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济宁学院图书馆特藏室古籍书目简介
济宁学院图书馆特藏室共有古籍书目329种,10658 册,其中善本共计242种,包括各个时代的刻本和抄本、稿本、批校本。特藏室不仅收藏了《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永乐大典》、《四部丛刊》、《册府元龟》等大部头古代典籍的再版书,还收藏了国内外一些集价值大和珍贵稀少两个特性于一身的线装古籍版本。统观而言,这些书目时空跨越长:有春秋末战国时编定撰写的经、传、说、记、诸子书等,也有清末及近代的史籍、大师遗书、文集等。内容丰富而有代表性,涵盖了以下几类:
一、反映重大历史事件起因、过程、结果或影响的关键性原始文献。
二、反映社会上具有重要影响的机构、团体的创立、结束及重要活动轨迹的原始文献。
三、反映著名历史人物思想,生平活动轨迹的原始文献。
四、在同类题材中属于罕见,或具有相当特色、或具有首创性的原始文献。
五、具有重要的文献和艺术价值的档案。
六、年代久远的档案。
总之,这些古籍书目集历史文献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为一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广大教师教学和研究的有益帮手。
为使大家对本特藏室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便于充分利用,现把内藏古籍书目详列如下(基本按经、史、子、集分类,对虽然是近期出版、但在内容上有古文献价值的历史书也列入其中,每一类在内容上尽量按年代排列,便于读者检阅):
线装书籍:
经部(其中先秦经部书籍按“十三经”产生顺序排列):
1.《周易集义》4册,(清)强汝谔撰,上海古籍出版社。
2.《尚书全部》4册
3.《毛诗选》6册,(汉)毛亨 撰
4.《毛诗郑笺》4册,(汉)毛亨、郑玄 撰,中华书局聚珍仿宋版印
5.《诗演义》6册(《四库全书》珍本初集经部诗类),商务印书馆影印故宫博物院所藏文渊阁本
6.《原板诗经备旨喈凤详解》5册,陈百先 辑解、汪敬堂 增订,有益堂梓行
7.《诗经体注图考》4册,(清)高朝璎 注,宏道堂藏版
8.《天方诗经》3册,(埃及)蒲绥里 编。
9.《丧服郑氏学》上下函共14册,(清)张锡恭撰
10.《春秋左传古注》16册,中华书局聚珍仿宋版印。
11.《左绣》上下函共16册,(清)冯李骅、陆浩同编,又作《春秋左绣》,康熙四年双截楼刻本
12.《左传句解》2册,韩苂慕重订,香港联合圆图书公司出版,1959年11月。
13.《春秋繁露》4册,(汉)董仲舒 撰,一部推崇公羊学的代表作。
14.《春秋公羊谷梁传合刊》8册
15.《四书析疑》10册,乾隆木刻本 2 16.《四书恒解》8册,(清)刘沅辑注,清光绪北京道德学社印刷排印本
17.《四书白话解说》14册
18.《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36册,(清)阮元,光绪丁亥年(1887年)脉望仙馆石印
19.《翁注困学纪闻》10册,(宋)王应麟撰、(清)翁元圻注,上海中华书局聚珍仿宋版印。此书为应麟所撰札记考证性质的学术专著,内容涉及到传统学术的各个方面,其中以论述经学为重点。书行以后,后世儒者均深以为重。入清,阎若璩、全祖望、程瑶田、何焯、钱大昕、屠继绪、万希槐七人为其作笺注,世称“七笺本”,道光五年翁元圻采辑以上诸家之说,复为详析按断,成为注释《困学纪闻》诸书中较为详备的本子。
20.《经学源流考》3册,甘鹏云 述,崇雅堂民国27年(1938), [敦煌资料]
21.《金刚经直解》1册,(清)吕祖撰,乾隆元年,板藏北京琉璃厂龙云斋,民国十年重刊
22.《国学笔谈》1册,甘鹏云
23.《读书杂志》8册,(清)王念孙
24.《许氏说文》8册,(汉)许慎 撰
25.《说文解字》4册,(汉)许慎 撰,嘉庆藤花榭藏版。
26.《汉简》1册,上海涵芬楼借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冯己苍手抄本影印。
27.《六书例解》1册,马叙伦 撰。
(以上为一函,由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20年摹印。)
28.《说文解字引经考》7册,马宗霍 著,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年1月
29.《说文系传》4册,(南唐)徐锴撰
30.《说文系传校录》4册,(清)王筠撰,清道光癸卯年(1843)刻本
31.《说文句读》4函30册,(清)王筠
32.《说文释例》5册,王筠等
33.《说文古籀疏证》6册,(清)庄述祖撰,上海图书公司影印原本
34.《说文解字研究法》3册,马叙伦著,商务印书馆,1955年。
35.《类篇》10册,司马光撰,据上海图书馆汲古阁影宋钞本影印,是直接承接《说文解字》和《玉篇》的一部字书,所收字数 31319字,比《玉篇》增多一倍。《集韵》遗漏的字也都尽量收入,但《集韵》书中冗杂的重文就不尽采录,体例比较严谨。且书中收有唐宋之间所产生的字不少,为研究文字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
36.《重增幼学故事琼林》8册,(明)程登吉 编,《幼学琼林》是我国明清以来广泛流行的儿童蒙学读物。它的内容十分丰富,包罗了天文地理、君臣父子、婚姻家庭、衣食住行、制作技艺等传统知识的大部分内容,可以称得上一部微型的百科全书。
37.《文字蒙求》2册,(清)王筠 著,中华书局1941年版。影印道光26年重订本,版本:刻本。
38.《佩文韵府》24册,(清)张玉书、陈廷敬、李光地等编撰,是清代官修大型词藻典故辞典之一,专供文人作诗时选取词藻和寻找典故,以便押韵对句之用的工具书。
39.《韵补》5册,(宋)吴棫 撰,中华书局影印宋刻本,1985年3月
40.《钜宋广韵》2册,(宋)陈彭年 撰,据上海图书馆藏宋刻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2月出版,宋乾道五年(1169年)建宁府黄三八郎刻本。
41.《中原音韵(附中州乐府音韵类编)》(上、中),(元)周德清辑,中华书局。
42.《江氏音学十书》8册,(清)江有诰(江晋三)撰
43.《增广剔弊五方元音》1册,民国10年上海锦章图书局石印。
44.《康熙字典》63册,中华图书馆印行。 3 45.《经典释文》8册,(唐)陆德明
46.《文字通诠》4册,中华书局民国12年印行。
47.《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2册,杨树达 著,商务印书馆民国26年1月出版。本书分五大类,包括说字之属、音韵之属、方言文法之属、经子考证序跋之属、考史金石之属。杨树达治语言音韵之学,远绍段、王,近综民国诸人金石之学,成一家之学。其要点有三:形声字声中有义,声母通假、字义同缘于受名之故同。依此三个原则去治训诂之学,提纲挈领,纲举目张。故其治小学之绩能超清儒之上,足为今人法式。
48.《三字经注解备旨》1册,(清)贺兴思注解
史部:
1.《国语》(天圣明道本)5册,同治己巳湖北崇文书局重雕
2.《战国策》(剡川姚氏本)5册,同治己巳湖北崇文书局重雕
3.《战国策》(剡川姚氏本)6册,读未见书斋重雕
4.《吕氏春秋集解》10册,许维遹撰,清华大学整理古籍丛刊之一
5.《盐铁论读本》7册,(汉)桓宽著,郭沫若校订,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6月
6.《史记》(归震川评点本)20册,清光绪时代的木刻本
7.《钦定史记》8册。
8.《钦定前汉书》8册。
9.《钦定后汉书》8册。
10.《钦定三国志》4册。
11.《齐民要术》2册,(北魏)贾思勰
12.《通典》,(唐)杜佑
13.《全相平话五种》5册,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影印出版。包括:讲述周武王兴兵灭商建立周朝的《武王伐纣书》,讲述战国时代燕国、齐国战争故事的《七国春秋后集平话》,讲述嬴政建立秦王朝故事的《秦并六国平话》,讲述以斩韩信事件为中心情节的《前汉书续集平话》(又名《吕后斩韩信》),以及讲述三国故事的《三国志平话》。为元代讲史话本,为研究元代话本小说提供了实际资料,它们的“历叙史实而杂以虚辞”的编写方法,对后来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的编撰也有重要影响。
14.《东周列国志》27册,《东周列国志》写的是西周末年(公元前789年),至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包括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间的历史故事,内容相当丰富复杂。其中叙写的事实,取材于《战国策》、《左传》、《国语》、《史记》四部史书,将分散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按照时间顺序穿插编排,冶为一炉,成为一部结构完整的历史演义。
15.《越绝书》1册(附钱培名、俞樾札记二种),张宗祥 校注,商务印书馆1956年12月。
16.《史略》(上下册),(宋)高似孙
17.《路史》2册,(宋)罗泌 撰,此书为杂史。路史,即大史之意,记述了上古以来有关历史、地理、风俗、氏族等方面的传说和史事,取材繁博庞杂,是神话历史集大成之作。
18.《归田录》1册,(宋)欧阳修,涵芬楼藏版,据元刻本校。欧阳修晚年辞官闲居颍州时作,故书名归田。多记 朝庭旧事和士大夫琐事,大多系亲身经历、见闻,史料翔实可靠。
19.《稽古录》4册,(宋)司马光 著,《稽古录》算是《资治通鉴》的首部曲,一本简而易懂的参考手册。由《历年图》、《历代君臣事迹》和《百官公卿表》等编集而成,记事上始于三皇五帝,下至北宋英宗治平末年,年代皆超出《通鉴》断限以外。
20.《齐东野语》6册,(宋)周密 撰,书中所记,多宋元之交的朝廷大事,很多可补史籍之不足,如“李全始末”,“端平入洛”,“二张援襄”等,都是很有价值的资料。 4 21.《东都事略》12册,(宋)王称 撰,清乾隆乙卯年(1795年)扫叶山房刻本。为纪传体北宋史,王称根据国史、实录,还采用了野史的资料,写成该书。虽然它的内容颇显单薄,但是叙事简明扼要,有些内容为《宋史》所无,或可纠正《宋史》的失误,可与《宋史》互相补充,为研究宋史不可缺少的资料。
22.《世说补》(《重订世说新语补》)6册,乾隆27年茂清书屋藏版。
23.《梦溪笔谈》3册,(宋)沈括 撰,广陵书社
24.《宋名臣言行录》12册,(南宋)朱熹、李幼武 撰,清道光洪氏刊本,版本:刻本。记叙宋代204位著名人物之生平、事迹,每事均自成一行,叙必注其出处,为研究宋代名臣的重要史料。内收人物图4幅。
25.《蒙兀儿史记》28册,屠寄 著,是一本研究元史的重要参考书目,它纠正了许多元史中的错误和缺漏。
26.《元史通俗演义》6册,蔡东藩,上海会文堂石印本。
27.《二十四史通俗演义》6册,(清)吕抚 辑。
28.《明陈洪绶水浒叶子》1册,陈洪绶著 李一氓供稿,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据成都李氏藏本影印,1979年9月
29.《藏书》12册,(明)李贽 著,中华书局整理本,1974年7月。经传体历史及史论著作。
30.《续藏书》2册,(明)李贽 著,版本:明刻本。
31.《三国志集解》三函18册,(西晋)陈寿 撰,近人卢弼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仿王先谦《汉书补注》体例,编成《集解》。该书征引浩博,辩证详明,是目前《三国志》注释本集大成之作。
32.《枣林杂组》6册,(明)谈迁,元明史料。
33.《筹辽硕画》44册,(明)程开祜 撰,1936年商务印书馆影印明刊本。为编年体史籍。主要内容记万历四十六年 (1618)至泰昌元年(1620)有关辽东长城地区问题的奏疏。是研究明长城辽东镇万历年间后期情况的重要参考史料。该书最初刊于泰昌元年(1620),国内已佚。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收入《国立北京图书馆善本丛书第一集》。
34.《群书拾补》9册,(清)卢文弨 撰,抱经堂本,江苏古籍刻印社出版,1987年4月。
35.《校史随笔、洛阳伽蓝记合校本》2册,《校史随笔》,张元济著,商务印书馆1938年10月初版,1957年2月重印。记录了张元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主持校勘、辑印《百衲本二十四史》时取得的研究成果,达到了那个时代的制高点。《洛阳伽蓝记》,北魏杨炫之撰、张宗祥校,商务印书馆1920年9月初版,1955年11月重印。本书是一部以名刹大寺为主纲,中小佛寺为附目,详细地记述北魏时期洛阳城内和城外佛教寺院的兴废沿革,以及有关的史事、景物、掌故、传闻的名作。
36.《盐邑志林》40册,(明)樊维城编,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六年影印明刻本。是作者为海盐知县时编纂,收录从三国至明代邑人中最有影响的著述四十一种计六十五卷,汇成一部地方性丛书。它不仅保存了海盐历代极有价值的地方文献,它的重大贡献还在于开创了中国编印地方性丛书的先河,对后世影响甚大。
37.《天下郡国利病书》56册,(清)顾炎武 撰,出版社:树蘐草堂, 清(1644-1911)
版本:抄本。
38.《海国公余辑录》6册,(清)张煜南 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3月根据光绪24年刻本影印。(地理、风物)
39.《读史方域纪要》64册,(清)顾祖禹 撰,地理类
40.《云栈纪程》(第三、四册),(清)张邦伸撰,上海古籍书店复印。研究古蜀道重要历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