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器翻译技术的现状及发展(一)

机器翻译技术的现状及发展(一)

机器翻译技术的现状及发展(一)
摘要:本文在分析机器翻译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机器翻译的历史和现状,探讨了机器翻译
所面临的问题及机器翻译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机器翻译;自然语言;发展趋势
1.引言
《圣经.创世纪》中第十一章巴别塔:“耶和华说: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
言语,如今既作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要作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
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于是耶和华使他们从那里分散在全地上;他们就停工,
不造那城了。因为耶和华在那里变乱天下人的言语,使众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
别(就是变乱的意思)1]。”这只是圣经故事,但告诉我们语言的不同确实是人们交流的极
大障碍,因此人们一直在寻找打破语言障碍的途径和办法。翻译则能克服语言障碍,使得不
同语言人们之间能相互交流。谭载喜在他的《西方翻译简史》一书中提到我国的翻译史时说:
孔子周游列国,在各地言语发音不尽相同,彼此交流甚少的当时,也不得不通过象寄之才(即
翻译人员)以“达其意,通其欲”。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展,网络信息的激增,国际社会交流
愈加频繁,机器翻译已成为克服交流时所产生的语言障碍的重要手段之一。
2.机器翻译的定义
计算机翻译通常叫机器翻译(MachineTranslation或MT),即全自动高质量机器翻译
(FullyAutomaticHighQualityMachineTranslation,简称FAHQMT或MT),就是人类利用计算机进
行自然语言间的相互翻译,利用软件实现从一种自然语言文本到另一种自然语言文本的翻译
2]。
3.机器翻译的历史与现状
在古希腊时代就有人提出利用机械装置来进行语言翻译的想法,其中之一是如何用机械手段
来分析自然语言。17世纪,人们首次提出使用机械字典克服语言障碍的设想。1903年,古
图拉特(Couturat)和洛(Leau)在《通用语言的历史》一书中指出,德国学者里格(W.Rieger)首次
使用了“机器翻译”(MachineTranslation)这个术语。1952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召开了第
一届国际机器翻译会议,标志着机器翻译正式迈出了第一步。1978年在中科院计算机所的
一台64K容量的计算机上成功地进行了20个标题的机器翻译测试。1987年在日本箱根举行
了第一届机器翻译峰会(MTSummit),并决定以后每两年轮流在亚、欧、美定期举行。20世
纪90年代后,随着微机的普及,相继出现了多种翻译软件,例如金山公司的词霸系列,实
达铭泰的东方快车系列,Trados翻译软件等。到目前为止,由于计算机科学、语言学研究的
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大幅度提高以及人工智能在自然语言处理上的应用,机器翻
译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不过,机器翻译的水平距理想的“全自动高质量(FAHQ)”的
目标还有很远的距离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