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想汇报 五四运动

思想汇报 五四运动

思想汇报--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一场学生运动,广大群众、
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
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转折点。
在观看的视频中,我记住了以下事件:
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并做了此篇著名的演说,对北大,乃至整
个中国的现代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他的演说告当时学生“三事”:即研究学问而非做官、
致富二曰砥砺德行,即学生要束身自爱,以身作则,不同乎流俗,不合乎污世三曰敬爱师友,
以诚相等,敬礼有加以上“三事”,构成了蔡元培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也即是他一生躬行
的办学理念第一事里即包含了精神独立、学术自由的理念第二事里包含了以德治校的思想,
第三事蕴含了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的礼仪观念
大学是一个为社会成长思想、产生知识地地方,对学术的崇尚,对学术独立和自由的追
求,是大学区别于其它类学校和行业的本质所在向学生传播追求学问和学术精神的价值观念,
是大学教育的立足点和社会使命今日的大学办学理念应时刻以此为准绳。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15
年9月15日,创办《新青年》杂志,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曾当选为中央局书记,中共
第二、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第四、第五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等。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作为第
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之一,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
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但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
一,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此消息传
到中国后,北京学生群情激愤,学生、工商业者、教育界和许多爱国团体纷纷通电,斥责日
本的无礼行径,并且要求中国政府坚持国家主权。在这种情况下,和会代表提交了关于山东
问题的说帖,要求归还中国在山东的德租界和胶济铁路主权,以及要求废除《二十一条》等
不合法条件。但结果,北洋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居然准备在《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
德和约》上签字。最终,英、美、法、日、意等国不顾中国民众呼声,在1919年4月30
日还是签订了《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仍然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
转送日本。在巴黎和会中,中国政府的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从而引
发了五四运动,在这样强大的压力下,中国代表最终没有出席巴黎和会的签字仪式。其根本
原因是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邵飘萍,民国时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新闻摄影家,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
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
被后人誉为"新闻全才"、"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辣手,快笔如刀"等。1926年因发
表文章揭露张作霖统治的种种黑暗,而被张作霖杀害。有"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之称。
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应该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
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积极进取,勤奋工作。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
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
主与科学的内容。而所有这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因此,纪念五四运动,发
扬五四精神,应该把这些方面结合起来,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