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结束了。
感谢前两年半有你,让我做了个挺不错的梦;感谢这半年看清楚了你,让我扫清了我前途无量的道路上的绊脚石。
你喜欢过谁,烦过谁,跟谁莺莺燕燕过我都挺明白;你觉得魔方标签贴很酷,觉得孙中山像硬币很好笑,我都还记得。
但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很久之前我们处了一个关系叫做鲸海,一个是信任,一个是包容。
那段时间你由着我闹,你不回应不掺和,然后我闹够了,发现这些并不关你什么事,也发现原来你也干了好多别的事。
我们大概算是关系破裂,我再不需要你来包容,你说的话也好似放屁。
我包容抑郁症群体,但你的抑郁不是伤害别人的理由。
毕业快乐。
一次,我和老公去饭店吃饭,人居然坐满了,可见生意之红火,别人都说这家店的炒面不错,我们也是慕名而来。
由于人多,面一时半会还没做好,我们就耐心的等待。
在这等待的间隙,我观察着前来吃饭的人们,在我们的左边,有三个人一桌,两女一男,看起来都很忙碌,每人一部手机,看的不亦乐乎,到吃饭时也没有任何交流。
起初,我以为他们不认识,可等到要走时,竟然同时起立,前后而出,不忘了说一句:“走吧!”听起来又是熟人,难道这就是传说的“手机控”吗?既然是熟人,吃一顿饭,全程无交流,那还不如各吃各的,倒也省事,何必这么麻烦,相聚却无言,这世界怎么了?不禁让我想起了高中时代,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来到了离家三十多里远的地方上学,平时和家里基本不联系,有事打固定电话,一般情况也不打,因为贵。
那时候最高兴的是收到书信,来自同学的,亲人的,无比激动。
记得,我上了高中,而同桌的她,由于各种原因最终放弃学业外出打工。
我们并没有因为距离的遥远而断了联系,忘却彼此。
书信成了我们的纽带,连接着这份厚重的友情。
在文字中我们互诉衷肠,在书信里我们闲谈聊天。
收到来自远方的问候成了最快乐,最酷的事情,到毕业竟然收了一打信。
每次,我们都变着花样叠信纸,手工制作也提高了不少。
在信中,有家常理短,有嘘寒问暖,有快乐伤心,也有人生迷茫,但不管怎样,心情是快乐的。
上大学那会,同学已经开始手机联系,而我则用宿舍的固定电话,多半也会写信,因为电话虽方便,但费钱,而且有些事电话也说不清楚,还不如书信交流清晰。
说不出口的写起来可容易了,多少事都能交待清楚,想写多少都可以。
看信也是一种乐趣,幽默的语句,细碎的生活琐事,读来好像就在眼前,忍不住还会大笑。
每天,最期待的是收信,然后坐床上静静的读信,在文字中感受彼此的生活。
现在,通讯发达了,人手一部手机,功能齐全到你没有任何自由支配的时间,以及和亲人、朋友说话的时间,你的生活被手机控制着,缺了手机,感觉缺了整个世界。
孩子,老人,青年都在忙碌,我们成了低头一族,错过了瞭望远方的机会,眼中溜走了生活的痕迹,心中缺失了陪伴的美好。
不知不觉,一整天就在手机中度过了,孩子哭闹,给手机,立马停止哭声,安静的可怕。
外出吃饭,本就为热闹,眼中缺少了交流,谈话也变得无趣。
家人聚餐,父母手忙脚乱,可最终抱着手机听父母唠叨,相聚变得尴尬无言。
我们到底怎么了,是手机偷走了我们吗?还是我们变得冷漠,不爱说话。
现在我们近在咫尺,却远在天边。
怀念那没有手机的时代,怀念那艰苦的岁月,更怀念那距离遥远的交流。
走近王家大院,最映入眼帘的,是那拱形大门洞左右上方挂着两个圆柱形大红灯笼,上面竟写着“王府”两字。
王家大院,是黄土高坡上的全封闭城堡式建筑,如同鹤立鸡群,显得非常的雄壮!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灵石县静升镇,总面积25万多平方米,是静升王氏家族于明清两朝、经过300余年的一组大型建筑群,要比乔家大院大4倍。
王家大院,红门堡建筑很讲究。
整座建筑依山而建,从低到高,由四排院落组成,左右对称,中间主巷道与三条横巷,总体体现一个“王”字出来,以示王氏家族。
红门堡建筑群建于乾隆四年(1739年)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它的面积25000平方米。
现在王家大院开放有高家崖、红门堡两大建筑群和王氏宗祠等,共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
高家崖、红门堡东西对峙,一桥相连。
王家大院,依山就势,随行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
其内,窑洞瓦房,巧妙连缀。
并以匠心独运的砖雕、木雕、石雕、博大精湛的艺术装饰,显得内涵丰富,兼融南北情调,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堪称一绝。
基本上继承了中国西周时即已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
既提供了对外交往的足够空间,又满足了内在私密氛围的要求,做到了尊卑贵贱有等,上下长幼有序,内外男女有别,且起居功能一应俱全,充分体现了官宦门第的威严和宗法礼制的规整。
王家大院,种花不种树,意味着“多(籽)子就等于多福。
在王家大院,“王是一个姓,姓是半个国,家是一个院,院是半座城”。
王家大院的建筑,有着“贵精而不贵丽,贵新奇大雅而不贵纤巧烂熳”的特征。
凝结着自然质朴、清新典雅。
漫步在王家大院,明丽简洁的乡土气息,充分感受封建时代豪门大家的雄壮气魄。
据说,王家本身是地地道道的静升镇的农民,从第十二世、十三世起,家业和人丁渐渐地兴旺起来,加之族人中英贤志士外出经商拓业之举不断,至明万历、天启年间,已是“逐利湖海,据资万千”。
入清后,王家人更为发奋,康乾嘉年间,族业鼎盛,成为闻名遐迩的三晋望族。
发迹后的王家,到乾隆年间开始大踏步进入官场,其中通过考、捐、封、赠等途径步入官场的各种大夫34人,堪称王氏官僚集团。
王家从13世到18世受封典二品至五品以上的官员竟有42人,16世王中极乾隆50年被赐黄褂一件,银牌一面,嘉庆元年荣赴皇帝主持的千叟宴;王中极之祖父王谦受因支援平息吴三桂叛乱有功,于康熙61年赴千叟宴,并受御赐龙头拐杖,所谓“平叛一功宠三朝,三朝都封王家人”。
可见清政府对王家的信赖程度。
视履堡(高家崖),这是王家十七世孙王汝聪和王汝成兄弟俩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至嘉庆十六年(1811年)建成的本族最后一座古堡。
建筑面积19572平方米。
是王氏家族现存宅院的精华,尤其在建筑装饰艺术上,被誉为“纤细繁密”之典范,而以西宅凝瑞居为之最,文化积淀丰富,甚有品位,为王家大院精华之极致。
兄弟合用的桂馨书院,其建筑特点与两主院大相径庭。
房屋低矮,阳光充足,院落杂错,连环紧套。
对称的“映奎”月洞门和“探酉”月洞门,与门匾刻有“桂馨”二字的正门鼎立呼应,前院十字花径,东西沟通月洞门,南北连接廊亭与后院。
在这块幽雅别致的小天地里,南面廊亭下珍存着12块双面书法石刻,称俗“石书”。
上面的笔迹出自王家第十五世王梦鹏之手。
此人曾是王家举足轻重、德高望重之人物,一生以“孝义”二字闻名朝野,其书法技艺亦颇有影响。
清代著名书法家翁方纲曾评价道:“平淡高逸,无烟火气,即偶临古帖,亦间出己意,超越娴静,如其为人,自是书家上乘。
”一年一度的动物界跑步比赛即将拉开帷幕。
这让众多动物兴奋不已,他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都想跑出好成绩,夺得奖牌。
这不,小乌龟就是其中一个。
小乌龟除了在水中不断练习游泳外,每天早上都会沿着海边爬行,汗流浃背,从未中断,深得海域众生称赞。
这次跑步比赛,小乌龟志在必得,因为它相信有付出就一定有回报,况且,海族同辈很少能与之匹敌。
同时,“龟兔赛跑”的故事根植于心,跑中健将兔子都是龟祖的手下败将,遗传冠军基因的小乌龟信心满满。
动物界跑步比赛开始了,小乌龟四爪朝前,使出全身力气欲与各类选手一较高下。
怎奈,豺狼虎豹狗羊兔鸡等飞禽走兽,争先恐后,远远地把小乌龟撇在了身后。
其实,比赛结果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惨,至少,小乌龟超越了小蜗牛,没有垫底。
这让小乌龟十分伤心,它面对大海,哭泣了三天三夜。
海鸥飞过头顶,说:“乌龟弟弟,你虽然很努力,但你与竞争对手根不就不在一个层面上啊,参与就是快乐嘛,何必在意名次呢?”“我一直认为自己非常优秀,就是拿不到冠军,起码也要得到一块奖牌吧,熟料,竟然是这种结果!”“希望越大,失望越深。
错误地估价自己,就要正确地面对结局。
”海鸥长鸣,搏击长空。
曾记得,在我读小学的时候,一位班主任老师,问我和另外一位学习好的同学说:你们长大后做什么?那一位同学兴高采烈的说,他长大以后要当工程师,老师看看我,我静静的对老师说:我喜欢看故事书,喜欢听说书先生说书,喜欢老人们讲民间传说!如果长大以后,能够写故事,作文章那该有多好!老师看着我说:那你是想当作家吧!还记得老师看着我们两个人认认真真的说:不管是当工程师还是当作家,那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希望你们为了自己的理想,从现在开始就必须努力,就要严格要求自己去拼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未来慢慢实现你们各自的理想吧!现在回想起来,好像发生在昨天,想当工程师的同学,后来就真的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而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坎坎坷坷,跌跌撞撞,为了生活南跑北奔,不过从小的文学梦始终牢记心中,不管生活多么艰难,道路怎样曲折,自己一直没有忘记学习,写作是我一生的追求,一生的梦!因为我知道:写作能够让人变得很沉静,我就这么静静地观察人间万象,慢慢地挥动手中的笔,不停的写,不停的观察眼前的一切!过去这几十年,生活越来越快,越来越喧嚣,日新月异,光怪陆离,五彩斑斓,目不暇接。
但我知道,一时的鼓噪终究会被历史淹没,一时的繁花终究会被时间凋零。
我时刻嘱咐自己安静、沉潜、从容,等待尘埃落定,等待底色和真相呈现。
我慢慢地看烟云过眼,慢慢地思考,慢慢地写作。
有时候,在夜深人静时,自己一个人会默默地想:也许是老天的有意安排吧,如果一个写者,不在社会的洪流之中,摸爬滚打,不经历一些苦难,他怎么会写出来让人落泪的诗篇!莎士比亚、普希金、易卜生等等世界文学巨近,莫不如此!当看着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雪国》的时候,我深深被那优美的文字所感染,文字给我以力量,当看着村上春树那一些哲理性的文字,又让我陷入深思,是文字让我的泪水,在我灵魂之中静静流淌!是大别山的山厚实了我,是淮河的水滋润着我,是父母给我生命,是浓浓的乡情温暖着我,我用什么来回报他们呀?这也是一个一直以来缠绕在我心里的结!如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一种使命在我灵魂深处,熊熊燃烧起来,我的创作激情再一次被点燃,用文字去书写爱的诗篇吧!从2011年开始到现在,我写了一些散文诗歌小说评论等等作品,自己也感觉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我始终认为在我的作品之中,一定要体现在真诚上面!力求真实清纯,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的作品基本没有矫情,而是用心的真实跳动,用情感纠葛着的忧伤,来还原我所经历的过去!亲情需要呵护,人情需要包容,我想:任何人在文学作品面前都无法把自己的灵魂遮掩,文学作品与人的天性,气质有关,多半取决于作者本身的人格魅力。
庄子说:技近乎艺,艺近乎道。
如果作家不深入了解事情的本质,不去刨根问底,他一定写不出来好的文学作品,作家的文学作品,如果没有寻求真理的勇气,即是苍白无力的,如果没有反思和启蒙意义,即没有深刻可言。
我想:作为一个写者,就应该有一颗赤子之心,没有虚假,不需要伪饰,只有一颗鲜红鲜红的心留在世上!那才是最美的了。