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教程文件

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教程文件

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
【摘要】 目的 了解四川省结核病患病情况及流行特征, 分析全省结核病流行变化趋势, 为 制定有针对性的
策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 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四 川省抽取 9 个调查点,平均每个点
调查 1 200 人。对所有 15 岁及以上调查对象作 X 线胸片 检查,对所有胸部X线检查异常者和肺结核可疑
症状者进行 3次痰涂片检查。对发现的所有
肺结核患者进行结核病相关情况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 10 894 人,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
者 56人,其中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涂阳)患者 7 人,活动性肺结核和涂阳肺结核患病率
分别为 514/10 万和 64/10 万。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在 35 岁以后随年龄的增长上升, 75~79 岁最高
(969/10万);山区患病率最高 (973/10万),分别是平原 ( 194/10万)和丘陵(520/10 万)的
5.02
和 1.87 倍;农村人群患病率( 674/10 万)是城市人群( 194/10 万)的 3.47 倍;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和涂
阳患者中复治患者比例分别为 35.71%和 28.57%;无症状者占活动性
患者的 19.64%。结论 四川省结核病疫情较为严重,农村地区和贫困山区疫情不容忽视; 复治患者比例较
高,暴露出治疗管理上存在问题。
结核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 是全球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 四川省是结 核病疫情最严重
省份之一。 2010 年全省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流调)结果表明, 全省 15岁以上人群活动性、痰
涂片抗酸杆菌阳性(涂阳)肺结核患病率分别为 598/10 万、
104/10 万,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测算 15 岁以上人群中有活动性、 涂阳肺结核患者 44.80 万、7.79
万,分别占全国的 8.98%、 10.82%[1] 。 2012 年在 9个县(区)开展了结核病患病 率调查,旨在评价近
2 年《四川省结核病防治规划( 2011—2015
年)》(规划)实施效果, 了解全省目前肺结核的流行状况和

危害程度,识别肺结核疾病负担较重的区域和高危人群, 确定防控重点。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各调查点 15 岁及以上(出生日期在 1997-12-31
之前)的本地户 籍人口(不包括

外出超过 6 个月的人口)及外来常住人口。
1.2
抽样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以村(社区)为最小行政单位组织实施。 根 据四川省第五次

流调中各个市 /州患病率的大小,将 21 个市州分为高、中、低 3 层,每层 随机抽取 3 个市(州),在每个
市(州)随机抽取 1 个县(区)作为调查点,共 9 个,然后 再在抽取的县中随机抽取 1个乡镇(或社
区) ,每个乡镇(或社区)随机抽取 1个村(或居 委会)。每个村(或居委会)抽取 1200 人,共计
10
810 人。 9 个调查点中农村、城镇点数之 精品资料 比定为 2:1
。入选的县(区)有金堂县、利州区、广汉

市、江油市、古蔺县、威远县、南部 县、通江县、仁寿县。其中,金堂县、利州区和广汉市为城镇点,其余
6
个县(区)为农村 点。
1.3 调查方法 为使本次调查结果与 2010
年流调具有可比性, 参考《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 病学抽样调查

实施细则》 ,对调查点所有调查对象包括已知的肺结核患者均进行症状调查并 拍摄 X 线片,行动不便者和孕
妇可直接查痰, 症状调查中发现的有咳嗽咳痰或及咯血症状且 持续 2 周及以上者、 已摄胸片疑似结核病影
像者、 已知活动性肺结核但线影像未见异常者都 取即时痰、 夜间痰、 清晨痰份标本进行痰涂片检查。确诊
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全部填写 《患 者登记表》,记录患者治疗分类、痰涂片结果等。
1.4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 采用Excel2007
软件建立数据库,对各调查点所有调查对象登

记表进行录入。数据分析通过 SPSS19•(软件实现。
2
结果

2.1调查点基本情况 调查点以村(社区)为单位, 平原 3个,调查人口 3 621 人,占 33.24%; 丘陵 4
个,调查人口 4 807人,占 44.13%;山区 2个,调查人口 2 466人,占 22.64%。农 村 6 个,调查人口
7 273人,占 66.76%;城市 3 个, 调查人口 3 621 人,占 33.24%。 2.2受检率 全省 9
个调查点抽样

人口为 30 146 人,应检人口为 11 926人, 实检人口为 10 894 人;实检人口占抽样人口的 36.14%,占
应检人口的 91.35%。
2.3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 全省 9个调查点共调查 10 894人,其中男性 4 594人,占 42.17%, 女性 6
300人,占 57.83%。调查对象年龄范围为 15~98岁,年龄的中位数为 50岁,上下四 分位数分别为 39

62 岁。调查对象中 20~59 岁主要劳动力年龄人口为 6 639 人,占 60.94%, 其他年龄人口为 4 255
人,

占39.06%。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 3568人, 占32.75%。调查对 3. 讨论
肺结核至今仍然危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慢性传染病, 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 题,是我国重点
控制的重大疾病之一 [2-3] 。开展结核病患病率调查是准确掌握特定区域在特 定时间内的结核病患病现状等有
效措施, 有利于为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科学决策提供重要
的参考依据。
3.1 四川省结核病流行总体呈下降趋势 调查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 514/ 10
万,涂阳肺结核

患病率为 64/ 10万。活动性肺结核和涂阳肺结核患病率比 2010年流调分别下降了 14.05%和 38.46%,年
递降率分别为 7.29%和 21.55%,说明近 2年四川结核病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 防 治策略与措施得当,防
治工作成效显著,但结核病疫情仍较为严重。
精品资料
涂阳肺结核患病率下降幅度较大,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涂阳比例仅为 12.5%。分析原因,一
是涂阳肺结核患者一经有效短程督导化疗, 痰菌很快转阴, 且随着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发现力 度加大,疫情下
降比较明显 [4] ;二是患者发现工作加强,患者转诊、追踪及时,加之广泛 开展健康促进活动, 患者发现延
迟大为缩短, 许多肺结核患者病情尚未发展到涂阳患者阶段 即被发现,使涂阴患者相对增加 [5-6] 。
3.2
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

从不同地貌地区来看, 9个调查点中 2 个山区点古蔺县和通江县正是患者检出人数高居前两
2 位,患病率高达 973/10 万,分别是平原和丘陵的 5.02 和 1.87 倍。另外,农村人群患病率 (674/10
万)仍是城市人群患病率( 194/10 万)的 3.47倍。较 2010年流调的 2.12 倍相比, 表明差距依然巨大。
这主要与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大多结核病防治工作总体投入不足、 保 障不力,经济水平较低,医疗服务半
径较大等有关, [7-8] 。另外,结核病作为一种传染病,
除了其传染性外,其发病情况还与该地区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 人口密度、 人口流动速度 及生产力水平等
因素高度相关 [9] 。这些因素导致了本次该调查 9 个调查点患病率呈现出较 大差异。由此可见, 在制定结核
病防控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当地所处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同 时加强对结核病疫情较重的农村地区、 贫困山区
的结核病防治工作, 并给予政策上、 经费上 的倾斜和技术上的支持。
3.3 复治患者比例较高 本次调查检出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复治患者比例较高( 35.71%
)。活动性肺结核

和涂阳肺 结核中初、 复治之比分别为 1:0.56 和 1:0.4,前者远低于 2006 年江苏省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 报
告的 1:0.16[5] 。一个地区在广泛登记,严密管理的前提下,肺结核患者,尤其是涂阳肺结 核患者的初、复治
比例是衡量该地区结核病控制成败的敏感指标 [10] 。本次该调查发现复治 患者比例仍较高, 反映了结核病治
疗管理过程中还存在问题, 如病例登记力度不够, 控制工 作未触及重点, 即初治涂阳病例上, 仍循规于重
复治疗已知患者, 不能有效减少传染源 [10] 。 李建涛等还发现 [11] ,2010 年我国中西部省国家级贫困县
涂阳肺结核初复治比例低于非贫困 县,说明贫困地区的涂阳肺结核患者管理不够完善。四川是农业大省,
2010 年末,四川省 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 77.74%[12] ,而农村人群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是城市人群的 3.47
倍,
患者基数大, 复治患者也相对较多。 复治患者容易发展为耐药患者, 会加重患者的痛苦和经 济负担, 也会
增强肺结核的传染性, 威胁到健康人群, 因此应进一步加强贫困农村地区肺结 核患者的管理。 在此提出以
下建议: 一是疾控机构 (或结防机构) 不断加大结核患者的发现 力度, 及时治疗并规范管理患者,努力提
高患者的治愈率;二是规范抗结核病药品管理,明 精品资料
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职责, 将患者督导随访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疗和安全用药,提升药品管理质量和水平; 三是采取多种形式的督导, 诊工作的
管理,对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和合并症的患者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治疗率,最大可
能减少复治和耐药患者的出现。

精品资料
保证患者全程规范治
加强对患者治疗和复
提高患者的规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