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义三角级数函数电离层延迟模型.pdf

广义三角级数函数电离层延迟模型.pdf

!月

广义三角级数函数电离层延迟模型

"

袁运斌

!欧吉坤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动力大地测量学重点实验室!武汉

!"##$$

!%##!’#@’($收稿!

%##&’#(’#)收修改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批准号#

#"#(>&$和山东省基础地理信息与数字化技术

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

AC%##"’&$资助

,’-./0#

^^6YV7!.7;G5=G/YY5.;5;3摘要

!!研究一种参数可调的广义三角级数函数

aJA]$

Y939B.0/_9:8B/Y34-98B/;79B/97b23;8/43%电

离层延迟模型

5分析

aJA]模型在电离层研究特别是为单频用户提供延迟改正应用方面的特点

5

初步结果显示!较参数固定的三角级数函数

JA]$

8B/Y34-98B/;79B/97b23;8/43%模型和目前广泛应

用的多项式模型

KHLg$

V40^34-/.0-4:90%模型!

aJA]模型能够更好的描述电离层

J,*变化特

性!可望进一步提高基于

aKA的局部电离层延迟信息的确定精度

5

关键词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8+$

!广义三角级数函数#

=,+U$

!电离层延迟

!电子总含量#

,OI$

!!基于

aKA计算全球和区域性的电离层延迟的精

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局部电离层延迟信息的确定

精度%(&(!’

%许多科学研究工作和单频无线电定位用

户要求使用高精度的电离层延迟信息

%这实质上!

就是要求精确提取局部电离层延迟信息%((&(!’

%实现

这一要求的最关键的因素是电离层延迟模型的合理

选择

%目前广泛应用的局部电离层模型!是多项式

模型

KHLg"

V40^34-/.0-4:90$%(&&(>’

%但

KHLg

模型!一般只能在数小时的拟合过程中达到较好的

精度

%a94BY/.:427%(@’利用三角级数函数

JA]"

8B/Y’

434-98B/;79B/97b23;8/43$进一步提高了局部电离层

延迟周日变化特性的模拟能力

%由于

JA]模型参数

固定而且建立在地理参考系上!所以不能很好地反

映局部电离层延迟的特性!也限制了电离层延迟的

计算精度

%为此!本文将其扩展为地磁参考系下+

能够有效模拟长测段电离层延迟的参数可调的广义

形式

%利用多天实测

aKA数据比较了广义三角级数

函数

aJA]"

Y939B.0/_9:8B/Y34-98B/;79B/97b23;’

8/43$模型+

JA]和

KHLg模型的电离层延迟的拟

合精度!分析了利用

aJA]模型和

aKA数据精确

求定电离层延迟信息的特点!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

’!=,+U电离层延迟模型

有效描述电离层

J,*的周日变化特性是构建高

精度垂直电离层延迟改正模型的关键问题

5基于

aKA

拟合垂直电离层

J,*时!为充分顾及电离层

J,*的

周日变化特性!通常利用以

aKA日为测段的高精度

双频

aKA数据"如

PaA等基准站的数据$精确求定相

关的电离层延迟信息

5电离层

J,*的周日变化规律

与季节+地理纬度+太阳与地磁活动等因素关系密

5不同时空区域的电离层周日变化特性!难以利用

数学模型进行精确的统一表示!给建立普遍适用的局

部电离层模型造成极大的困难

5然而对

aKA用户较

为集中的中纬度地区而言!单站或局部区域天顶方向

电离层

J,*周日变化特点!通常可近似地描述为#

白天随地方时

=呈近似余弦的变化!一般在

=W(!G

时达到最大(晚上变化平稳且相对较小!随地方时

=

变化不明显

5若记为

2

-电离层对下点

APK的地磁纬

度!

=

7/V为

APK地方时!

>W%3"

=

7/VE(!$-

G!

GW%!G!

根据

dJ,*值时空变化特点!将

dJ,*的周日变化

视为以下几部分影响的合成#

&

(#与地方时和纬度以&(#(

外因素有关的综合变化(

(A

%

6&

62612

-#仅与纬度有关

的变化(

(A

"

6&

6>126#仅与地方时有关的变化(

(A

N!A

e

6-(!

‘-(&

626

->12‘#与纬度和地方时有关的综合变化项(

(A

!

6-(&

6(;47"

6>$

1&

6%7/3"

6>12$#与地方时有关的

周期变化综合影响项

5调整

I

/的序号后!合成以上

各项变化可得垂直电离层

J,*模型#

Q

F89;-&

(1(A

%

6-(&

61(2612

-1(A

"

6-(&

61A

%>126

1(A

N!A

e

6-(!

‘-(&

61A

%1A

"26

->12‘1

(A

!

6-(&

%61A

%1A

"1A

N1A

e0(;47"

6>$

1&

%61A

%1A

"1A

N1A

e7/3"

6>12$!"

($

上式中!

&

6为待求的

dJ,*参变量(

2

$-2

3e#5#)!

;47"

"

3E(5)($$(

2

3为

APK的地理纬度(

"

3为地理

经度

5

若记

!

6-K

(,

&

6!"

K

(-!#%"3Q%

(!

Q

(为载波

L(的频率$!"

($式化为相应于载波

L(的垂直电离

层延迟模型#

N

(!B-!

61(A

%

6-(!

61(2612

$1(A

"

6-(!

61A

%>126

1

(A

N!A

e

6-(!

‘-(!

61A

%1A

"26

$>12‘1

(A

!

6-(!

%61A

%1A

"1A

N1A

e0(;47"

6>12$

1

!

%61A

%1A

"1A

N1A

e7/3"

6>12$!"

%$

这里

!

6"

6W(!

%!3!

,$为电离层延迟模型参数

5利

用高精度双频

aKA载波相位观测和最小二乘拟合技

术!可精确求定"

%$式的模型系数

5a94BY/.:427%(@’

曾利用地理参考系下+参数固定的三角级数模型"相

当于"

%$式取

A

%-#!

A

N-A

e-(!

A

"-%!

A

!-)

2

-由

2

3代替时的表示$研究基于双频

aKA数据确

定电离层延迟的方法!"

%$式可视为其扩展的广义形

5显然!调整和选择"

%$式中不同类型的参数!能

够较好地表示不同局部地区的电离层延迟的变化特

性!理论上可提高利用单站和局部

aKA数据提取电

离层延迟信息的精度

5为研究这一特点!后面的数

值计算!均在地理参考中进行

5事实上!如果实现

了亚日级的时间分辨率!在中纬度区域的一般情况

下"

%$式采用地磁纬度和地理纬度的计算结果比较接

5这从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影响电离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而不是地球磁场

5

(!=8+数据与基本试验方法

(2’!=8+数据与基本试验方法

利用

PaA的

UJTM站的双频

aKA数据!比较了

分别由

aJA]!

JA]与

KHLg模型拟合的电离层延

迟的改正精度

5所采用的

aKA数据的日期分别为

%###年的#第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共

&":5每天的

aKA数据单独处理

5数

据采样间隔为

"#75aKA卫星观测高度截止角为

%&m5另外!分别利用北京房山站和武汉站连续

$:

"

(@@>年

>月

"#日到

@月

&日$和

%:"

(@@$年第

(">

("@aKA日$的

aKA数据!详细分析了基于

aJA]

模型所描述的电离层延迟的变化特性

5计算中!所

J,*值化为

L(信号中的电离层延迟

N

(5

aKA研究和应用中!一般假定电离层区域的所有

自由电子都集中在高度为

Q/VV"如

"&#X-$的无限薄

的球层上%(!!!>&(@’!即单层模型!对垂直

J,*"或直接

对垂直电离层延迟$参数化!将仪器偏差处理成系统误

差!选择合理的电离层延迟模型和投影函数!基于最

小二乘拟合技术!利用一段

aKA观测数据特别是双频

相位"或相位平滑码$观测数据提取出天顶电离层延迟

N

(!B5这是一条高精度确定电离层延迟的可取途径%(%’

5

本文试验中也采用这一方法

5首先将电离层虚拟成距

地面高度

_

/VV为

"&#X-的薄球层!地球半径

)

9选为

)"$(5"@&(X-5由于所选

aKA数据的观测截止角为)(#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