“人文性”的做法主要出现在某些 

公开课和示范课上,而平时的课堂教学则是“涛声依 

旧”。窃以为,如果不尽快更新观念,纠正课堂教学中 

技术主义的倾向,语文课改的前景将不容乐观。[51 他认为这是“重工具轻人文、重形式轻内容”的 

教学方法,我倒认为这恰恰是从文本出发,渐次引导 学生解读文本,从而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真知还可以 

通过不同程度的玩味词句来真正深层次的解读文本、 

锻炼思维能力。当然,在培养学生语感时也不能干篇 

一律的就是这四个步骤,不能过于追求“预设”的完 

美而不顾课堂的“生成”。我们应该根据特定的文本, 

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灵活地处理环节。只有这 

样才能通过言语形式的把握来品读言语的内质,从而 

真正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提高学生的言语技能和语 

文素养。 

注释: [1】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146—147. [2]余映潮.听余映潮老师讲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6.12. 【3】彭钢.课程理念的更新f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1.42. [4]韩雪屏.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M】.上海:上海教 育出版社,2O01.314. [5]杨先武.语文教学不应推行这样的操作模式【J].教 学月刊・中学版,2007, (8):3O. 

【责任编辑:郜东星】 

[作者简介]高建春,江苏省盐城市第二小学教育集团教师,小教高级,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江苏 

盐城 224005) 

一 ■ ・ f l:z l;,场・ 

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美的表现形式是十分丰富多彩 

的,归纳起来可分为六类: 

(一)教学情感美 情感是教学艺术魅力形成的关键因素。当教师对 

教材、学生了如指掌,被其美好形象点燃激情的火焰 

时,感情激动了,灵感产生了,于是课堂气氛就被激 

活了,教学效果也就好了。教师丰富、纯洁而高尚的 

情感还可以左右学生的思想,可以激起学生相应的情 

感体验,从而产生共鸣,令人美不胜收。 

(二)教学语言美 

语言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之一,教师 的语言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 

的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逼真、亲切、自然, 

充满情和意,学生听了便“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 

闻其声”,不仅能使教材化难为易,而且能使学生得到 

美的享受。 

(三)教学节奏美 教学节奏美能有效减轻学生身心的疲惫,并唤起 

他们追求新知识的喜悦感。其具体表现为教师对教材 

内容的处理与安排富有弹性,即教学有起有伏,有张 

有弛,从而使学生的认知需要不断得到有效激发与强 

化,提高学习效率。 

(四)教学结构美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的美既包括教师 和学生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丰富的创造性, 

还包括教学在动态中形成的具有美的特征的组合形式, 

即和谐的教学过程结构。教学中的完整性、有序性、 节奏性等,都是和谐的教学过程结构的必备因素,也 

是教学结构美的核心。 

(五)板书艺术美 

板书是教师在备课中构思的艺术结晶,是教师的 

微型教案,富有艺术美的板书必须做到: 

内容美——从用字遣词上看,内容精炼,准确无 

误;从整体上看,线索分明,重点突出。 

形式美——布局合理,排列有序,条理清楚,具有 

立体美、对称美、奇异美、多样美、和谐美和造型美。 

书法美——字迹工整,一丝不苟,合乎规范,美 

观大方,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六)课堂气氛美 好的课堂气氛,令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泉,人 人轻松愉快,个个心驰神往。富有艺术美的课堂氛围 

应该: 

有疑问——课堂上教师要创造问题情境,用疑问 

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 有猜想——通过猜想,在头脑中形成一种求知的 

心理定势。 

有惊讶——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揭示学生的迷惘, 

巧妙点拨后让学生茅塞顿开,心里惊叹不已,惊讶之 

中有说不出的喜悦之情。 

有笑声——教师的课堂讲述要生动有趣,幽默诙 ●2011年第9期(教学研究)● 

谐,让学生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 

有争议——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围 

绕问题各抒己见,把问题弄清楚。 

有沉思——在关键问题上教师要留出“空白”,让 

学生探索。 

有联想——教师不要把课讲绝了,要留有余地, 让学生联想,通过有限领略无限。 

三、把自由还给学生,精心打造课堂气氛美 

美的理想就是自由的理想。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美 

的最高境界表现为课堂气氛美,其产生亦源于师生的 

“自由”,尤其是学生的“自由”。因此,我们必须把自 

由还给学生,精心打造课堂气氛美,不断开拓小学语 

文教学艺术美的深度。 

(一)还给学生表达的自由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除了少部分学生在教师的指 

挥棒下说上几句外,更多的则是要做面无表情的听众, 

或是偶尔唯唯诺诺地跟着鹦鹉学舌。由于它剥夺了学生 

表达的自由,因而很难让人感受到真正的“美”。小学 

语文教学只有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宽松的氛围,让他们 

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表述自己的观点,表露自己的 

感情,才可以体现教学艺术美,具体要做到: 

1.允许插话 

课堂上学生“不由自主”地插话是学生思维的火 

花、灵感的火花的闪现(尽管这些插话有时可能是 

“失言”)。当它出现时,教师要立即去引导它,补充 

它,可以使之清晰完美,否则,它会很快从记忆中消 

失,即使回忆起来,也达不到原来的高度。因此,教 

师要容许学生“不由自主”地插话,并给予足够的关 

注。适时地抓住学生灵感的火花,积极地加以引导, 

往往能给学生莫大的喜悦感,成就感,其创造精神就 

会得到不断培养。 

2.鼓励争论 

课堂上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争论,对他们 

的观点给以足够的尊重和保护,再适时地指点他们的 

争议,就会使他们兴趣高涨,精神振奋,思想集中, 

思维活跃,在不断的语言交锋中,学生的分析理解能 

力、语言表达能力、求新求异能力、个性潜能都能得 

到长足的发展。 

(二)还给学生选择的自由 自主性是创新的第一要素,而自主性的要点之一 

便是可以自主选择。这种自主选择在小学语文课堂教 

学中表现为: 

1.自主选择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做学习 方法的自觉选择者,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进行 

学习,以不断提高学法的运用效率,同时发展学生的选 择能力,以追求学生真正自主地读书、思考和创造。 

2.自主选择理解 

语文课程人文内涵是丰富的,因而学生对文本的 

解读往往是多元的。教师应当容许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有不同方向的选择,同时更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独特的体验。 

3.自主选择伙伴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 

标准基本理念之一。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重视学 

生的群体活动,努力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组 

建学习小组,开展好伙伴学习。这些学习伙伴不仅可 

以由教师分配指定,也可以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 

让他们根据自己平时的交往,自由结对,促使伙伴间 

智力的相互激发、情感的相互感染、探索的相互配合、 

效果的相互评价更加和谐通畅,从而在轻松愉快、合 

作交流的学习气氛中,提高学习效率,发展个人智慧。 

4.自主选择练习 

教师要积极尝试“作业超市”“友情推荐”等新 

颖的练习形式,既设计体现教学目标“下限要求”的 

基础题,又设计体现教学目标“上限要求”的提高题, 

把选择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优等生满足更高的求知 

欲,发挥创造力;让后进生消除心理压力,增强自信 

心;让中等生鼓起勇气,大胆地“跳一跳摘桃子”。 

(三)还给学生思维的自由 现代教学提倡“思维无禁区”,语文教学更应给学 

生充分的思维自由,激发他们充分、自由地展示思维 

个性。 1.从不同的方向想 

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 

自由地探索未知的领域,发挥自己的创见。教师尤其 

要鼓励学生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多角度思 

考”“逆向思维”等求异思维。 

2.尽情地想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教师要运用好教材中语言 

文字的空白、插图,乃至合适的音乐、动画等,创设 

情境,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让学生的 思维自由地驰骋。 

(四)还给学生活动的自由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 全面动起来,课堂才能真正活起来。给学生活动的自 

由,应以学习兴趣和内在的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 变革、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以突出学生主体能力综 

合发展为目的。要提供交流和相互激励的环境,鼓励 

学生主动参与集体有意义的活动,充分、全面发展学 

生的个性。要特别注重设计一些形式多样和兴趣盎然 

的实际操作活动,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把知识应用于 

现实生活,从现实生活中获得新知识、新经验,在实 

践中验证自己的创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思维成果。苏教 

版小语教材安排了许多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十 

分有利于我们充分展示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艺术美。 当我们把自由还给学生,学生的思维将空前活跃, 

想象力将尽情驰骋,创造力将充分发挥,其必然带来 

学生个性的全面解放,情感的自由释放,还有什么比 

这更能让人容易感受到教学艺术美呢? ・语文教学研究・ 

四、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必须把教学的高效益放在首位 

教学艺术的美始终与“效益”结合在一起,这是 

教学艺术独特的审美特性。因此,教学艺术中的审美 

因素是以效益因素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审美仅仅是手 

段,效益才是目的。那种损害教学质量和效益的花架 

子,只是哗众取宠,不能算是什么教学艺术,因而也 就无法体现教学艺术美。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拒绝“热热闹闹”,更应拒绝“事先包装”。高 效,才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才是教学艺术美的真谛。 

(二)必须十分重视教师的课前准备 

教学中,学生的“自由”不是盲目的,而是合目 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因此,教师课前必须要充分 

钻研教材,熟悉学生,使自己确定的教学目标顺应学 

生的认知需要,设计的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能达到“自由”的境界。而 

教师的精心准备则同时创造了教学语言美、教学结构 

美、板书艺术美等教学艺术美。 

(三)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学生的“自由”是建立在“参与”的基础之上。 没有了学生的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不是如一潭死水, 

死气沉沉,就是如蜻蜓点水,华而不实。因此,必须 

从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使学生懂得 

自己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主动把自己融入 课堂,既要当“观众”,更要当“演员”,只有这样, 

学生的“自由”才是有效的“自由”。当然,学生的主 动参与意识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地 

引导与培养。 

课堂教学尤其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处处充满着美, 

教师应引导每个学生从教材、教学、学习中寻找美,发 现美,感受美。愿我们的课堂教学都洋溢着浓浓的教学 

艺术美,让我们的学生都能充分享受到教学艺术美。 

参考文献: 【1]崔含鼎,梁仕云.现代教学艺术论[M].广西:广西 教育出版社。1990.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M】.北 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刘显国.教学艺术美【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O0o. [4】刘红.把自由还给学生——关于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 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02, (1):44. [5]李怀源等.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 专辑….小学语文教师,201l, (1):18—71. 

【责任编辑:郭雅洁】 I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