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刘素珍X1 朱久伟2 樊 琪3 梅玮3
(1南京军区八五医院心理科,上海,200235)(2上海市司法局社区矫正办公室,上海,200235)(3上海师范大学应用心理系,上海,200234)
摘 要 以探讨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特点为目的,以康健街道社区服刑人员为范围,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及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社区服刑人员的人格、心理健康方面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社区服刑人员在总体上虽基本属于正常人群在其人格特征仍与罪犯人群所特有的特点具有少量共性;其心理健康也普遍存在一定问题;同时,证明了社区服刑人员的人格与心理健康有一定的联系,其结果可以在今后的社区心理矫正工作中加以关注和应用。关键词:社区 服刑人员 心理测量 心理矫正
1 导言 在人类社会中,犯罪是极其普遍而常见的现象。人为什么会犯罪?因素之多,不一而终。但是,已有不少理论表明犯罪是同心理问题相连接的。自从马歇尔(I.H.Marshall,1981)将监狱领域中的医学模式和实证主义犯罪学派的发展联系起来之后,国外的研究者开始提出犯罪与心理疾病之间有重叠关系;犯罪行为是一种异常行为;犯罪行为是精神-情绪障碍的一种表现等观点,最终得到心理治疗方法既能够有效矫正犯罪人,又符合人道主义精神的论断[1]。罪犯的心理问题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的过程,有社会文化等认知因素、生物遗传因素、家庭环境因素等在其成长的不同阶段对其心理状况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对人格形成的影响。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现代犯罪学家安倍淳吉于1990年对犯罪心理作了具有层次结构性的表述,认为,犯罪者的/基本自我0(即基本欲求)与/中心自我0(具体目标)在犯罪行为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边缘自我0(实现目标的方法)则处于手段性的位置[2]。莱根(Lykken,1957)、艾森克(Eysenck,1964)则认为,具有犯罪人格倾向者极易陷于犯罪;极端外向者不易受他人控制和接受社会化,在犯罪人口中较为常见[3]。所以,犯罪与人格倾向有密切的关联。社区服刑是有别于监狱服刑的一种新的服刑形式。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这种服刑模式更有利于人的改造。我市已在部分社区开始尝试此种服刑模式。然而,如何矫治更有效,是广受关注的问题。根据犯罪心理学理论,心理矫治(psychologicaltreatmentforoffender,psychologicaltreatmentforinmate)是指促使罪犯的心理和行为发生积极变化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行为矫正等活动的总称[4],它是有效矫治途径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矫治工作开展之初,只有对服刑人员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assessment),在了解服刑人员的心理特征和其他有关情况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开展包括心理矫治在内的其他工作[5]。根据文献检索,未见关于我国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专门研究报道。本项研究通过对社区服刑人员人格特点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内部因素)))人格特点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心理矫治工作的影响。2 对象和方法2.1 对象康健街道22名社区服刑人员,其中女性4位、男性18位,年龄在20~60岁之间。案由分别为盗窃、斗殴、敲诈、交通肇事、受贿、虚开发票等。小学文化程度9.1%,初中文化程度22.7%,高中文化程度36.4%,中专文化程度13.6%,大专文化程度9.1%,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9.1%。未婚31.8%,已婚54.6%,离异13.6%。2.2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社区服刑人员以团体方式进行调查,答卷当场回收。采用问卷为:¹症状自评量表(SCL-90)[6]:由90个问题组成,统计指标为总分及各症状因子分,症状的严重程度从1(没有症状)至5(极严重)分为5级,根据各因子分高低来评估心理健康水平,分数越高表明其心身症状越严重;º艾森克人格问卷(EPQ)[7]:共88项由P、E、N、L4个分量表组成,主要调查精神质(P)、情绪稳定性(N)、内外向(E)、受试者的/掩饰0倾向(L)。由训练有素的专门测量人员对社区服刑人员实施团体测量,对于有阅读困难的社区服刑人员实施个别测量。统计学处理:应用t检验、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3 结果和分析3.1 与普通人的常模比较 社区服刑人员SCL-90的总均分和阳性因子高于中国普通人群常模,且各因子中,在躯体化、强迫、抑郁、偏执、精神病性因子上均分高于中国普通人群常模,在躯体化因子上与中国普通人群常模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社区服刑人员EPQ的4个维度中只有内外向(E)略高于常模均值(p<0.05,见表1),且存在显著差异。但这4个维度的分值分布均在正常范围内。3.2 阳性症状及心理问题检出率
X通讯作者:刘素珍。E-mail:liusuzheng@hotmail.com
1452 心理科学 PsychologicalScience 2006,29(6):1452-1455根据有关报道,SCL-90的因子分达到1分以上为阳性症状,SCL-90的因子分达到2分或2分以上,表示有比较明显的心理问题,SCL-90的因子分达到3分或3分以上,则表
示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8]。以因子分\2分为界限值,则发现社区服刑人员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和其他(一般症状)因子上的症状相对表现突出。表1 SCL-90各因子、人格与常模比较(M?SD)
因子社区服刑人员(n=22)普通人群常模tp躯体化1.61?0.481.37?0.482.3720.027*强迫1.67?0.471.62?0.580.4820.634人际关系1.52?0.431.65?0.61-1.4580.160抑郁1.51?0.451.50?0.590.1760.862焦虑1.37?0.341.39?0.43-0.3030.765敌对1.44?0.531.46?0.55-0.3680.717恐怖1.17?0.221.23?0.41-1.3050.206偏执1.45?0.441.43?0.570.1980.845精神病性1.40?0.371.29?0.421.4690.157其他1.51?0.52)))))))))总均分1.48?0.331.44?0.430.6000.555阳性项目数29.59?17.5924.92?18.411.2460.227精神质(P)49.32?9.9250?10-0.3230.750内外向(E)56.14?10.4650?102.7520.012*
情绪稳定性(N)46.14?9.2550?10-1.9590.063掩饰性(L)48.86?9.2550?10-0.5760.571 注:**p<0.01;*p<0.05(以下同)。 在SCL-90中检出1个或1个以上因子为阳性症状的概率平均为81.36%,其中检测出2个或2个以上因子表现为有心理问题的总人数为9人,检出率为40.91%,其中强迫症状存在问题人数最多,检出率为31.82%,而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仅表现在敌对上,占4.55%(见表2)。
表2 SCL-90各因子得分情况统计项目\3\2\1较严重的心理问题较明显的心理问题有阳性症状N%N%N%躯体化00522.732090.91强迫00731.822195.45人际关系00313.642090.91抑郁00313.642090.91焦虑0014.551986.36敌对14.5529.091777.27恐怖00001045.45偏执00313.641881.82精神病性0029.091777.27其他(一般症状)00418.181777.27表3 社区服刑人员人格特征(EPQ)情况统计项目高分(%)中间(%)低分(%)精神质(P)20.858.320.8内外向(E)54.233.312.5情绪稳定性(N)12.545.841.7掩饰性(L)16.762.520.8
3.3 人格特征(EPQ)情况统计从表3可以看到,在社区服刑人员中精神质(P)项得分分布基本为正态,而大多数人(54.2%)在内外向(E)上表现为高分,那么可以理解,同时有41.7%的人在情绪稳定性(N)上表现为低分。掩饰性(L)高分主要出现在精神质(P)和内外向(E)两项均为高分的对象上(见表3)。另外,根据前人对EPQ的T分划分标准[9]可得在本研究中,典型外向且情绪不稳定者或趋稳定者、典型内倾且情绪稳定者均只有4.
5%,典型外倾且情绪稳定者约占31.8%,典型内倾且情绪趋不稳定者约占18.2%,情绪趋稳定且内外向中性者占36.4%。3.4 SCL-90各因子与人格特征的相关分析通过相关分析可从表4中得到,人格特征中情绪稳定性与SCL-90中躯体化、抑郁、敌对因子之间呈高度显著正相关,情绪稳定性与SCL-90焦虑、恐怖和偏执因子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人格特征中精神质与SCL-90中躯体化因子之间呈高度显著正相关。总体而言,情绪稳定性人格特征与SCL-90各因子之间的相关程度最高,其与SCL-90总均分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高达0.609(p<0.01,见表4)。3.5 SCL-90均分与人格特征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SCL-90的总均分为因变量,人格各特征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在A=0.05水平进行回归模型且有
刘素珍等:社区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1453 显著意义的因素只有1个(见表5),即情绪稳定性(N),拟合图如图1。此回归方程的复相关系数r为0.609,判定系数为0.339,但是由此拟合优度并不是很理想,因此只能解释为SCL总均分的变异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情绪稳定性(N)因素的变化所影响的,但还未达到决定其变化的程度。
表4 SCL-90与人格的相关分析项目精神质(P)内外向(E)情绪稳定性(N)掩饰性(L)躯体化0.626**-0.0470.592**-0.219强迫0.169-0.3520.349-0.080人际关系0.055-0.1810.6260.145抑郁0.319-0.3000.609**-0.062焦虑0.207-0.2800.501*-0.203敌对0.3640.1580.590**0.017恐怖0.245-0.2950.434*0.052偏执0.3280.0580.445*-0.103精神病性0.047-0.1510.1530.086其他(一般症状)0.178-0.0260.228-0.286总均分0.351-0.2020.609**-0.100
表5 人格特征对Scl-90总均分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模型BtSig.(常数)0.4891.6590.113情绪稳定性(N)0.0223.429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